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如圭传略》(六十五)
作者 李德若
李如圭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十月致仕归籍,年已六十有三,那时。按一般人告老归籍,应享天伦之乐,安度晚年。可李如圭则不然,,仍不忘乡愁,惦念未了之事;不忘籍邻,帮教童孺,不忘调教子孙承传家风。首先完成未了之事。 修善忠烈祠,嘉靖五(1526)年李如圭赴广西兵备任,委托时任澧州知事甘为霖完成重修之事,甘为霖己启动修建,可修了半截子工程,不知何种原因而停工,一直未了。为纪念祭祀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病卒于澧所,在州东三十里马公墓边,重建忠烈祠。马援公元前 14 至公元 49 年,字文渊,今陕西兴平人。新莽末,为汉中太守。后归顺刘秀,建武十一(公元 35)年,任陇西太守,击败先零羌,建武十七(41)年,封伏波将军。镇压交趾,征贰起义封新息侯。后进击武陵(澧沅)五溪蛮,屯兵澧水新城病卒军中,葬新城外马公洲,见《直隶澧州志·陵墓》。李如圭不辞年高体弱,上知州府地郑尚经谈论忠烈祠未了之事,知州郑即拍板主持修建。李如圭捐资重新启动,于嘉靖二十二(1543)年秋,忠烈祠落成,供伏波将军塑像于祠中,州人春、秋祀,李如圭作《七律一首》。即“杖策归来莫讶迟,据鞍直欲倒蛮旗。将军却恨从中制,父老空怜起侧思。薏苡浪腾萎诽谤,云台徒避掖庭私。荒城遗事依然在,重给先生表厥词。 其次帮困扶危,李如圭沧堰茅茨土垣之左,小南门之东,住着一户大商号,老板姓施,名大霜,在城中繁华段开家绸缎铺,生意红火。夫人张小玉品貌端庄,张罗店铺,膝下一子,名德益。大霜弟名大雹,腿瘸,未娶,帮兄家打点。那年德益十岁,上私塾。其父大霜闲暇,街坊邀他去茶馆喝茶,到了茶馆,上茶饮了几口,几人邀他到后一看,几桌赌场,热闹非凡,场面见施大老板来了,都十分客气让位,几句高奉话,说得施大霜摇摇欲试地就上位了。开头几把赢了不少,晚上回来,春风得意,也没跟夫人说。第二天,安排生意后,又依然来到赌场,开始又赢了几把,兴致甚高,在赌场吃饭又开始了。时至初更,手兴急转直下,手头 2000 两银码全部输光,赌头又借码于他,为抓回输码,借了又借,输到 4000 银码,赌头发话:施大老板,你已输到 4000,你绸缎铺能值几何?施为赶回输银说:我绸缎铺可值万银。赌头说,我再借给你 6000 码,你可赢回 2 万码。施大霜为抓回失去的银两,而失去了理智,又借
了 6000 码。几档,就输光了,赌头说:施老板,到了子时,又是另外的日子,可好日子的机会就不要错过了,再给你 2000 码,一定能赢回来。施老板眼睛输红了说:借。又借 2000 码,玩了几档,时至三更,输了 12000 两白银,赌头说:今昨二天,你的手太痞,借我 12000 银子,杀人抵命,借钱还账,天经地义,你绸缎铺值 1 万两,你夫人不值 2000两银子,算了,你绸缎铺,夫人都归我了。借约在此,画押打手印。施大霜大骂强盗,想跑,几个打手将他打翻在地,抓起来,掰开手指划上手印,抬着甩出茶馆门外。这施大霜又悲愤、又羞愧。无脸见家人,写了个字条出走了,一直无有音信。第二天,赌头带着一群人,到绸缎铺找施夫人。将借款契约给张小玉看,小玉看了,不相信,说我回小南门家问我当家的再说。你去吧,反正这绸缎铺是我们的了。小玉回到家看到叔子瘫倒在地上流眼泪,手里还拿着纸条,小玉拿着叔子的纸条一看,直眼呆睛半天回不过神来,过了好一阵子,问叔子,德益呢?叔子 说:上学去了,小玉已知绝路来临,心里一动,说,叔叔你去看看德益吧,大雹一拐一拐的去了,这小玉回到家里就上吊自杀了。两年后,李如圭归籍,看到左邻小德益常坐在门首,直眉傻眼的流泪。回家问梁夫人,夫人说:这家可惨啦,锦衣卫驻岳州府都头的舅子设赌局,把他家绸缎铺赢了,施老板把他夫人也押了,张小玉上吊自杀了,施老板两 来不知去向。瘸叔带着小德益过日子,我常过去安慰德益,献阳也打很多照看,才有今天!如圭第二天带着几本书,走到德益家门首,见他仍然在伤心落泪。便抚摸着小德益头说:孩子啊,这赌博是几千年留下的罪恶毒瘤,它有很强大的诱惑力,一夜可以使人财富万贯,辉煌无比;但也有很大的破坏力,一夜可以使百万富翁变成乞丐,家破人亡。缺德狡诈之人,利用这毒瘤,不顾别人的死活,只图自己富有,踏着别人的尸骨,暴发为亿万豪户,过上奢侈腐朽、淫威、喝人血、吃人肉的野兽般的生活。这种人天良丧尽,道德沦落,人性暴残,成为人类的渣子。得意忘形,不可一时,终将会得到报应的,绝不会有好下场。你父亲是受害者,你母亲为不给你丢脸面,为你撑门面,贞烈殉难,其志可嘉。你整天泡在泪水里,一会伤害你的身体,二会使你的母亲更寒心,在九泉之下不安。你已经十二岁了,是个男子汉,父亲的过错,你应该吸取教训,母亲的气志,你应继承报答。爷爷给你带来几本书,你读了几年私塾,可以读懂,下决心苦读,从书中学会立志做人,博学来增长才智,不懂和还需要书读,只管向爷爷问,向爷爷借,爷爷一定把你当亲乖孙看,这里我给你几两簿银,先从小做起,提篮小卖,什么花线袜带等,慢慢积攒,发展家业。和叔叔相依为命,重振家风,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使你母亲在九泉之下安慰,叔叔快乐,爷爷高兴。小德益拿着书和银两,扑通跪在爷爷面前哭着说:感谢爷爷大恩大德,谨听爷爷教诲,您就是我的亲爷爷,我一定擦干泪水,自己动手,从小做起,重振家风,做一个有道德,有梦想,有知识、有益于人民的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如圭爷爷说:好啊!孩子,有志气,望你不失诺言。德益送回爷爷。后来如圭经常打点指导,这孩子白天叫卖。晚上读书,后来,又成为澧州有名的商业大户。 右邻遇仙楼下,茅草棚里住着一户宋姓祖孙俩,很早以前,祖上住在津市下黄丝垸,因抓丁,祖父被抓去当兵,一直了无音讯,祖母带着儿子种地娶媳,添小孙子,取名宋祥,只望吉祥如意。可天不如人愿,小孙子一岁多,其父母得疟疾,一年死去,祖母十分悲伤,想随儿媳一起去。但看到小宋祥乖巧,便打起精神,抚养孙儿种地。前年大水,黄丝垸荡然无存。祖母无奈,挑着半截箩筐,带着小宋祥逃荒到澧城,给一家商业大户当漂母洗衣服。后在遇仙楼下,进士居东空地,搭了个芦
柴草棚,祖孙在此栖身。小宋祥很懂事,刚五岁,便向祖母提出要个篮子,给几个铜板,贩娃儿糕卖,串乡赚钱。祖母听后,又高兴,又伤心,便交待小宋祥,不要和别人争吵,要注意防狗子咬等。小宋祥一天五个铜板,赚了三个,活蹦乱跳的告诉祖母,祖母高兴的流出了眼泪。日继一日,李如圭回籍,看到东邻祖孙如些寒苦。便回舍与梁氏商议拉他们一把。梁氏满口应承。第二天一早,李如圭与梁氏来到东邻草棚说:宋家大妹子,你祖孙很不容易,你帮人洗衣服只能混口饭吃,小孙子太小,出外卖娃儿糕也不放心。我们夫妇想帮你们一下,一是出钱给你们在此地做一栋木架草盖二间半的居所,方可遮风避雨。冬暖夏凉。二是给几两银子,在这小市口租个摊位,经营点小杂货,赚钱谋生,以小做大。三是小孙子只当我们的孙子,白天他和你经营小摊,晚饭后,上我家和我们的小孙们读书写字,我们负责教他,怎么样?小宋祥和祖母王氏便扑地跪下,王氏说:李大人、梁夫人、我们祖孙感谢您们大恩大德,听从您们的安排。小宋祥给爷爷奶奶磕头说:爷爷奶奶,我一定听您的教诲,好好读书,勤快经营,做一个有用的人,来报答爷爷奶奶。李如圭回家后,安排长子献阳给东邻祖孙建居之事,安排琼三租店铺,经营小本生意之事。十多天后,东邻祖孙搬进了新居,在小市口做起了小本生意。后来也成为了澧州有名望的商业大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