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字句句总关情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志:大家好! 我发现,刚才我走上讲台时,有的老师一直打量着我手里拿的这个小本子。那我就干脆先告诉各位:这不是一个普通的本子,而是石门县博物馆原馆长龙西斌记的一本民情日记! 说起龙西斌代表,过去我以为自己很了解。因为我知道他是经“北大”考古系锤炼了的文博专家,是连4届县代表和连6届市代表,是罕见的用“以私谋公”方式履责的无私奉献者。但我现在才明白,真正了解他,应该是读了他的民情日记之后。 1992年12月,龙西斌从票箱里“蹦”出,当选了市第二届人大代表。从那时起,他就把“人民选我当代表,我当代表为人民”铭刻于心。为了掌握为民代言的第一手资料,他开始用脑勤、口勤、腿勤、手勤收集民情,然后记入日记中。他用这个习惯,在任人大代表28年期间,跑遍了全市各区、县、市和石门的各乡镇、村,并先后记下了53本民情日记。 2003年夏,龙代表路过石门雄磺矿时,遇上路边一户人家在办理丧事。经打听,逝者年仅50岁,是患癌症死去的。现场的人说,这里因雄磺矿污染而患癌症的人不少。他当即将此事记入民情日记,回家后连夜查阅相关资料。第二天就带领本代表组的全体代表冒雨去雄磺矿采样。经大量调研后,分别向县人大和市人大连续3次提交了《关闭石门雄磺矿的议案》,最终见了成效:2009年磺厂水泥厂关闭;2011年雄磺矿业和雄磺化工关闭;国务院同年将此地作为单独项目区实施综合整治;2012年10月《石门雄磺矿区重金属污染“十二五”综合防治实施方案》实施,项目包括历史遗留砒渣及周边污染土壤治理,核心区8000亩污染农田修复、生活饮用水和生态安全等工程。 2015年9月初,已58岁的龙代表爬上海拔1200多米的县文物局的扶贫点村金河村调查民情。他在我手中拿着的这本民情日记中这样记录着:“金河村到镇政府18公里,村到小组12公里没有公路,5村336户1030人,有85户贫困户……”记录之详细,令人惊叹。此后,他通过十多次这样调研,连续4年向市、县政府提交了《关于南北镇金河村白竹山片区公路建设的建议》,并帮驻村第一书记张忠富多方奔走呼吁,“天路”建设大幕由此拉开。这些年,他从饱含为民深情的民情日记中,产出了与发展全市和与广大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建议和议案300多条,其中许多建议和议案都被上级采纳,而造福了广大人民群众。 2017年10月,龙代表到龄退休。他当天在民情日记扉页写下了“退休不退责,继续献余热,不图名和利,为党献一切”的誓言,并一如既往为民履职。石门县万里茶道“申遗”工作启动后,他一马当先,怀揣民情日记,带着胰岛素下乡搞普查,拍资料,编辑古茶道遗存集、论文集和茶歌集。为了征集抢救茶文化遗物,他私人垫资10万元,连战6昼夜办成了令无数专家惊叹的石门茶博馆和红茶坊博物馆,使宜沙宜红茶古建筑群、水南渡古茶道和夹山寺被国家文物局列入了万里茶道“遗产点”。为了实现“为党献一切”的誓言,他拖着病体,为人民忘我奋斗,无私奉献,曾4次昏倒在岗位上。而唯独这些事,他没有记入日记。 这些日子,我每读一次他的民情日记,心灵就受到一次震撼和熏陶。就拿这本民情日记来说吧,它总重不足三两,但我拿在手里,却感觉重似千斤。我想,这应该是龙代表履职走过的8万多公里调研行程、写下的浸透了他的责任和汗水的70万多字的民情日记、据此提交的90多项议案和180多条建议,深深感动了我。所以我想,尽管他书写民情日记的许多故事鲜为人知,但只要读一读他的民情日记,就会对他顿生这样的印象:职责时刻牢记心,倾心履职为人民,乐于奉献终无悔,字字句句总关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