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492|回复: 33

杨汇泉与澧县农田水利建设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7 08:41: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龚道育
澧阳2-1.jpg

      时间一晃,杨汇泉同志离开澧县已经快40年了,可是他的名字仍然留在澧县人民心中,他的业绩留在澧州山川平原的大地上。后任的市、县领导,以至在他后三届才接任中共常德市委书记的吴定宪同志,都称道杨汇泉在澧县的所作所为。他说:“在澧县干过这么多届县委书记,现在澧县人民一讲就是杨汇泉,还不就是因为杨汇泉在澧县干成了几件有益人民的实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澧县地处山丘与平湖的结合部位,洪涝干旱频繁。《澧州志》载:“夏秋之交,鸿波盛涨,城垣受其浸溢,围障受其冲决,年甚一年;原田湮为沮洳矣。宣泄不慎,安抚无策,患何可言!”杨汇泉来到澧县第一年遇到百日大旱,第二年又遇到洪涝之灾。这使他亲身体验到杜慎茂同志所言澧县是“山丘平原,湖河港汊,地形复杂,旱涝都怕”的滋味,也使他看到不大兴水利,从根本上改善生产条件,澧县难以改变生产落后面貌。为此他几乎踏遍每座山脉,每条河流,每个湖泊,在基本掌握了全县地理条件后,粗线条地提出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家喻户晓的十大工程规划。引导大家想长远,干大事,办实事。又从实际出发确定了分期治理的实施步骤,纠正了过去兴修水利“一个书记一条沟,张书记挖,李书记填,王书记来了不知怎么办”的盲目工程和短期行为。当时没有现代化建筑材料,没有现代化运输工具,没有现代化施工机械,有的只是党心和民心、干部和群众一条心的合力,有的只是全县人民群众渴望改变落后、穷困面貌的决心。在杨汇泉同志的带领下,全县人民在生活还很困难、物资条件非常匮乏的情况下,自力更生、艰苦创业,靠双手锄挖锹铲、肩挑背负每年完成两千万方土石方。使百万亩农田改善了排灌条件,使乡乡通了公路,还营造了一片片茶园杉树林,从而结束了澧阳平原一落雨从县城撑船到高庙(在今车溪乡内,是原县城至大堰垱镇必经之地)的历史,结束了澧水倒灌澹水涔水的历史,结束了涔北丘陵地带常年受旱的历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43:47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澧阳平原  两个冬春完成田园化

   1958年,澧县人民修建了王家厂水库,蓄水1.49亿方,可灌溉澧阳平原近20万亩农田。由于受当时条件的限制,修的两条主灌渠沿平原上的高岗地走线,以弯就弯,逢堰塘筑围堰,以堰代渠,筑成的灌渠象个大树丫,弯弯曲曲,粗细不一,就像患了脉管炎,效益十分有限。1970年,湖南省主要领导人华国锋听说澧阳平原有3万亩水田因为缺水没有插上晚稻,批评常德地委没有把王家厂水库管好、用好。同时,当时也只考虑灌溉,没有考虑排渍问题。1965年地委书记孙云英在澧阳公社蹲点,由于从合口下来的渍水淹没新河大队,还处分了临澧的干部。当时正如杨汇泉所谈:“澧阳平原虽然较为平坦,土地肥沃,但是地势西高东低,每隔1公里,地势高程相差1米,总的是澧阳平原不平坦,树不成行,田不成方,居住不成村庄,是一块未曾雕琢的璞玉。我们要来一番精雕细刻,实现土地田园化,排灌自流化,居住村庄化,做到旱涝保收、五谷丰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44:49 | 显示全部楼层
    1971年在省水利厅的指导下,常德地委制定了澧水、临澧官亭水库和王家厂水库等三水联合运用的统筹规划。1971年冬,澧县动员6万多劳力,完成从青山水轮泵站开口到澧县大坪公社的总干渠。承先启后,继往开来,杨汇泉同志在农田水利建设上既要尊重实际、尊重历史,又不能因循守旧、默守成规。他听取水电局的葛君、习世元、赵家永这些老“水利通”讲历史和现实情况后,同副书记鄢维保一起下乡调查,走访群众,现场察看,跑遍了澧阳平原,决定按原规划继续施工,全面完成澧阳平原田园化配套工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1972年9月,以区为团,以公社为营,以大队为连的成建制的水利建设大军在澧县组成了。县委组织团营干部80多人参观了桃源县的水利建设。汇泉同志对团营干部说:“我县澧阳平原高标准配套工程即将开工了,我们要学习桃源县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依靠群众,克服困难,互助协作,团结治水,高标准、高质量、高速度打好‘重新安排澧县山水’的第一仗。”10月初,全县10万多劳力从红湖区、梦溪区的12个公社汇聚到澧阳平原,安营扎寨,参加农田基本建设战斗。他们自力更生,勤俭办水利,口粮自己带,酱菜自己制,青菜借地种,肥猪自己喂,土筐自己编,工具自己修,劳动工分报酬在生产队计。县里安排的少量经费,仅仅能补充工具添置的开支。在广袤的大平原上,他们以银锄作笔,汗水为墨,画出最美的图画。从北到南,每1300米画一长横,那就是大堰垱干渠、车溪干渠、中干渠、大坪干渠、澧城干渠、澧西干渠等6条主灌渠;从西往东,每隔1100米画一长竖,那就是从一数起的22条支灌渠。同时还实行等高截流排灌结合,在这些横竖交织的灌渠旁安排了纵横交错的八大排渠,许多地方是两水三堤,挖排渠的土筑灌渠的堤。多数地方是路渠结合,原有的从县城往西北经桃花滩直至大堰垱的公路改成了向左向右转90度急弯的折尺形公路,原来没有公路的地方,出现了曾大公路、张大公路、大坪干渠与大堰垱干渠之间的八支公路。在用54条干、支渠画成大方格之后,还有总条数成10倍递增的斗渠把水引向各大队、农渠引水到生产队、毛渠引水到丘块,并且实行“长藤结瓜”(渠道经过堰塘时,将堰塘改造成蓄灌调节池)、挖田造田相结合,做到排灌分家,各立门户,等高截流,高水高排。在施工中,还一律结合平整土地、修路架桥、植树造林、居民点设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46:53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张公庙到合口镇,原来有一条从东朝西北方向斜插的弯弯曲曲的公路,路距虽然仅7公里,但有碍张公庙公社的田园化。如果保持老样子,把南北东西纵横的渠道均划断了,要多修许多涵洞桥闸,增大了工程施工成本,而且许多丘块被公路分成三角块,也不便灌溉和耕作。杨汇泉决心改造它,将公路南移,平行过境,与澧西灌渠平行修建,这样既缩短了公路里程,又节约了耕地。可是这个方案被公路交通部门拒绝,说改变了原来的线路,借口没有资金投入不予支持。杨汇泉认为,我们在保留老公路的同时,按既定方案施工修好新公路,让司机选择。来往的司机看到新公路又宽又直又平坦,便弃旧图新,这样公路主管领导只好心悦诚服地在新路上铺上了柏油。

   1972年冬春的苦战,全县完成土方1735万方。又经两年的修补,使澧阳平原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当你跨进澧阳平原时,映人眼帘的是一排排郁郁葱葱的欧美杨,像卫士一样的防风林带,护卫农田又荫蔽行人;一条条笔直的公路,齐整平坦宽畅,像木匠吊线一样30华里一条线,司机行驶无需打方向盘,可一往直前;一条条石砌的沟渠,清清流水,滋润着农田。当你置身这一幅幅壮丽的田园风光中,自然会觉得心旷神怡,陶醉忘返。澧阳平原的老百姓会对你说:“这都是杨伯(澧县人对杨的尊称)带领俺们干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47:56 | 显示全部楼层
      新建王家厂水库北干渠

    1972年大旱,澧县自6月降雨69毫米后,7、8、9三个月基本无雨,是名副其实的百日大旱。大旱使涔水北岸丘陵岗地的几个公社早中稻受旱,晚稻也插不下去。眼看着从王家厂水库下来的水空空向下流去,当地群众讲:“水在河里流,人在山上愁。”地处王家厂水库下,水库建成20多年,远在50公里外的澧东公社可饮到水库的水,近在水库脚下的王家厂镇却得不到水库的灌溉,这使杨汇泉大惑不解,也产生一种对不起这一带群众的愧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49:36 | 显示全部楼层
       8月中旬,杨汇泉约了水电局葛君、陈敬熙几个人一边勘查晚稻受旱情况,一边寻找抗旱途径。从大堰垱公路桥过去,选了一条乡间大路西行,过了江西桥山峪,只见许多二塝田已断水,周围也没有堰塘水沟,杨汇泉西望王家厂水库大坝问:“这一带地势高程是多少?”
   陈敬熙操着外地口音说:“50米不到。”
  “大坝高程呢?”
  “您是说坝顶还是说坝底?”葛君反问。
  “当然是坝底嘛!”杨汇泉说。
  “50米以上,”陈敬熙又说。
  “这一带都属王家厂水库大坝下游,为什么灌溉用水只规划澧阳平原,不规划涔北丘陵?”杨汇泉站下来,一边用手指点一边问葛君。
  “说来话长。”葛君觉得一两句话说不清楚,首先卖了个关子。
  “那就从头说起吧!”杨汇泉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5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来,王家厂水库原基点高程只有海拔50米。这个水库就是蓄满也只有有效灌溉水量1.2亿立方米。设计时想灌溉澧阳平原内水田20万亩,就需水1.84亿立方米,实际供水量明显不足。平原的问题都解决不了,所以就没规划涔北丘陵区了。葛君的详细陈述让杨汇泉释去原有的疑问,同时又引出了新的话题:“不就是供水量不足吗?”他接着说:“去年开工的澧水总干渠的兴建,从青山附坝引来18个流量,澧县至少可分水灌溉6万亩,把这部分原来由王家厂水库提供的水量引到涔北丘陵来,可满足7万多亩农田的灌溉吗?”
  “可是可以,但是要适当提高王家厂水库引渠的控制水位,”葛君回答说。
  “提高一点行不行?”杨汇泉又问。
  陈敬熙见杨汇泉面向自己,便随口答道:“我看可以,但究竟提高多少为宜,那还需测算。”
  “你们测量一下吧!俗话说‘高贵’,越是高处的水越贵嘛,我们要高水高灌,不要高水低灌,把高水贱用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7 08:51:2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过多久,县水电局经过仔细勘测后高低两个比较方案摆到了杨汇泉面前,高方案是王家厂水库大坝加高加固,让水库正常水位由海拔80米抬高到82.6米,增加供水量8000万方。同时加宽溢洪道北端修建2米直径的输水管引水,渠首水位为70.5米。低方案是接发电尾水,渠首水位为56.75米,渠道沿涔北山丘东下。葛君为了方便领导决策,还将大坝加高作了内、外两个方案的比较,说明了在外坡加高培厚的条件和好处。杨汇泉把这些带到县委常委会上,大家一锤定音:水库大坝外坡加高培厚,溢洪道同时加宽。水库涔北干渠取高方案,沿山开渠经蒋家坡做渡槽跨过铁路,东行25公里,灌溉农田7万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5 20:51 , Processed in 0.04214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