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452|回复: 6

曾经日寇灾难与幸福时代的寿星之三平平淡淡才是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1-23 09:17: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曾经日寇灾难与幸福时代的寿星之三
                             ——平平淡淡才是真
                                         刘尚平
澧州古城,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芬司街伴其成长,其古色古香依然有迹可寻。说来也怪,街长寿,住在这条街上的人也长寿,八九十岁的健康老人为数不少,严其促便是其中的一位。走进一个改造后的四合院,乍见严其促,我们都有些不大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位明眸皓齿,华发无须,额上连皱纹也找不出一条来的长者,看上去大约年过花甲,顶多古稀之龄,会是我们要找的年盖9旬而望百的严老人?
听说有人找,正坐在檐下阶台上乘凉的严其促老人连忙起身,把我们领进屋,移椅让座。给人的感觉是神清气爽,精神抖擞。我们跟他随便拉起家常,哪知他的话匣子一旦打开,便眉飞色舞,有力的双手和可爱的笑容加以配合,如行云流水。
淡泊无欲 勤勤恳恳人生路
宁静致远,淡泊明志。成长于军阀混战时期的严其促老人的前半生里,根本没有宁静的感觉,何以致远?为了生存,苦苦挣扎辛勤劳作;为避战火而奔波,只读过两三年书的他并没有远大的志向。他的一生没有大起大落,没有起伏跌宕的故事,偶有惊心动魄,也被他一一化解。
其实,人都有七情六欲,有生命就有追求,有追求就有痛苦和欢乐,再淡泊也不可能避免。严其促老人竞有哲人般的见解,淡泊无欲本是一句空话,现实生活中并不存在,只是人生一世,不要过分地看重痛苦和欢乐。痛苦和磨难,挺着点;欢乐和欣喜,悠着点。把一切等闲视之,心境就会宽阔些,肌体的衰老速度也会放慢。年过90的严其促老人还有如此好的精气神,大概就因为如此。
1913年冬月25日,严其促出生于一个普通的市井家庭。父亲严章忍在澧州古城“进门一土地,拐弯一枝梅”的云秀门(俗称东门)里开一家轿行,经营20多乘两人抬小轿的出租生意,日子还算将就,严其促因此有了上私塾的机会,从《三字经》读到《孟子》,再转新式学堂红艺高小,习数理,功课不错。照此下去,完全可以在乱世成就一番事业。然而,命运难测,上红艺高小没一年,母亲孙氏病故,人丁单薄的家里缺人打点,严其促只好辍学回家,帮父亲照看轿行生意。年轻人好学,严其促稍有闲暇,便跟家中雇来修理轿子的大师傅瞄手艺。那时候的两人抬小轿都是竹木制作,所以严其促练就了一手破竹削篾的绝活,今天在他家里见到的桌椅板凳,大都是他在80多岁高龄时亲手制作的。
母亲去世后,家里没了女人,洗衣做饭就难为了父子俩。父亲严章忍没有续弦,而是给儿子聘了一房媳妇。 1930年,17岁的严其促与16岁的肖宗秀结了秦晋之好。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婚前没什么机会见面,爱也得婚后才恋。就这样一对平常夫妻,育12胎,养成5男2女,共同走过风风雨雨的73个年头,早已不是金婚银婚的概念了,让人深有感触。
1938年初,父亲撒手西归,严其促子承父业,正式接管严记轿行。当时的轿行好比现在的出租汽车公司,在澧县城里有四五家。所不同的是现在开出租车的先得给公司交一大笔钱.作押金或自己买车,再逐日给公司交费,公司有稳定的收入。轿行没这么风光,完全是惨淡经营。那时的轿夫都是些没钱的穷人,有钱的人只会坐轿不会去抬轿,抬轿的人都是些没钱交押金的,所以严其促的轿行不收押金。只要是面熟的或熟人介绍过来的,两人一伙,抬一乘去,回头再结帐,一天14个铜板(俗称单壳子)的租金,相当于现在的八角到一块。当然,偶尔也有抬游码头的,所谓抬游码头,就是租了轿子一去不复返的。严其促和肖宗秀两口子仁心雅量,遇上这种情况也不急不恼,不追不查,淡然处之,下回注意点就是了。好在古人大都质朴忠厚,这种事情并不多。
从父亲手中接过20多乘小轿,在严其促手里渐渐发扬光大,多的时候近50乘。严氏夫妇为人随和,待人厚道,许多人都愿意抬他们的轿子,生意在同行业中算是佼佼者。当时澧县城里的专职轿夫并不多,抬轿的大都是城外附近各乡的农民,在农闲时进城捞点副业,挣几个苦力钱。因此农忙时轿夫奇缺,加上江南多雨,雨天不适宜坐轿也不适宜抬轿,所以严记轿行的生意并不稳定,平均下来,日收入也就两吊钱(一吊为一百个单壳子)左右,随着儿女们一个接一个地来到世上,开支日大。看上去严记轿行红红火火,其实严家的日子并不是很宽裕,只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这样的红火也没能维持多久。1943年11月,穷凶极恶的日寇犯澧,毁了严其促的轿行。日军溃退后,为了生计,在妻子肖宗秀的鼓动和帮衬下,严其促在云秀门的城门洞儿里开了一家茶馆,苦撑着一家人的日子。想恢复昔日的轿行好难好难,终归未能如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严其促转行开磨行,碾米磨面,以来料加工为主,生意还不错。1958年合作化时进面粉厂,吃起了国家粮,拿上了固定工资,直到65岁退休。其中经历了三年自然灾害,,经历了文革动乱,好在严其促一向淡泊寡欲,随遇而安,挺一挺也就过来了。

真情无限 恩恩爱爱偕白头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那是神仙的爱,神仙们有无限延伸的生命,当然不在乎一朝一夕。我们凡人不同,短短的人生几十年,想的就是长相厮守、相敬如宾、相濡以沫的真爱。严其促和他老伴肖宗秀风雨同舟70多年,没吵过一次架,没红过一次脸。
说起老伴肖宗秀,老人两眼放光,依恋之情跃然脸上。他说他真羡慕隔壁的高伯和三婆,两人隔日而去,不仅丧事可以一起办,连骨灰都可以放在一个盒子里,那才是至死不渝的恩爱夫妻。他说他没那福气,老伴去年正月二十先他而去了。
红二军团两次合围津澧那年的一个冬夜,17岁的严其促战战兢兢地掀开新娘肖宗秀的红盖头,掀开了两人长达70多年的绵绵情意。没有甜言蜜语,却能相濡以沫;没有海誓山盟,却能夫唱妇随,共同操持一个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家。两人厮守的70多年间,最长时间的分别也就是躲日军的那一个多月。
1943年1 1月,津澧沦陷前夕,严其促让妻子拖儿带女回娘家暂避,自己则留守家园照看几十乘轿子和两头猪。几天后,日军进城抓丁,严其促被捉到桃花滩伐树修桥。他平常没做过什么体力活,根本吃不消。在熟人的帮助下,趁夜逃到张公庙岳父家,可妻儿一行却躲到澧水南岸临澧关山一带去了。无家可归的严其促在寻妻途中被日军再次抓获,被迫给日军挑水寻菜,烧火做饭。某日,严其促在一个日军军佐的挟持下外出寻菜,途中军佐发现一头驴子;命严其促去追捉,自己持枪紧随其后,生怕他趁机逃掉。严其促没敢逃,估计逃不了,他跑步的速度绝对没有子弹快。把驴子逼到一户人去房空的农家后,军佐一手提枪,一手将驴脖子钳住,命严其促找来绳索,一头系住驴脖子,一头系在他的枪托上。军佐倒扛着枪拖着驴子往回走,命严其促在后面赶。严其促见机会难得,没走多远便拉住驴尾巴,驴子会意,蓦生抗日豪情,猛一扭头,拽掉军佐肩上的枪,没等军佐转身,拖着枪回头便跑。严其促紧随其后,佯装追驴,,行逃跑之实,追上了便在驴屁股上重重一击,气得日军军佐在后面哇哇大叫,穷追不舍。直到人和驴都累得跑不动了,眼看就要被追上,不会用枪的严其促才急中生智,捡起地上的枪,转身指向日军军佐,喝令止步回撤。没枪的军佐吓傻了,以为遇上了土八路,回身便跑,估计到了射程之外才敢回头,早已不见人影驴踪。
严其促被日军追赶的一幕被逃难的乡亲暗中目睹了,传到他妻子肖宗秀的耳中。拖儿带女在深山老林里避难的肖宗秀一下子跑了三魂丢了七魄,豪啕不止痛不欲生,天天以泪洗面,谁能料想被日军穷追猛赶的人还能活命?那种揪心和牵挂,笔墨难书。直到津澧光复,肖宗秀魂不守舍地回到娘家,严其促从屋后的竹园里钻出来。夫妻相见,疑在梦中,不顾老人小孩在场,紧紧拥抱在一起,都说再也不分离,要活一起活,要死一起死。
经此一劫,夫妻俩从此关爱有加,共同操持一个家,一起挺过了解放前夕国军的横征暴敛,一起挺过了三年自然灾害。1979年严其促退了休,每月仅20多元的退休工资,一家人的日子捉襟见肘,60多岁的肖宗秀把家务事交给了他,自己毅然到街道纸盒厂去做工,挣钱补贴家用,直到儿女们都成家立业。
闲下来后的20多年里,老俩口没跟儿女一起过,而是像年轻人一样撑起了二人世界,相濡以沫,其乐融融。
长寿无诀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死由命,富贵在天。”这本是一句迷信且消极的话,但严其促的诠释是一切顺其自然,不要过分地追求什么,也不要过分地渲染什么,更不要过分担心什么,淡泊寡欲,随遇而安,善待他人,珍爱自己,心宽体自健。老人说他能活到90多,根本没有什么长寿的诀窍,更不会照着报纸杂志上的那些长寿歌诀去做。说那是自己憋自己,盲目地照别人的经验去做,会打乱自己的生物钟,反会惹出一身病来。严老人口口声声说他长寿无诀,其实,长寿无诀是他的长寿之诀。
严其促谢绝儿女们的好意,不跟他们合住,不要他们照顾,在一边自己打理自己的饮食起居。他说他没有什么牵挂,儿孙们都有出息,无须他牵挂。惟一有些不舍的,就是先他而去的老伴肖宗秀,但也没什么,人总是要死的,她以多寿之龄而去也算高寿了。他不想给儿女们添麻烦,而儿女们总是隔三岔五地来看他,给他带来老年钙、金健奶什么的。说起儿女,老人一脸自豪,但绝不是激动。感谢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培育,五男两女有6个是共产党员,孙辈们工农兵学商都有,无一不出息,连重孙一起算,聚拢来,有50多人。
老人每天早晨6点多钟起床,洗完衣服后,煮二两面当早餐。10点多钟,儿女们轮流买菜送过来。11点,他准时开始做午餐,煮6两米,中午吃3两,留3两晚上热了再吃,菜是荤素搭配,味道清淡为主。牙齿不成问题,看上去满口齐整。老人不吸烟不喝酒,吃了饭就很少吃其他东西,儿女们提来的钙奶之类的东西,他一般只当着他们的面,在他们的“胁迫”下吃一点点,再就放之不闻,直到发霉变质。被儿女们发现后,免不了一顿善意的批评,批完了又给他送来一批。老人阻止不了,又不想再挨批评,常常等儿女们离去后,就把那些东西倒进厕所里,再搭上几分钱的水费,让它们销声匿迹。
平常无事,就看看书报,老伴在的时候还看大部头,给不识字的老伴念《说唐》、《说岳》、《三侠》什么的,老伴去世后只看《文摘》《文萃》之类的小篇章。老人走路不用棍,看书不用镜,裸眼看书也一目了然,偶尔也看看电视,主要看中央台频道。
老人最大的嗜好就是在天气好的时候出去走走,经常看看澧城的变化。出去走走得向儿女们请示却又常常得不到批准,街上车多人杂,怕出意外。无奈之下,只得坐在门口看街上的车水马龙,过往行人。也有溜号的时候,有次从家里出发,沿古城路到一中转台,经澧阳南路转澧州大道到黄瓜大乡,再由多安桥、月台返芬司街。老人思维清晰,方向感强,路是不会迷的,只是一二十里地由一副经历了90多个春秋的身子骨一步一步地量下来,实在有些累,所以记忆犹新。我们祝老人长命百岁,老人笑哈哈地说,照现在的精神,活百把岁应该不成问题,但天有不测的风云,能活多久就多久吧,何必给自己定一个目标呢?刻意追求长寿未必能长寿,秦始皇不是想长生不老吗?结果没活过50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09:21:01 | 显示全部楼层
无家可归的严其促在寻妻途中被日军再次抓获,被迫给日军挑水寻菜,烧火做饭。某日,严其促在一个日军军佐的挟持下外出寻菜,途中军佐发现一头驴子;命严其促去追捉,自己持枪紧随其后,生怕他趁机逃掉。严其促没敢逃,估计逃不了,他跑步的速度绝对没有子弹快。把驴子逼到一户人去房空的农家后,军佐一手提枪,一手将驴脖子钳住,命严其促找来绳索,一头系住驴脖子,一头系在他的枪托上。军佐倒扛着枪拖着驴子往回走,命严其促在后面赶。严其促见机会难得,没走多远便拉住驴尾巴,驴子会意,蓦生抗日豪情,猛一扭头,拽掉军佐肩上的枪,没等军佐转身,拖着枪回头便跑。严其促紧随其后,佯装追驴,,行逃跑之实,追上了便在驴屁股上重重一击,气得日军军佐在后面哇哇大叫,穷追不舍。直到人和驴都累得跑不动了,眼看就要被追上,不会用枪的严其促才急中生智,捡起地上的枪,转身指向日军军佐,喝令止步回撤。没枪的军佐吓傻了,以为遇上了土八路,回身便跑,估计到了射程之外才敢回头,早已不见人影驴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3 09:46:35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俺拜读了两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1-23 10:02:2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吉祥先生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1-23 10:36:16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此平平淡淡才是真,拜访,问好于主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4 14:42: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14 17:55: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严其促老人不简单!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1 22:03 , Processed in 0.03489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