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28|回复: 55

东方鹰 03 人为中心话创作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0 09:00: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3 人为中心话创作


    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一种综合地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强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达到反映生活的目的。在深入细微地展示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多方面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小说具有独特的效能与作用,是其他文学种类所不能比拟的。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作品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也就构成了小说的基本特征。


    多方面地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


    高尔基有句名言:“文学是人学。”对于叙事文学的小说来讲,更是如此。诚然,主题是小说作品的灵魂;但是,灵魂必须有一个躯体可以依附的,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若离开生动具体的躯体,他就只能算游魂野鬼,见不得阳光了。小说人物的形象,就是主题所依附的活生生的躯体。因为,小说主题正是通过形象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的。假如离开了人物形象而把主题直接喊出来,那它就成了一句毫无艺术感染力的标语口号。诚然,主题是小说作品的统帅,情节的提炼,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要为主题服务;但是,这些服务,只有通过人物形象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也可以说,情节、结构。语言等等,都将失去作用,不能为主题服好务。可见人物形象是多么重要!


    小说是直接把以人物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作为描写对象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上的人千差万别,人与人之间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因此,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必然多种多样,必须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化弊病。每个人物都要写出他与众不同的独特个性,同时又能概括一定的社会生活的本质,力求写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不仅不同作品的人物形象不应雷同,就是同一部作品的人物,也要做到多样化。


    《水浒传》是反映北宋时农民起义的,许多好汉都因“官逼民反”而上了梁山。但这么多人物形象都各有各的独特个性,同是鲁莽汉子,李逵与鲁智深却不会相混。据有人统计,《水浒传》共写了七百八十七个人物,是世界文学作品中人物最多的一部杰作,其中有名有姓的五百七十七人,有姓无名的九十九人,有名无姓的九人,书中提到但未出场的还有一百零二人。作者对人物着笔有浓有淡,多则洋洋千言,少则寥寥数语,却大多写得血肉丰满。特别是着力刻画的一百零八个英雄人物,更是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不少做到了个性与共性的完美统一,成了不朽的艺术典型。


    小说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兼用人物语言和叙述人语言,自由地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即可以通过人物对话、行动、外貌和心理活动来刻画人物性格,也可以通过环境气氛的描写显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同时,小说不受真人真事的局限,作者可以发挥丰富想象,运用虚构手法,多方面地揭示人物性格的发展,表现人物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


    小说的中心问题是构造人物,多方面地细致地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塑造典型,再现以人物为中心的社会生活,是小说创作的关键。


    生动地完整地叙述丰富的故事情节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是通过一定的故事情节表现出来的。小说既要多方面地、细致地刻画人物,就必须有完整的、丰富生动的情节,通过故事情节展示人物的思想性格。因此,故事情节的生动性和完整性,是小说的重要的重要特点之一。由于小说篇幅较长,容量较大,能够深入细致地描绘各方面的社会生活,表现更为完整、更为复杂的矛盾冲突,把形形色色人物的性格刻画地惟妙惟肖,就需要有比其他文学种类更为复杂、曲折、多样的故事情节。


    所谓情节,是人物在典型里的合乎其阶级地位和性格特点的言行的延续。高尔基一针见血地指出:“情节是性格的历史。”它是由一系列能展示人物之间、人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事件和细节组成的。情节要力求生动、完整、富有典型意义,既能有力地突出人物形象,表现深刻的主题思想,又能引人入胜,增强艺术感染力。


    曹雪芹在现实主义巨著《红楼梦》中,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线索,通过对贾、史、王、薛四大家族兴衰过程的描述,揭露了封建家族的荒淫腐败,形象地显示了封建制度品于崩溃和必然灭亡的命运。小说情节的安排,要服从塑造人物的需要,情节随人物性格发展而发展,随人物性格的变化而变化。曹雪芹为了刻画王熙凤这个贵族少妇的复杂性,构想了“毒设相思局”害死贾瑞的情节,表现出她的狠毒;安排了“协理宁国府”的情节,表现出她的才干;设计了“弄权铁槛寺”的情节,表现出她的贪财舞弊;……正是这些曲折生动得情节,使王熙凤成了独特的令人难忘的典型形象。


    充分地具体地描绘复杂的人物活动环境


    人物不可能生活在虚无缥缈的空中,必须有一个脚踏实地的寄生场所,这就是环境。环境是人物活动的根据,是事件发生的场地。为了真实地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表现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体现产生人物和事件的历史背景,必须充分具体地描写环境,描绘决定人物性格发展和事件发展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特别是产生典型人物的典型环境。


    环境包括人物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个方面。


    自然环境主要指时序节令、天象气象、山川江河、动物植物等等。描写自然环境,要调动广泛的联想去写景状物,达到逼真传神。要注意时序节令的变化,显示出地理位置的差异;写时要带有感情,“一切景语皆情语”,不是为写景而写景,完全是为了传情写人。


    社会环境指人物所处时代的社会背景和具体生活环境,即一定历史条件下的政治、经济形势,社会关系,社会习俗,以及人物居住、劳动、斗争的具体场所。描写社会环境,是为了给人物提供一个典型的活动环境,以便更好地表现出人物独特性格的形式和发展,同时也就增强了作品的时代特点、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恩格斯要求小说描写“典型环境”,就是由特定社会生产方式制约下的社会关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和风俗习惯相互交织而成的一定时代的历史环境。真实地再现人物所处的这个时代人与人之间复杂的社会关系、阶级关系及日常生活,是展现典型环境的主要方法。


    《红楼梦》正是真实细致地描写了宁荣二府内外错综复杂的阶级的、集团的、家族的、个人的纠葛、矛盾和斗争,才成功地勾勒出了封建社会末期的“典型环境”。


    总之,小说是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叙述故事为主的文学体裁。它的主要特点是:细致而多方面地刻画人物性格;生动而完整地叙述故事情节;充分、多方面地展现人物活动的环境。因此,比起其他文学体裁来,小说更适于展现广阔的社会生活,描绘曲折生动的故事情节,表现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是小说?小说是一种综合地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小说强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人物、情节和环境的具体描写来达到反映生活的目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深入细微地展示广阔的社会现实生活,多方面地揭示人物的思想性格方面,小说具有独特的效能与作用,是其他文学种类所不能比拟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1:57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作品不可缺少的三个要素,也就构成了小说的基本特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多方面地细致地塑造人物形象。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2:50 | 显示全部楼层
高尔基有句名言:“文学是人学。”对于叙事文学的小说来讲,更是如此。诚然,主题是小说作品的灵魂;但是,灵魂必须有一个躯体可以依附的,才能成为活生生的人,若离开生动具体的躯体,他就只能算游魂野鬼,见不得阳光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人物的形象,就是主题所依附的活生生的躯体。因为,小说主题正是通过形象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的。假如离开了人物形象而把主题直接喊出来,那它就成了一句毫无艺术感染力的标语口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3:51 | 显示全部楼层
诚然,主题是小说作品的统帅,情节的提炼,结构的安排,语言的运用,都要为主题服务;但是,这些服务,只有通过人物形象才能发挥作用,因此也可以说,情节、结构。语言等等,都将失去作用,不能为主题服好务。可见人物形象是多么重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4:31 | 显示全部楼层
小说是直接把以人物为中心的社会生活作为描写对象的。社会生活丰富多彩,社会上的人千差万别,人与人之间关系更是错综复杂,因此,小说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必然多种多样,必须避免千人一面的雷同化弊病。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4-20 09:05:18 | 显示全部楼层
《水浒传》是反映北宋时农民起义的,许多好汉都因“官逼民反”而上了梁山。但这么多人物形象都各有各的独特个性,同是鲁莽汉子,李逵与鲁智深却不会相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9 10:47 , Processed in 0.034632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