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老院里写大爱】太平桥李奇:莫道桑榆晚 为霞尚满天 来源: 桃源县政府网站原创 作者: 佚名
2011年,李奇主动卸任村支部书记职务,投身敬老事业。近五年来,他将太平桥乡敬老院建设成全县一流的敬老院,敬老院工作得到全乡干部群众的高度认可,并多次受到市县领导的肯定表彰:2012年被评为常德市“五星级”敬老院,连续三年综合考核名列前茅,被县民政局评为先进单位。 李奇在照顾老人 李奇与大家在种菜 太平桥乡敬老院2010年开始规划,201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当乡党委政府提出希望由李奇来担任敬老院院长时,他满口答应,从此就把敬老院当成了自已的家。 李奇利用自已当支部书记时的人脉资源,积极向县市领导汇报,为完善配套设施多方奔走。近年来,共争取资金150余万元,新挖鱼池1.5亩,新添电视机、空调、洗衣机、电冰箱、消毒柜等设施设备及健身器材,新修围墙280米、厨房餐厅250平方米,院内一年四季树木葱茏、花草飘香。 敬老院现有入住五保老人50人、工作人员5人。敬老院占地15亩,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有五保老人套房25间、床位50张,活动室、会议室、阅览室、办公室、医务室、厨房等基础设施齐全。院内绿化1000平方米,绿化率达65%,健身器材5件,是五保老人养老居住的最佳场所。 对于如何加强敬老院的管理,李奇有自已的一套好办法。他首先建立健全了院长守则、敬老院管理章程、财务管理、安全管理、卫生管理、值班管理、请销假、会议管理等各项制度,建立了院长、管理员、饮食员责任制,强化了工作责任,促进了自我约束和自我管理,使全院工作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为了提高老人的生活水平,敬老院把搞好生产基地建设、增加院内经济收入作为重头戏。年初,李奇把全院人员分好工,鼓励身体好、有能力的老人自愿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敬老院每年租赁田地30余亩,其中种植蔬菜3亩,做到蔬菜自给有余;种植杂粮4亩,产黄豆300多斤、红薯3000多斤;种植油菜4亩,产油菜籽900多斤;种植水稻23亩,产粮食23500斤;养殖生猪28头,出栏自食22头、存栏6头;养殖水产1.5亩,产鱼400斤。敬老院基本实现了由靠输血向造血的转变,全年实现收支平衡。 李奇把老人当亲人一样照顾,有时甚至比照顾自己的亲人还周到。李奇的妻子向怀玉2008年因患病行走不便,李奇一直不离不弃,悉心照料。2011年,向怀玉又意外摔伤住院,由于敬老院工作走不开,李奇只进行了短时间的陪护。而对院里的老人,李奇可以说是关怀备至。 为了让老人吃好,李奇根据老人的饮食特点制订菜谱,做到米面搭配有方,荤素搭配合理,营养全面充足,确保一日三餐不重样。为了解老人的身体状况,李奇每年定期组织老人进行健康检查,建立健康档案。对个别生活不能自理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安排身体好的同房居住、结对帮助。兰子清老人年岁已高,身体较弱,长期行走不便,就由谭全湖老人同房居住,帮助照料,直到去世。张明华老人去年因患脑梗死、糖尿病、高血压在县人民医院住院六次,每次都由李院长亲自接送,并安排老人轮班护理。 说起李院长,敬老院的老人都十分感动。每年老人们过生日,他都组织一次聚会,像个大家庭一样,为过生日的老人送上礼品和祝福,让老人们感受到家庭的温暖。为丰富老人的业余生活,李院长经常组织开展文体活动,让爱好文艺的老人为大家表演节目。 李奇的儿子在长沙工作,收入可观,多次希望他卸职养老,他反而做儿子的工作。他说当了一辈子的支部书记,和群众的感情是割舍不了的,现在负责敬老院工作,看到老人们有个幸福的晚年是自已最开心的事。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李奇也在步入老年,老有所为、老有所乐,是他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