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毛先金 于 2014-8-10 10:30 编辑
古人说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老毛我,仁而不智,乐水又乐山,最乐星德山。30年前不知其名,30年来近在咫尺。我神往它,崇敬它,也因它而魂牵梦绕,巴望着有这么一天,我的汗水漂洒在它的头顶。可是,半个月前,原本计划去触摸星德山的,我却改变初衷,毅然决然地去闯进了五雷山金顶。然而,五雷仙山喜出望外的收获,更加拧紧了我的星德山情结,擂紧了我跃上星德山的战鼓。
显然,五雷山替代不了星德山。 儿时,在距星德山200多里的家乡亘山,经常听大人们神侃“北武当,南五雷”。而知道星德山,是因为“千里姻缘一线牵”。我的老泰山就傲居在星德山脚下的热市镇明月村。从他那儿沿着一条蜿蜒曲折的山道行走几公里,就到了我连襟陈总的老家。陈总几次对我说,从他老屋旁那条山间小道走上去,攀爬一个多小时,就可达到山顶,举手即摘星星。亲友们灿烂的脸庞和飞扬的眼神,分明是对大山的骄傲和自豪。他们眼里的星德山,是崔巍的、神气的,更是玄妙的。老泰山夸它雄伟:星德山一山跨三县,桃源县的热市镇、石门县的蒙泉镇、慈利县的广福桥乡,将它隆托云端900米,好高好大哟!连襟叹它神奇:星德山历久弥新,与慈利县五雷山隔山相望,互为犄角,千百年来,在旺盛的香火中,众神灵保佑着周边两省18县的生灵,好神好奇哟!表兄吹它天下第一:那山上的若干宫观,都是概用星德山自产的紫砂岩建构的,不用泥土,不用竹木,不用钢筋,连一颗铁钉都找不到的,并问我:“你在哪里见到过?”
我当然没见过。我惟有惊叹、冲动和登山的梦。
岁月无情,青山有约,而我却鬓毛已衰。登山圆梦,谈何容易,海拔那么高,又无规则游道,一个半老头子,谁肯为伴?七年前的金秋,机会突然来临,我却又缠身琐事,眼巴巴地望着女眷们扬长而去,接下来,又馋涎欲滴地聆听她们神侃登山的惊叹和喜悦,以及玄而又玄的神奇故事。
今年初秋,我驻足桃源,感性认识又得升华。接连二三的方志、民俗、旅游信息,将我一步一步地推近星德山。星德山啊,你,楚南胜迹,湘北名山,桃源锦屏,索溪门户!星德山啊,你,兼泰山之雄伟、黄山之神奇、华山之险峻、桃花源之秀美。果真吗?
我是深信史料的,它们肯定地说:星德山道教始于唐,盛于明。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道教名师张道会在此潜心修行,始建星子宫,香火日盛,声 震湘鄂。明天启二年(公元1622年)桃、慈两县奉诏修建宫观。后经数度扩建,形成了以星子宫为主体的建筑群。现存的星子宫、寝宿殿、火工殿、王爷殿、百子堂、南天门等建筑,一律紫砂岩建成,风格统一,结构严谨,为国内所罕见,是研究古代建筑艺术和道教发展脉络的活化石。
明清两朝,道教空前繁荣,和五雷山一样,星德山每年古历“三月三”、“八月十五”,香客摩肩接踵,络绎不绝。自民国始,战乱频繁,道教日衰,香灯寂然,神容黯淡。遭遇“文革”,宫阁破坏严重,神像毁于一旦。上世纪80年代初,香火逐渐升温;90年代,石级游路重新整固,部分古迹得以修复。本世纪初,星子宫被列为湖南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我踏进星德山的脚步越来越快,分明听到了松涛的呼啸,看到了山顶那颗闪亮的星星!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