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常德师专中文17班记忆(5)
尽管是大专,但和中学一样必做早操,而且要求非常严格。 学校召开田径运动会,李达轩、刘莲玉同学的长跑项目给同学们留下深刻印象。1500米长跑测验时,男子组李达轩就是第一。 记得有这么几件事:在学校组织在常德市体育馆观看从北京来的气功大师袁氏一家表演硬气功;在常德市广场观看跳伞、摩托、射击表演。到桃源庄家桥游泳池游泳,以取得达标的测验成绩。
文艺活动主要是看电影(有时与教学结合),看电视,开展班级文艺活动,参加学校文艺汇演。 入校第三天晚上看电影《大浪淘沙》,几天后看《东进序曲》。记得《红楼梦》《保尔 柯察金》、《伟大的曙光》、《穆桂英大战洪州》《屈原》《小花》《追捕》《怪客》《锦上添花》《长虹号起义》《红与黑》《救救他》《朝阳沟》等几十部影片吧。《红楼梦》是在分校时,来回步行30多公里在临澧县电影院看的,还留下不少美谈。总校在操坪里自己放电影。也有同学周末或者课后上街看的。
在常德县影剧院(北站)先后看过话剧《于无声处》、《救救他》和花鼓戏《尤二姐之死》。 班上经常组织文娱晚会,主持人文娱委员李永芹同学。庆祝五四青年节,分校举行文娱晚会。国庆节前的文娱晚会,每个人都表演了节目。为纪念毛泽东诞辰85周年,中文科举办了诗歌朗诵会。年底全班同学第一次参加学校组织的学生迎新年文娱晚会,诗歌朗诵《高声呼喊要把青春补回来》震撼人心。李永芹与邓慈常的二重唱(忘记歌名)、刘际雄的独唱《挑担茶叶上北京》传为美谈。
首届晚会是在入校不到一个月的4月13日举行的。李达轩同学详细地记叙了这场晚会——
会议室里的长条登占去了一半面积。我带去了凳子,坐在墙边,兴奋地等待着文艺晚会的开始。
校长、老师们捧着茶缸来了。吴老师拉着他的小宝贝儿子迈进门槛。那个小家伙蹦蹦跳跳,待他爸爸坐下,立即扑到他的大腿上。数学科的同学们走进门边。班长、学习委员、军体委员立即迎上去,把他们带向预先准备好的地方。叶培昌戴着宽边玳瑁的近视眼镜,张罗着客人,俨然办喜事的老板。人们寻找着自己的朋友,选择好位置坐下来,等候联欢晚会的开始。连附近农村的小孩们也从各个村子赶来了。他们穿着单衣,有的甚至赤着上身,将衣服搭在肩膀上,站在窗子边将头从黛色的夜幕中探进来,让淡黄色的电灯光照射他们那充满稚气的小脸蛋。
晚会开始了,李永芹走到屋子中央,开始报幕:
“……第一个节目:舞蹈《小刀会插曲》”
人们停止了说话,教室里嗡嗡的声音开始平息下来,斜靠在墙上的人开始端正了身子。
在悠扬的风琴声中,四个女同学手拿着镀有花边的小瓷碟慢慢地舞蹈着,挪向屋子中央,柔和的灯光照着她们那没有任何化妆的脸上,音符从音箱里飞出来,白瓷碟儿敲着有节奏的节拍,八只手臂拨开灯光撒下的淡黄色的帷幕,游动的投影触破了脚下黄色水泥地面的完整,铜铃般的嗓子开响了。座位上的同学们看到那如柳条拂动春水的手臂,那如山涧滴水的碟声,已忘记自己还在座位上,仿佛已置身舞蹈的行列了。虽然大家手臂不能动,却不断地摇着脖子、晃动身子,不由自主地按着节拍。
当她们演完,一齐向大家敬礼的时候,人们才热烈地鼓起掌来。
第二个节目是男生独唱。
“哗!”报幕员刚说话,暴风雨般的掌声猛烈地响起来。刘际雄走到了屋中央。路湘华坐在风琴边伴奏。定了一下调,刘际雄站在中间,看到上百只眼睛望着自己,很有点不自然。他不由自主地扯了扯衣角,挪了挪双脚。风琴和竹笛响起了歌曲的”过门”。他昂起头,眼光仿佛望着遥远的地方。随着悠扬、徐缓的音调,他眼光挪动着,舌头舔了舔嘴唇,突然张开大嘴:
“得儿,……驾!”
同学们被这一声大喝吓了一跳,教室里出现一瞬间的寂静后立即是哄堂大笑。歌声开始了,雄浑的调子压倒了哄笑,人们的注意力被他吸引过来。他时而让气流从口腔里缓缓流出,犹如在草原的马背上眺望远方,让人知道眼前是这么辽阔,绿草是这么肥美;他时而急速地颤动声带和舌头,发出明快的声音,仿佛把你带到了大部队急进的行列。喝茶的人将手放在茶壶盖子上,身子前倾,全神贯注。窗外的小娃娃张大了嘴巴,好象要把这音乐吞进去似的。
下面是邓慈常和李永芹的男女合唱.两人呜呜呀呀地唱到抒情高潮时, 李永芹轻轻往前跨了一步,挺起胸脯,挥出手臂,邓慈常没有准备,一下子着慌了,身子不由自主地欠了欠,同学们立即大笑起来。数学科的同学还发出阵阵喝彩声。
接着便是诗朗诵,姚登权同学拿着大自由夹,迈着学者的步伐走上前来。同学们没有鼓掌,静静地听着。他操着半生不熟的普通话开始朗诵了:
“啊,青年的朋友们!”
大概是心中的激情难捺吧。刚开口,身子就动了起来。因为双手捧着尺多长的大自由夹,不能动,只得叉开双腿,晃动髋关节以上的身躯。他不善于用脸部的肌肉表达感情,只是身子圆周似的晃动。这样反而起了副作用。同学们立即大笑起来。数学科的人开始发问了:
“他叫什么名字?”
“这是他自己的作品吗?”
教室里不安静了。他可不在乎,仍然以自己独特的表达感情的方式朗诵着。有人开始扯闲话。
“下一个节目是什么?”
“他的诗歌看来很长呢!”
“带小说了吗?让我看看吧!”
门外的孩子们从窗子边将脑袋缩回去了。性急的人开始埋怨:”他娘的,浪费我的时间了!”
大多数人还是耐心的等待着。终于,朗诵结束了。人们如释重负,脸上露出了笑容。有人鼓起掌来……
十点钟以后,晚会即将结束了。大家欢迎吴老师来一个二胡独奏。吴老师微笑着,准备起身。可他膝下的孩子却拉着他一点也不松手。王文斌来拉他,吴忠掏出小镜子来哄他,吴老师乘机站在屋子中央。他立即扑上去拍打着吴老师的身子。拉二胡根本不可能,吴老师双手握着孩子的手背,朗诵了一首诗……
据张莉同学回忆,表演《小刀会插曲》舞蹈的,是她和李永芹、杨亚杰、胡的清四位美女同学。
四十多年过去了,刘际雄同学用颤音和丁字步表演的《挑担茶叶上北京》至今保留着,前不久在郑昌华儿媳婚礼上又过上一把瘾。邓慈常同学声音洪亮,感情激越奔放,不仅是和李永芹合唱的最佳组合,而且自个还把《再见了妈妈》《骏马奔驰保边疆》唱得掌声雷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