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31|回复: 3

石门人民革命斗争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9 10: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15-12-9 10:43 编辑

[size=29.3333339691162px]石门人民革命斗争史

       翻开中华民族的近代史册,浏览中国革命的现代画卷,具有光荣斗争传统的石门人民。用铁与血的史实,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一页又一页。
早在一八五一年,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革命战争——太平天国革命爆发,我县燕子山农民陈正卯、陈庭杰等揭竿而起,组织“忠义团”积极响应。
      在辛亥革命时期,我县进士李执中(曾留学日本,国民党一大代表), 国民党二大代表林德轩等激流勇进,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
      在五四运动前夕,俄国爆发了伟大的十月革命,她象惊雷一样,用真理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从此,石门人民同全国人民一样从迷惘中挣脱出来,找到了革命的真理和唯一正确的道路。
      这个时期,我县在广东中山大学求学的欧阳统在广东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并担任该校青年团的书记,他的爱人贺延祜在长沙求学时,是毛主席创建的新民学会最早的会员之一。就学北京的伍经恕、盛联熊、苏清镐、邢业炳、龙声灵等进步知识分子,在李大钊的直接领导下,举义旗、赴国难,积极支援京汉铁路工人的罢工斗争。在斗争中,他们相继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成为我县最早的党员。
一九二三年秋,在长沙求学的王尔琢,看到全国学潮工潮,此起彼伏,毅然投笔从戎,参加革命,一九二四年毕业于黄埔一期,同年八月入党。就学武汉的曾庆轩、袁东藩、宋人杰等热血青年,一九二三年投身革命,次年庆轩入党。不及,他们纷纷返故,成为我县地方党组织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大革命时期
                                                                                      (1925年秋——1927年7月)

     一九二五年一月,中国共产党在上海召开了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加强党的组织,以适应革命发展的需要。为了迎接伟大革命高潮的到来,我县党的组织迅速得到发展,各群从团体争相成立。
一、石门地方党组织的形成和发展
一九二五年秋,我县一批就学外地、早期接受马列主义的共产党员和进步知识分子曾庆轩、盛伯凯(又名盛联南,渡水人,就读武汉大学,曾参加工人运动)、袁东藩等响应四中全会号召,陆续回到家乡。他们在新开寺、石门中学等地以教书为公开职业,秘密进行革命宣传,酝酿建立党的组织。
一九二五年寒假,袁东藩去长沙,与国民党省党部和中共湖南区委取得联系,被委任为国民党石门县党部筹备处主任,并由中共党员、国民党省党部机关党团书记周以栗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回县后,逐与曾庆轩一道在石门城区先后吸收盛伯凯、吴协仲、阎昌奎、陈文和、陈廷谟、廖欧若、郑家维、易恒新、涂自发等十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
一九二六年初,石门城区发生开天辟地的大事件:全县第一个共产党组织——中共石门县特别支柱诞生了,代号“支凡”,中国湖南区委指定为“石敏之”,支部书记袁东藩、委员有袁东藩(兼管组织),曾庆轩(宣委,兼管共青团),吴协仲(负责农运)、盛伯凯(负责文化工作)。办公地点设石门中学,隶属湖南区委直接领导。
“特支”建立后,遵照湖南区委和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关于“加强党的组织发展”,“着手建立国民党县党部”的决定,“特支”委员和一些进步青年骨干奔赴全县各地,一面公开发展国民党员,积极开展统战工作;一面秘密发展共产党员,筹建党的基层支部,一九二六年九月,全县党员发展到三十多人,并先后建立了刘家峪、石门中学、县城区等基层党支部,曾庆轩、袁东藩、盛伯凯分别兼任支部书记。同时,石门中学还建立了我县第一个团支部。
一九二六年十月,中共湖南区委在长沙召开了第六次代表大会,作出了“党的独立的政治主张的宣传要运用到各种决议案中”,“加强党的组织发展”等重要决议,并派出一批共产党员到全省各地贯彻会议精神,根据这一指示,不久,罗洪斌(长沙人)、唐才春(浏阳人)等二十多农工特派员前来我县协助工作。同时,经湖南区委批准石门“特支”升格为中共石门县委。袁东藩任书记,委员由袁东藩、曾庆轩、吴协仲、龙家泉、盛伯凯等五人组成。办公地点仍设石门中学,隶属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领导。至此,中国共产党在石门的组织机构就日趋完整,正式形成了。
在中共石门土方党组织的帮助下,一九二六年八月,国民党石门县党部正式公开,十一月一日至三日,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袁东藩为主任委员,陈延谟等为执行委员;陈国谟、陈文和等为监察委员。石门县总工会、石门县职教员联合会、中共石门特支等向大会献了贺词。
从中共石门县委成立到长沙“马日事变”前的半年间,我县党的组织不断发展壮大。省特派员罗洪斌到南乡与宋鹤鸣等先后建立了福田、白洋湖等党支部;县委委员曾庆轩、盛伯凯、龙家泉在中北乡组建了新关、白云桥、官铺、渡水等党支部;吴愈泉夫妇在水南渡柳家台村创建了全县第一个共产党小组。全县党员发展到一百三十人。
二、党领导下的农工青妇运动蓬勃兴起
1、北伐军光复石门
一九二六年二月,国民革命军集师广州酝酿北伐。八月二十八日,原赵恒惕所属第一师贺耀祖部,在我北伐军的追击下来到石门,在石门中不这大操坪里发表了长达两小时之久的“加入革命军之训诚兵士演说”。他号召全体兵士拥护国民革命政府,走有主义有办法的大路和,“不要替军阀个人效奔走争权利”。
八月二十九日,北伐军左翼第九军第一师在总指挥吕超和师长贺龙率领下光复石门。苦难深重的石门人民,今天第一次有了军队的支持,革命热情十分高涨。县城各界隆重集会,热烈欢迎北伐军进城。
2、各群众团体争相成立
有了党的领导,加之石门得以光复,便为我县革命高潮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九二六年九月三日,石门妇女率先组织妇女大会。不久,在“特支”领导下,县农民协会、县总工会、县职教员联合会等群众团体组织开始筹备。十一月十一日,县总工会正式成立,选举执行委员九人,会长曾庆轩。同时,还成立了七个行业工会和两个筹备处,成为团结、领导全县一千三百多工人的核心。
继县总工会成立之后,石门县铲除土豪劣绅委员会和惩处土豪劣绅特别法庭相继成立。主要成员有陈文和、梁祥云、吴协仲、刘夷等。十一月二十六日,铲除土豪劣绅委员会发表《告民众书》,号召全县民众联合起来,反饥饿、反压迫,铲除一切土豪劣绅!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一日,湖南省第一次农工代表大会在长沙召开,我县农工代表郑朝福出席会议。大会期间,石门县总工会、石门县农民协会、筹备处、国民党石门县党部等向大会致了贺词,其贺词语气豪迈,言辞热烈,赞誉盛会是解权的先声。
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一度把持石门权柄的头号豪绅盛再生,与反动县长彭石渠勾结一起,有意制造石门党政冲突,竟把熊彦明、陈国谟看押越日,县委委员曾庆轩遂率民国党县党部工作人员,于十二月二十二日,迁往常德常澧旅游办公。后经贺龙电令催办,撤销了反动县长彭石渠的职务。次年四月,县党部仍迁回石门县城办公。
一九二七年二月初,县农民协会正式成立,会长吴协众,委员四人。会址设五通庙青年寺(今城关镇一完小)。同时,还成立了石门学生联合会、石门职教员联合会,会长分别由冉世冠、陈国谟担任。
二月十三日,“石门旅外学生回乡工作团”联合新关农民协会,在新关安乐桥处决土豪龚星伯及其走卒王裕源、曾茂斋。事后,我党组织即以国民党石门县党部的名义发表了《石门全县民众击毙土豪劣绅宣言》,予以支持。长沙《大公报》于一九二七年二月二十六日对此作了详尽报道。
下旬,县铲除土豪劣绅委员会在县城北郊(今煤建公司处)将大土豪陈南轩、唐鸿章、向平清、郭笏卿处以死刑,全县农工运动的蓬勃发展,给反动腐配势力以沉重打击,广大穷苦百姓额手称庆,扬眉吐气。
3、斗争终于失败。
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了反革命政变,全国笼罩在一派腥风血雨之中。在石门,长期横行乡里、鱼肉人民的反动统治阶级对轰轰烈烈的农工运动怕得要死。恨得要命,并不甘心自己的失败,不久便发起了一次次疯狂的反扑。
一九二七年四月,省农工特派员唐才春在河口北岔遇害。国民党县党部向武汉中央党部和长沙省党部发了快邮代电。县城各界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
当时有两融挽联这样写道:
为民效力   田夫野老俱下泪
擒贼捐躯   方顶白云都含愁
为扫除数千年余毒而牺牲何等价值
当团结三十万民众以奋斗倍见精神
同年五月,长沙“马日事变”、常德“敬日事变”相继发生。在五月二十七日至六月初的十多天内,我工会会长邓恒泰、县工人纠察队队长易忠玖、新关农协会长阎昌奎、县店员工会会长盛官珍等十多名共产党员、革命志士,先后惨遭反动政府杀害。使全县除南乡以外的革命之火横遭扑灭,斗争基本失败。
                                                                                 土地革命时期
                                                                              (1927.7-1937.7)
      书记舒玉林来石门接任县委书记。次年八月,湘西特委改派张仲平(即蔡以忱)来我县新任县委书记,新增苏清镐、邢业炳为县委委员。三月,湘西北特委书记周逸群与贺龙军长从上海回湘西开辟根据地。途径我县,并委任张海涛为石门县“代理书记”。五月,张奉令北上子良坪、太平街,开辟松滋、渔阳关、五峰等地交通线。特委又指令曾庆轩担任石门县委书记。办公地点设仙阳刘家峪,袁属湘西前委领导。这个时期是我县党组织有史以来的全长盛时期。湘西特委书记彭公达一九二八年六月向中央的报告中这样写道:石门全县建立区委四个,党支部三十余个,党员总数达三百人。
2、年关暴动
一九二八年一月,在县委的领导下,全县人民的革命激情犹如火山爆发。暴动辞旧岁,刀影迎新春。
一九二七年除夕,各家团聚,欢度传统佳节。县委因势利导,抓住时机,在反动势力雄厚的新关、南圻、新河、磨岗隘、泥沙以及南乡等地发起暴动。腊月二十八、二十九两天,县暴动队长龙家泉在自家新关召开会议,与会者计有张仲平、曾庆轩、杨绪绍、覃正协、龙声灵、邱备武、阎子登、苏清镐、邢子林、阎于吉等二十余人。会议通过了十二项事宜。决定在龙家吃罢团年饭后,当晚出击,举行年关暴动。龙家泉、张仲平、曾庆轩等率暴动队员十余人,连夜偷袭南圻、新关,处死“亲爱党”组委廖誉先、新关挨户团区大队长熊清和,放火焚烧县警察所长上官嗣西的房屋三层。次年正月初八,曾庆轩、陈奇汉等率暴动队员二十多人,从杜家岗出发,经维新场,过热水溪,战清泥溪。直逼磨岗隘大土豪、区团总龚松臣巢穴,并将其房子团团围住,冲进门去活活砍死了这个恶棍,砍伤其儿媳龚生光、雷春英,为民除了大害。同时,新河、泥沙、南乡等地的游击队,也揭竿而起,遥相声援。年关暴动共处决土豪劣绅十八人。这是我县人民为武装夺取政权所作的一次宝贵尝试。
3、石中惨案
一九二八年三月,石门反动势力勾结驻防常澧的贵州军阀李   部四十三军雷世光师进抵石门。二十三日,雷师宋团以军事演习为名,兵分三路,将石门中学、石门女子高小、石门第一高小、国民党县党部和劝学所重重包围,逮捕共产党员、革命志士二十多人。七天之内,反动政府将苏清镐、邢子林、宋要杰、邱备武、丰俊英、熊彦明、伍棠嗣、云清渠、伍经恕、龙声灵、文玉清、廖仲元、廖宏保等十七名同志,分三批惨杀在上河街尼姑滩、蒋家洲和常德桥等地。
4、南乡起义
在中共湘西特委、石门县委的领导下,一九二八年五月五日,袁任远、曾庆轩、佘汉初、陈寿山、陈光昭等率十余人在花薮寺垭铺举行武装起义,杀死县警备队队员八人。树起了南乡起义的旗帜。五月十五日,石门县委在南乡夏家巷发动总起义,杀死团总、团兵及劣绅共九人,并组成湘西工农革命军第四支队,佘汉初任司令,袁任远任党代表(后陈昌厚继任,袁转做地方工作)。下设两个支队,指挥机关始设樟木岗,后移陈家桥。从此,一个以太浮山为中心,东至临澧佘氏桥,西接桃源界溪河、慈利老棚、五雷山,北抵石门城南二十里的会垭山,南至石门县边境,纵横二百余里的武装割据局面业已形成。
南乡武装割据,国民党反动派为之震惊,遂调动五千多官兵分割包围。八月初,终因敌众我寡,南乡起义失败,敌人进行了野蛮的报复。据不完全统计,八百多人惨遭杀害,两千多间房屋化为灰烬。在官渡西周村的一个巴巴田里,反动当局一次就枪杀我革命志士十六人。
一九二八年九月二十八日,县委书记曾庆轩在杜家岗八仙桥一带活动时,被仙阳剿共头子伍岳楚捕获。十一月十一日,曾庆轩在县城蒋家洲壮烈牺牲。曾庆轩在县城蒋家洲壮烈牺牲。
二、红军与石门武装斗争
一九二八年八月二十日,贺龙率湘西前委进驻我县磨岗隘,得知南乡起义已遭失败,便就地召开了前委、县委联席会议、曾庆轩、陈昌厚、郭天明等参加了这次会议。前委决定:以磨岗隘为中心,在其周围的泥沙、所街、子良坪、渫阳、皂角市等地,于最短期内,恢复并发展党的组织,公开号召农民起来暴动,实行土地改革。
八月二十五日,工农革命军委四军一千五百余人,抵达我磨岗隘、大率一到,便发布告,贴标语,广泛动员群众起来革命。在红军的支持下,县委委员陈奇谟、共产党员杨万柳、陈树仁等在磨岗隘陈氏祖祠召开群众大会,处决商溪土豪劣绅陈家校、陈家悦、陈伯斌三人,为民除了大害。
九月五日,工农革命军南移仙阳,游击澧县王家场。八日,国民党五十二师、十四军教导师和石门团防罗效之,伍岳楚等率千余人偷袭我四军军部。突围中,军参谋长黄鳌壮烈牺牲。
九日中旬,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在泥沙枫岩坡,泥二垭再度遭到石门县防罗效之部近百人突然袭击,一师师长贺锦斋不幸中弹牺牲。
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此次游击石门,共召开三十多次群众大会,枪毙土劣恶霸二十多人,经过扩红,我县许多共产党员、优秀知识分子投奔红军,我县陈奇谟、吴协仲、吴天锡、盛联雄、唐古益、易发珠等不久使成长为得力的红军骨干,增强了部队的素质,锻炼和充实了干部队伍。
一九三O年十一月初,红二军团进攻津澧,十三日占石门。在机关  县城文庙,部队在此休整达二十七天。此间,创新翻印《中国共产党十大纲领》、《湘鄂西苏维埃联县政府优待红军隶属  》等重要文献,用以宣传发动群众,帮助我县建立游击队二十余支。
一九三五年八月二十五日,红二、六军团十七师先抵石门县城,九月,二、六军团主力在石门集结,休整七十余天,组建游击队八十二支,计五千人同,全县农工运动再度兴起。
三、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与发展
石门县苏维埃政权始建于一九二九年古历七月,从酝酿、建成、经巩固发展,到归于失败。经历了从一九二八年五月石门南乡起义时的农民协会政权,到一九三二年二月苏维埃政权全面丧失的四年时间。
一九二八年八月,磨岗隘联席会议之后,湘西前委计划筹建石门县苏维埃政府,拟定曾庆轩为主席,办公地点设磨岗隘万寿宫,但由于当时主管观条件所限,计划未能实施。
一九二九年一月,湖北鹤峰苏维埃政府成立,石门南镇划归鹤峰苏区。
八月,经团军根据中共“六大”建立和巩固湘鄂边根据地的指示精神,使鹤峰、桑植苏区连成一片,进而向石门西北泥沙游击、扩张。于是,石门县苏维埃政府在泥沙区的泥二垭建立并开始办公。九月迁白竹垭,三O年二月迁贺家台,主席依次是刘勋树、易发琛、陈奇谟,军委汪毅夫,财政经理杨汝南,妇女主任毛桂香,秘书白硕容。
一九三O年至一九三一年元月,我县苏维埃政权建设达到全盛时期。先后建立了古罗、渫阳、磨岗隘、苏家铺、所街和一区等八个区苏维埃,三十个乡苏维埃,十二个农协会,占地九百五十六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四分之一,人口达十万之众。在县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全县出现了减租减息和土地改革的高潮。全县有清官渡、枫香坡、潘坪、古罗、狮燕等二十一个乡实行了土地改革,有十个乡受益一年,有些乡只分土未受益。
由于敌强我弱,到一九三一年七月,我县苏区基本丧失,一九三二年春即告全面失败。
一九三四年八月,共产党员曾子晋回到家乡水田烽火尖组织过八十人枪的游击队。
一九三五年四月,江西苏区残疾医院政委兼政治处主任陈振亚回到家乡石门,以缝纫为业组织贫民工厂,发展杨锡成、覃事展、覃正梁、林庆、陈典谟、徐林福等六人为中共党员,同年秋,又介绍其中五名参加了红军。后因厂方察觉陈的行迹,开除回商溪黄龙岗秘密从事革命活动达一年多久,一九三六年八月,他历尽艰辛回到延安。
抗日战争时期
(1937.7—1945.9)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我国军队在北京卢沟桥奋起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拉开了抗日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守军奋起抗击,同时,在中国共产党的号召和推动下,全国军民誓师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
一九三八年春,东北某地一支四十余人的抗日救亡宣传队,辗转来到地处湘鄂西边区的石门县城。他们高举标语红旗,引亢抗日歌曲,穿街走巷,组织抗日宣传游行。在此影响下,石门以学生为主体的抗日宣传活动开始兴起。
抗战期间,石门县立初级中学进步师生根据战时特点,办校刊、演新剧、写文章、画漫画、贴标语,利用各种形式深入街头、乡村向民众广泛宣传、演讲。动员日救亡。
一九三九年冬,湖北松滋革命人士潘哲夫来我县子良避难,遂组织一支三多人的游击队,后发展到三千余人枪,成立“湘鄂西边区抗日游击队”,配合主力抗日。
一九四三年,抗日进入相持阶段,是年春秋,为进攻常德之计,日寇两次犯我县城。
五月,日军一部抵县境太子坡、双溪桥一带,遭我军民痛击。
十一月,日军以第三师团和第十三师团所属六个步兵联队兵力,再次大举进犯石门,县城沦陷。此后,日军除一部留守城区方顶山外,大部则分途进剿二都、蒙泉、盘石、花薮、白洋湖、三板桥、杨坪和皂角市、新关等地。
铁蹄所至,赤地千里,人民陷入深重的灾难之中。据不完全统计,日寇在我县烧毁房屋二千二百一十一栋,残害人命七百四十八条,奸污妇女一千零九十五人,抢劫农户五千九百七十二户,一万二千多难民无家可归。
1、战时支部诞生。
为了组织全民抗战,一九四二年春,中共湖北松、枝、宜中心县委联张员刘家瑞受县委书记李冬波派遣,偕妻易枚英来我县西北乡太平街升子坪,开辟抗日根据地。
七月,刘家瑞夫妇迁居杨柳虎踏桥,在当地小学教员田中夷的配合下,招收失学青年,举办黄福峪补习班,培训抗日骨干,领导西北乡的救亡运动。并与万斌合作,谱写《黄福裕补习班校歌》,气势磅礴,充满爱国热情。
一九四二、四三年的两年间,刘家瑞利用黄福峪补飞班这块阵地,先后发展田中夷、田金山、覃飞武、覃国栋、姚湘华等抗日进步青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四三年九月,我县抗战时期的第一个党组织——中共石门虎踏桥支部诞生,支部书记易枚英。
2、石门保卫战
一九四三年五月二十八日,国民党驻石七十三军一支三十多人的精干小分队,在太子坡农民陈德才的配合下,黎明前摸上青山尾,击毙一日军联队指挥官。
十一月,国民革命军七十三暂编第五师师长彭士量统帅三军,奉命固守石门,与入侵之敌在青山尾、大尖山、金鸡观、牛角尖、白沙渡、百步墩等地屡次激战,多次重创日军。
十一月十五日,彭士量军部在县城与日寇巷战,官兵十亡七八,彭师长亦不幸壮烈牺牲,关于此次巷战,长沙大公报     消息。予以高度评价。
一九四五年八月十四日,日本政府被迫无条件投降,全国人民欢庆抗战胜利。
在石门保卫战中,为国英勇捐躯的革命将士将永垂不朽。
                                                                                                   解放战争时期
                                                                                            (1945.9—1949.8)
     抗战胜利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人民投入了推翻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迎解斗争。在我县党组织率领全县人民,冲破黎明前的黑暗,与反动势力不下了最后的决战。西北各地武装斗争持续发展,南乡太浮革命烽火熊熊燃烧。经过四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石门人民终于迎来了翻身解放的明媚春天。
一、三支义军突起
一九四五年冬,南方局地下党联络员刘家瑞来到我县,在中岭覃飞武家召开虎踏桥党支部会议,决定建立湘鄂边区武工队,覃飞武为队长,田金山为副队长。
一九四年三月,武工队夺枪扩军,长途奔袭湖北鹤峰龚家垭国民党税务所,处死税务所长等五人,缴获枪支弹药一批。
一九四八年三月,刘家瑞叛变革命,虎踏桥党支部经受着严峻的考验。根据江北解放区党组织的指求,由中夷率武工队上壶瓶山,组成“中共江南工作委员会”,隶属江汉四地委领导。工委书记田中夷,委员熊泾阳、刘华平、田金山、覃树玉等。
一九四八年二月,中共地下党员郭仁(益阳人)以“远东新闻社湖南分社新闻记者”的公开身份,随带地下党员张南武等,来到石门南乡,秘密进行革命活动。不久,便吸收张民权、田一冬、张建国等二十七人为中共党员,组成“中共江南游击队太浮山支部”,由张南武、张民权主持支部工作。
三月,郭仁策反六县联防主任侯宗汉起义。组成民主联军陆军独立第一师,郭仁任师长,侯宗汉、周长松任副师长,政委邱春眉,特委彭桂泉。
十一月,进步军人谭杰奉命来石门太浮、白洋、保宁桥一带夺枪组军。次年二月,即组织了一支四十人枪的精干队伍,号称谭杰部队。七月,根据省工委“四五”决定精神,湘西地区的几支游击武装统一整编,太浮山谭杰部队命名为湖南人民解放总队第八突击大队,队长谭杰,政委吴士元,副政委朱明超。同时,组成中共第八大队支部委员会,支部书记陈白青。
二、人民政府成立
一九四九年四月,临澧县地下党领导人晏国敬派遣“中国民主青年革命先锋队”队员龚道平回到石门,积极发展民先队员。壮大我县迎解力量。
五月下旬,中共湘西工委派地下党员沈克家来石门领导县城的迎解工作。
七月二十四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三十八军一一三师攻占石门城郊。次日凌晨进驻县城。山城沸腾了!人民沸腾了!三乡七水浸沉在一片欢乐之中。
八月三日,南下工作团石门中队指导员张黎明、队长康日新带领上百人南下干部抵达石门县城,五日,南下工作团石门中队在县城蒋家洲召开群众大会,宣告石门县人民政府成立。
中国共产党石门县地方党组织经历二十五年的浴血奋战,终于领导全县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迎来了彻底的翻身解放。从此,我县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中共石门县委党史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0: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点赞!石门人民伟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16:26:02 | 显示全部楼层
      石门县委党史办,撰写历史谱新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9 21:53:3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看真不了解这些,石门人们棒棒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4 04:50 , Processed in 0.03309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