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415|回复: 10

澧水故事:澧水两岸传奇故事《十九》湘西殡葬习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2-27 07: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古渡源 于 2020-2-28 05:59 编辑

澧水故事:澧水两岸传奇故事《十九》
湘西殡葬习俗
      湘西文化是湖湘文化的一部分,而葬俗文化又是湘西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廣義的湘西,有二十多個縣市,近兩千萬人口。長期以來,漢族與土家族、苗族、瑤族、壯族、侗族、白族等幾十個民族雜居在這塊土地上。由於種種原因,形成了其獨特的喪葬民俗文化,且有不少神秘色彩。
      喪葬民俗探源
      死,代表著生命的終結。山裏人受傳統思想影響,把死看得比生還重要。他們認為死生由命,富貴在天。在生,日子過得馬虎一點不要緊,死後必須認真對待。他們認為,人死了靈魂依然存在,死不過是一道坎,而這道坎並非每一個人都能順利通過。罪孽深重者到陰間後,要受百般懲罰,上刀山,下火海,進滾油鍋,然後打入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翻身。相反,好人到陰間能受到優待,甚至能很快轉世投胎為人。山裏人最講孝義,誰都希望自家的亡人都有一個好去處。但是,誰都清楚,金無足赤,人的一生免不了做錯事。於是,先人死後,後人們總是招恼意,設法超度亡靈,以減輕死者罪孽,讓他到陰間後能夠得個“公正”評價。這樣,山裏人的喪葬習俗便產生了。
      那麼,用什麼辦法去為亡靈超度、解罪。
      湘西不少少數民族崇尚自然,認為自然界萬物有神,各業有神,正所謂“舉頭三尺有神明”,巫風遊漫。於是各民族就按照各民族的習俗,采取多種方式,諸如唱喪歌、跳喪舞、祭山神,拜請各路神仙為其亡人革煞禳解,這就形成了最原始的宗教文化。湘西與貴州、四川相鄰,許多學者又把它稱為巴楚葬喪文化。
      湘西,素有“十萬大山”之稱,崇山峻嶺,溝壑縱橫,各族散居各地,有“對麵能相見,走到一起要半天”之說。由於道路阻隔,各民族葬俗大都以各民族傳承發展。但是隨著世代的變遷,山門漸開,各民族加強了往來,其葬俗自然相互滲透,一山一地就形成了既有相同又有差異的葬俗,所謂“十裏不同俗”。
      東漢順帝漢安元年(公元142年),張道陵在雞鳴山首倡道教,遵老子為太上老君,以《老子五千元》、《正一經和太平洞極經》為經典,傳教布道。其分支清微教和靈寶教傳入湘西,其“因果報應”、“人生轉世”等思想,尤其能被山民所接受。於是在古老湘西葬俗中又增加了道教教義,特別是雍正十三年(1735年)實行改土歸流後道教在湘西廣為傳播,而土司那一套葬禮漸漸減少。到了晚清,天主教、基督教相繼傳入。到民國末年,僅石門一縣,即有寺、觀、廟宇一百五十多所,教徒近兩千人。於是古老的湘西葬俗又滲入了一些洋教元素,可謂儒、釋、道、洋教互滲互證。
      祭奠亡靈樣式多
      祭奠死者,超度亡靈,山民們采用的方式很多。
      打喪鼓    又稱打說鼓,是喪葬習俗中的一種喜聞樂見的守靈形式。一般由三至五人組成喪鼓隊,由歌師(即民間藝人)擊鼓唱喪歌,餘者和之。唱歌有固定的唱腔和鼓點。其程序分為歌頭、開場、請神、打書、紮寨、盤歌、交歌等。其內容有哀悼亡靈、曆史故事、勸人節哀等。其間,歌師們故意穿插其它,人稱“扯野葛藤”,有的還根據亡者家庭經濟狀況,化“利市”。天亮祭亡一場為高潮,歌師(以前也請老土司)唱腔高亢激越,堂屋門大開,點香燒紙錢,讓亡者平安上路。這是湘西北山區最古老的送葬儀式,至今石門、澧縣、臨澧、慈利、鳳凰、麻陽、辰溪、瀘溪還保存著,且曆久不衰。不過,現在有的繼續用這種方式送葬,也有的和道師做道場輪流做喪事。
       跳喪舞    又名跳廩,土家語稱巴老司,是土家族古老的祭祀儀式之一。土家古語道:“一人身亡大家跳。”其做法:參加跳舞者一般成雙數,一人邊擊鼓邊唱歌,眾人邊舞邊和,舞步矯健、和諧。至今石門西北鄉、桑植、麻陽、鳳凰等地還保留著這種舞蹈。
      做道場    又叫做道師,這是請法師來祭奠死者,超度亡靈。
法師們做法事誦經文,一般以道教支教清微教、靈寶教教義《正一經和太平洞極經》和《老子五千文》為主,但由於儒、釋、道三教互相參證,加上山民的古老習俗,如今道師們所誦經文多有變異。
法師們做道場流程比較複雜。
      從事傳播正一教的法師都要出家住道觀,穿戴法衣道冠,靈寶教教徒則居家傳教布道。他們設有壇門,壇主為掌門法師,一個壇門聯絡七八個至十幾個教徒。民眾請他們做法事,他們均頭戴道冠,身著無邊道袍,給人以肅穆神聖之感。孝子們則一律著白衣白帽,舊時講究穿白色麻衣,腰纏稻草繩。
      道師們祭奠亡靈,規模有大小,這要依主人意見而定。可分一日一夜的小五方路,兩日兩夜的大五方路,五日五夜的敬恭大路,七日七夜的做大齋,揚幡、掛榜、放燈放煙火。
      道師做法,流程比較複雜,唱腔、曲調、樂器擊點均有規範,而正規的誦經,厚厚的幾本經書,一字不漏,照本宣科,手敲缽盂,超度亡靈,給人以神秘而又神聖之感。一般程序為:一請二講三治。喪禮作法,莊重嚴肅,道具中的令牌、令箭一般人是不能摸的,否則犯了喪規,要受到神的懲罰。道師做法,分若幹段落進行,一個段落為一朝,約一小時左右。孝子在靈堂要輪流陪道士,長跪盡孝。道場最高潮部分是“破盆”和“破獄”。若死者是男性,則需“破獄”,女性則“破盆”。兩項做法規模大,手續多,其目的都是為死者解罪,但“破獄”和“破盆”做法各不相同。“破獄”,首先要在屋外空坪處設一道場,成方形,約四十平方米左右,每隔幾米建一道衙門作為關口,死者到閻王處報到必須到衙門受審登記,否則難以放行。道場上按東、西、南、北、中幾個方位分別點上天燈。做法時,主管道士在前,手持燈会Γ?谥心钅钣性~,闊步向前,越走越快,最後甚至跑起來,其他道士及孝男孝女依次跟在後麵,形成一支隊伍。每到一道關口,法師要念經告法,並上表敬供,請求讓亡靈通過。全部關口走完了,亡者的難也就解完了。各關口簽字畫押,手續辦妥了,亡者便可安心地過“奈何橋”了。“破盆”,較之複雜一點,道場布局與破獄差不多,不同的是在道場上用一大木盆裝上水,稱為羊水,還要搭上一座橋,道場也分東西南北中幾個方位,道長領先,扮作木蓮和尚,孝男孝女隨後,過難關,闖鬼門,招恼意在關口為亡者解難求情,讓亡者順利通過。
      安葬死者有講究
      世界上安葬死者有多種方式,有天葬、水葬、土葬、火葬、腹葬、懸棺葬。湘西安葬一般是土葬,也有懸棺葬,近些年引進火葬。
      經過幾天的祭奠超度,要按預定時間出柩了。如果遇上日幹“犯重”,則必須等到午夜偷偷出柩,或將靈柩“湸妗保?駝t衝犯太歲或犯煞,就要大禍臨頭。出柩時親友先行告別禮,稱“奠酒”,要閉殮了,孝男孝女與亡者做最後的生死告別,自然要慟哭一場。隨著法師一聲“閉殮”,柩夫們(又稱八仙)一擁而上,眾人手托棺材,出大門時,不得觸及門框、門檻和地麵,棺材必須放在道場中,八仙迅速用事先準備好的棕麻繩將靈柩捆好上杠,棺材上放一片青瓦,瓦上放滿灶灰,八仙各就各位,方道師(陰陽先生)端淨水一杯,口中念完咒語,將碗擊破,高呼“起”,柩夫托杠上肩,鞭炮鑼鼓齊鳴,一人在前丟紙錢,柩夫們奔跑呼喊,行走如風,路遇險處,孝子要一齊磕頭,鞭炮聲聲,順利通過。若靈柩從哪家屋旁經過,屋主必須點燃火把,燃放鞭炮,一來讓亡者借火點煙,二來送死者路過,否則,是不吉利的。
      中國人很重視選擇墓地,湘西山民更是講究。在人病重或早些時候就請風水先生尋得一棺風水寶地。這塊寶地要講山勢,講脈氣,講環境。俗語說“千人奔不如一人睏”,先人如果葬到脈氣了,這家就會出大人物。靈柩抬到墓地,有些地方就直接放入事先在風水先生指導下打的墓井裏,有的則把靈柩擱置一旁,先由孝子跪下挖三鋤,將鋤頭往後一甩,再讓幫忙者打井。井成,要用幹芝麻杆或稻草燒井,這叫“熱井”。爾後風水先生用米在井中寫上“富貴雙全”和八卦圖,在四角燒紙念咒。他手中大把撒米,念念有詞:“一把米撒向東,代代兒孫在朝中;二把米撒向西,代代兒孫穿朝衣;三把米撒向南,代代兒孫出狀元;四把米撒向北,代代兒孫朝天闕。”這撒出的米非同一般,據說吃了這種米能治百病,讓人富貴。於是,孝子教孫、親朋好友都爭先恐後,跪於井旁,手扯衣兜或用草帽接米。陰陽送讚語時,孝子們要與之對答:“謝卯金言。”陰陽先生出井後,鳴炮奏樂,八仙抬柩下井,按陰陽方位撥正棺材,開始掩土,孝子跪於棺前慟哭不已,這叫“下笥”。
      懸棺葬    在湘西還有一種懸棺葬,這是古代葬俗之一。其方法有二:一是將棺材擱置於插入懸崖峭壁的木樁上,懸置越高,表示對死者越是尊敬;二是將棺木擱置於懸崖峭壁上的岩壑中。據史書載,這種葬俗流行於我國南方少數民族地區,不過湘西比較普遍。
      趕屍    人若死在外地,舊時湘西許多少數民族不邔疲??钦埜呒壏◣煛摆s屍”。其作法是:法師著法衣戴道冠,使用法力讓屍體站起來,法師站在後麵一聲喊“畜牲上路”,屍體就會走起來,在死者親屬的帶領下一步一步向前。據說走得很慢,一天走三四十裏,而且屍體走路是直行,行人遇上要躲路,遇到轉彎抹角處,引路人要警示高喊,如向左轉,向右轉……人死到外地是不能進屋辦喪事的,隻得在屋外搭棚祭奠超度,至於安葬與別無異。
這是我所見所聞的湘西葬俗。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07:3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07: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2-27 07:37:45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7 0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生动,耐人寻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7 09:03:02 | 显示全部楼层
写得好,赞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7 15: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7 16:3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顺祝安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2-27 16:39: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3-13 22:37: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佳作!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3 16:59 , Processed in 0.03453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