瞻仰苏区旧址,缅怀革命先烈,感受那充满血与火、悲与壮的革命岁月,我有这么几条深刻感受。
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央苏区和工农红军,也就没有新中国
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在井冈山创建的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朱德领导的南昌起义中部队会师井冈山提供了坚实条件;相继建立赣南和闽西苏维埃政府,组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后粉碎国民党军队的三次“平叛”,使赣南闽西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中央革命根据地。以毛泽东为主席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为新中国政权建设,准备了丰富的经验和人才。当毛主席”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正确路线遭到批判,毛主席受到排挤的时候,第五次反“围剿”就彻底失败而受到巨大损失。只有在遵义会议确立了毛主席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中国革命才一往无前,从胜利走向胜利。 “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的卓越领导,中国革命有极大的可能到现在还没有胜利,那样,中国各族人民就还处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之下,我们党就还在黑暗中苦斗。所以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这丝毫不是什么夸张。”
传家宝丢不得,生命线断不得
艰苦奋斗是我们党的传家宝。老区人民广为传诵:“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 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访贫农”。当时在苏区政 权机关提倡的精简、廉洁、高效的作风,以及为发扬这种 好风气而进行的制度建设,在今天仍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当时苏区的干部都满怀深情地关心群众,想 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千方百计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实际问题,树立了共产党人甘为“人民公仆” 的形象,因此得到了人民群众的衷心爱戴和拥护。 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真正的铜墙铁壁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 护革命的群众。在任何情况下, 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 服务的宗旨不能忘,坚信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充分发挥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
弘扬苏区精神,向苏区人民致敬
苏区的历史,是苏区人民用鲜血、汗水、泪水写就的。在革命根据地的创建和发展中,苏区人民以百折不挠的精神,进行了一场场气壮山河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史诗。在苏维埃政权建设中,苏区人民付出了极大牺牲和贡献。当年仅24万人的瑞金,就有11万人参军参战,5万多人为革命捐躯,1.08万人牺牲在红军长征途中。沙洲坝一家兄弟8人分三批参军,后来都在反围剿中牺牲了,其中最大的46岁,最小的只有15岁。瑞金41.5万元公债和25万担粮食无私奉献给了苏维埃政府,苏维埃国家银行的2600万银元一并用于支持革命。
中央苏区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就是无数革命先辈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以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争创一流、无私奉献等为主要内涵的苏区精神。为了共产主义理想,先烈们视死如归、大义凛然,让理想之光长明,让信念之光永存。我们必须铭记烈士们的遗愿,不忘初心,坚定信仰,砥砺前行,弘扬苏区精神,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无数革命先烈为了人民的利益牺牲了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想起他们就心里难过。让我们高举起他们的旗帜,踏着他们的足迹前进吧!”
红都纪行系列链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