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主席的石门人缘
湖南石门县有首民谣:“金仙阳,银渡水,有钱难买商溪水。”商溪就是指的水,山清水秀,地灵人杰。商渓河乡有三位名人都与毛主席结了缘,一是红四军参谋长王尔琢将军;二是毛主席亲家陈振亚将军;三是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他们同年出生,同吃商溪水长大成才。此外商溪河还出了几十位将军。故称将军乡。我首先介绍王尔琢将军,再讲讲陈振亚将军和抗日名将郑洞国将军的事迹。 王 尔 琢 将 军 王尔琢,又名蕴璞,商溪河人,1903年1月22日【癸卯年甲寅月戊寅日】生。18岁在石门中学(四年制)毕业,1924年5月,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同年秋,加入中国共产党,12月毕业留校,任学生队分队长、党代表。 1927年7月,尔琢随周恩来到南昌参加“八一“南昌起义。任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二十五师七十四团党代表。后随朱德南下潮汕地区坚持战斗。是年底,起义军在六庾山区整编成一个纵队,朱德任司令员,陈毅任政治部主侄。尔琢任参谋长。 1928年4月,上井岗山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尔琢任参谋长兼二十八团团长,陈毅任政治部主任。 1928年8月,毛泽东率三十一团三营赶到桂东,与朱德、陈毅、尔琢等决议重回井冈山。在返回井冈山途中,二十八团二营营长袁崇全煽动炮兵连及五连叛离革命队伍。尔琢闻讯,不顾生命危险,前往追赶叛军。8月26日晚,赶到崇义县思顺墟。经尔琢在阵地喊话教育,士兵们有所觉醒,而叛徒袁崇全及其死党唯恐阴谋败露,暗向尔琢开枪。尔琢猝不及防,中弹牺牲。年仅25岁。两个连的士兵看到他们平日敬爱的参谋长躺在血泊中,嚎啕大哭,高呼“活捉袁崇全.为王参谋长报仇”。炮兵连和五连战士终于回到二十八团。 尔琢同志牺牲后,毛泽东等领导同志深为痛惜。毛泽东说:“虽然追回了两个连,但牺牲了团长王尔琢”。尔琢牺牲的第二天,朱德、毛泽东先后赶到思顺墟,痛悼这位亲密战友,在宁冈砻市大沙洲举行追悼大会,由朱德致悼词,毛泽东亲笔书写挽联:“一哭同胞,二哭同胞,同胞今已矣,留却重任谁承受?生为阶级,死为阶级,阶级念如何?得到胜利方始休。” 第二位与毛泽东主席接为亲家的陈振亚烈士 陈振亚,原名陈嘉观,陈苏,1903年11月3日出生于 石门县商溪乡龙岗村的一个贫苦农民家庭。为求生糊口,12岁就到财主家当牧童。 陈振亚同志,1923年他20岁时。离开家乡,到北洋军阀湘东第二师当兵三年。 1926年5月,陈振亚在国民革命军第八军当班长,随北伐军攻占武汉,认识共产党员黄公略,并结成知心朋友。陈在黄部担任排长。1928年7月21日.参加黄公略领导的驻嘉义镇的第三团第三营起义,随即又赶到平江与彭德怀率领的第一团会合,参加“平江起义”。起义第二天,由黄公略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任红五军四团五连连长。 1930年1月18日,红六军成立,陈作为高级干部被调到红六军。5月,红六军改为红三军,从此,陈振亚在毛泽东、朱德的直接指挥下作战。8月,陈在进军万载的战斗中左腿负重伤。1933年1月,担任湘、鄂、赣军区医院政委。后又转湘、赣医院治疗。由于伤势过重,医生只好将其左腿截断。 1934年3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敌人放火烧山,陈行动不便,被敌人所俘。他假冒是被红军俘虏的张辉瓒部士兵,敌人见他是残疾,信以为真,将其解到莲花县政府,辗转押回石门原籍,经亲友保释,得以出狱。1935年夏,亲友介绍他到平民工厂学缝纫技术。陈以平民工厂工人的公开职业作掩护,秘密开展革命活动,发展7名共产党员,建立党支部,自任支部负责人,领导工人同反动势力展开各种形式的斗争。 1935年9月,红二、六军团集结于石门西北地区休整扩军,陈振亚秘密到红十军团,会到王震、夏曦、彭栋材三同志,汇报了被俘过程及组织秘密党支部的情况。他们给予陈很高评价。王震在物质条件困难的情况下,还给他三两黄金作为活动经费。同时,陈又给当时担任湘、鄂、川、黔省委书记的任弼时写了一份书面报告,并得到任弼时指示和拾元光洋资助。任又指示红二军团第六师拨给陈经费25元。红军离开石门时,陈输送5名党员到红军队伍,因他左腿残废,不便随部队长途行军作战。贺龙、关向应勉励他留下坚持地下斗争。 1938年7月,他得知国共合作的消息,又接到关向应的来信,于是卖掉父亲棺木,以所得30元光洋作路费,历尽艰辛,用一条腿千里迢迢奔赴延安。 进入抗大第三期二大队四队学习,经林伯渠介绍,与湖北京山人张文秋(张一平)结成革命伴侣,建立新的家庭。 1938年,他去一一五师后方留守处任政治部主任。后来,留守处迁到枸邑县看花宫同那里的荣誉军人合编为八个大队,成立八路军荣誉军人学校,陈任该校政治部主任。 1939年8月,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决定派一批荣誉高级干部去苏联治疗养伤。陈偕同张文秋并带着两个孩子同行。没想到途经迪化(今乌鲁术齐市)时。被新疆军阀盛世才扣留,与陈潭秋、毛泽民软禁期间,在陈潭秋的领导下,他们集中起来进行理论学习。由于他学习认真,钻研刻苦,被选为支部宣传委员兼党小组长。陈潭秋常夸他是工农分子知识化了,勉励大家向他学习。 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掀起第二次反共高潮,新疆形势恶化。盛世才对八路军各驻地都派人暗中监视。5月中旬一天,部分党员以郊游为名,到野外商讨对付盛世才的办法。陈在一座桥上刚刚坐下,不料年久失修桥倒塌下来,他被摔下砸伤,送进迪化南关医院治疗。在张文秋的精心护理下,很快恢复健康,正准备出院的时候,盛世才突然密令白俄医生,谎称陈已痊愈,不用陪护,把张文秋强行赶出医院。1941年6月13日,白俄医生竟注射毒药,将他害死在医院。 陈振亚牺牲后,组织上为他举行隆重的追悼会。陈潭秋代表党对他的一生作了高度评价。悼词中说:“烈士的一生,是历尽了战场上的出生入死,刑庭上的严刑拷打,敌战区的白色恐怖和伤病中的流血折磨的一生……。烈士对敌斗争不折不挠,上阵冲锋英勇顽强。因此,烈士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 追悼大会结束后,陈潭秋亲自参加护送灵车,陈振亚这位南国的儿子,从此长眠在祖国的西北边陲。 陈振亚以他的实际行动,实现了他的入党誓言;“在党的正确领导下,坚决为群众解放事业而奋斗到底,为中华民族流尽最后一滴血。” 解放后,党和人民没有忘记为建立新中国而光荣献身的烈士们,新疆自治区在乌鲁木齐修建了烈士纪念馆和烈士陵园。中共石门县委、县人民政府曾多次派员到新疆祭扫陈振亚烈士墓。青山忠魂,英烈永存。 张文秋和女儿到石门省亲 1984年9月,已经84岁高龄的张文秋等一行5人亲自到长沙寻找夫家亲人,欲圆陈家媳妇过门的梦。时任县长黄域旺亲赴长沙,到湖南省委办公厅向张文秋老人、邵华将军汇报家乡情况,听了黄县长的汇报后,感到十分兴奋,一定要回老家看看。 1999年9月18日,邵华赴常德观看皮划艇赛期间,在常德军分区司令员何佑民、石门县县长覃清香、石门县人民武装部部长田秋山的陪同下,受母亲的托咐,专程前往她的故乡磨市镇商溪龙岗村,并说;“家乡的一切都很美,下一次我要带我的儿孙都要来看看!”。 2003年一定带全家参加父亲一百周年华诞的纪念活动,只要母亲的身体允许,就是背也要把他老人家背回家看看。然而遗憾的是;没有等到这一天,老人家就匆匆地走了。于2002年7月11日21时,张文秋在北京病逝,享年99岁。 郑 洞 国 将 军 郑洞国(1903—1991),土家族,石门商溪河乡人;曾用名郑桂庭,1903年出生于石门县一个富裕的农民家庭。他幼读私塾,十七岁入石门中学,在校期间,曾考取湖南陆军讲武学堂,讲武堂因故停办,返石门完成中学学业。毕业后,在家乡当了半年小学教师又考取湖南商业专门学校。
郑洞国是最早参加抗日战争的国民党将领之一。1933年,郑洞国率部参加长城古北口战役,与日军浴血奋战,给日军以重创。“七七”事变后,抗战爆发,他又首先率第2师参加了平汉路保定会战。1938年3月,郑洞国率第2师参加徐州会战,在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捷中战功显著,升为第95军军长,后率部参加武汉会战。1938年底,郑洞国任国民党第一支机械化部队——新编第11军(后改为第5军)副军长兼荣誉第1师师长。次年12月,他率部参加昆仑关战役,指挥荣誉第1师担任正面主攻任务,同日军血战20余日,迭克要点,两度攻入昆仑关。昆仑关战役后,郑洞国升任新编第11军军长,旋改第8军军长,率部参加鄂西会战,并担任宜昌以西、宜都以北长江一线防务近两年之久,多次击退日军进攻。
1943年春,郑洞国参加中国远征军被派往印度担任新1军军长。5月中旬,收复缅北要地密支那的战斗打响。抗战胜利后,他当选为国民党中央候补执行委员,授中将军衔。 1948年6月起,解放军围困长春5个月,还亲笔写下与蒋介石的诀别书。10月19日凌晨,解放军攻入中央银行,他率部弃暗投明。毛泽东主席为中央军委起草致东北局的电文中指出:“郑洞国为黄埔高级军官,此次又弃暗投明”,“应给以礼遇”。
1950年,他去上海治病路过北京时,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肖劲光和肖华两位将军劝他出来工作,他以不愿与故旧兵戎相见为借口而拒绝。他目睹人民政府管理上海的井然有序、生机勃勃、蒸蒸日上、安居乐业的情景,受到深刻教育,后来在自传上写道:“在事实面前,我真是叹服了。”1952年春节后,他到北京,坦诚地向周恩来汇报了自己对中国共产党的新认识,表示愿意参加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受到周恩来的嘉勉。6月举家迁往北京,任水利部参事和全国政协文史专员。1954年9月,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毛泽东主席亲自提议他为国防委员会委员,受到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和家宴招待。还对郑洞国说:“你的名字好大啊!”
郑洞国是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委员,第五、六、七届常委,黄埔同学会副会长;自1979年起任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副主席。
1991年1月27日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按照他本人遗愿丶骨灰运回石门安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