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龙阳汉风 于 2020-7-4 20:43 编辑
常德行署副专员何秋舫(1928.8——2004.1)
何 秋 舫 轶 事
何秋舫(1928.8——2004.1),汉寿县岩汪湖镇陈军堤村人,原常德地区(现常德市)行政公署副专员。他在汉寿县工作30年。1949年解放,他先后担任保(解放初暂时保留的国民政府基层组织)农民协会筹备委员会主任、周文庙乡乡长、二区区委书记。1963年5月任汉寿县人民政府县长,1973年5月任中共汉寿县委书记,1976年任中国援助加纳共和国专家组组长,1979年任常德行署副专员。他那热爱人民的品德、敢作敢为的魄力和实事求是的精神永远留在汉寿人民心中,永远滋润着汉寿的山山水水。谨此记录几件小事,略表怀念。
轶事之七 一 锤 定 音
在“文化大革命”中,深入开展阶级斗争的1974年春,上级要求各地严厉打击现行反革命分子的破坏活动,简称“严打”。严打要抓典型,如果有枪毙的罪犯,就能显示出严打的威力和震慑。
有一次,在县委常委会上,由县公安局汇报严打情况。讲到重点打击对象时,公安局负责人汇报说:“沧港公社右派分子韩隆福闹翻案,闹得特别凶。他公然敢在公社集镇上打渔鼓,鸣冤叫屈,煽动群众,反动气熖特别嚣张。他一唱,就有几十人围观,劝也劝不走,影响极坏。这是一种现行反革命的行为,公社要求严惩。”
我恰巧列席这次会议,听了汇报大吃一惊,紧张的心提到了喉咙。因为韩隆福是我1949年的汉寿县中学的同学,矮矮的个头,圆圆的脸蛋,活泼聪明。那时我俩座位相邻,比较要好。后来我参加工作,他升入武汉大学,就一直没有他的消息,为什么就突然成了“现行反革命”呢?人事难料啊!
我的紧张是有根据的。几个月前,也是在这间会议会里,也是县委书记何秋舫主持的县委常委会议。他一锤定音,就枪杀了一名公社干部。 那次常委会是县知识青年工作办公室负责人汇报。他们从常德开会回来,汇报如何贯彻省、地区知青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做好知青工作。
197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先后下发了文件,要求对破坏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犯罪活动作坚决斗争,对强奸女知识青年的犯罪分子,要按其罪行依法严惩,对于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的要坚决判处死刑。1973年8月22日,沈阳军区在十六团召开公判大会,判处因犯奸污女知识青年罪的原十六团团长黄砚田、参谋长李耀东死刑,立即执行。 之前,周恩来总理得知他们的罪行,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愤怒地说:“公安部要派人去,不要手软,不要畏缩,要大胆管。”当时,叶剑英元帅也拍案而起:“要‘杀一儆百’,‘杀一儆千’!”
为了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向,上级要求从政治上、经济上、生活上关心下乡知青,要及时严惩侵犯知青人身权利的犯罪分子。
他们汇报说,我县有个奸污知青案。夏某,是阳南公社的知青专干。他以招工、批假及其他卑鄙手段奸污下乡女知识青年多人,其情节极其恶劣。这个案子已经几个月了,还一直没有结案。
何书记一听,马上就要县纪检会的来汇报。纪检会汇报说,夏某奸污妇女有前科,这次是奸污知青,有的还是强奸性质,所以三个月前就把这个案子移交到法院去了。
何书记绷着脸说:“赶快要法院的同志来,问一问是什么情况。”不一会儿,法院来了位副院长,打开案卷,讲了夏某的罪行和证据,最后说:“因为案情严重,中级法院要请县委先提出处理意见。”
“你们法院的意见呢?”何书记问道。 副院长回答说:“为了坚持知青上山下乡的大方向,保护知青,沈阳军区因为奸污知青案,枪毙了一名团长、一名参谋长,我们研究了几次,认为对夏某也可以判极刑。”
常委们声声遣责夏某,最后由何书记一锤定音。他严肃地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伟大领袖毛主席的号召。姓夏的糟踏那么多小女儿,谁家没有儿女?她们的父母该多心疼啊,杀!”不久,经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果然就将夏某枪毙了。
这次又是一个决定生死的案子,叫人怎不揪心呢。可是,这次何书记听了汇报,与上次的态度大不相同,平静地问道:“他的基本情况怎么样?”
公安局的同志回答说:“韩隆福1937年出生,家庭成份中农,1957年在武汉大学读书,被划为右派分子,后来又被遣送回家。” 常委们讨论说,这人真的有些特出,别的阶级敌人想翻案,都埋在心里不敢讲。他竟敢公开闹翻案,简直是无法无天。
议来论去,最后由何书记一锤定音。他说:“你们公安局要下去看看,看他究竟唱的什么内容,如果没有反革命语言,就由公社出面,叫他别唱了就是。人家划右派时,还是个学生嘛。”我一听,提到喉头的心才放了下来。 这几句话,现在听来很平常,但在阶级斗争的敏感时期,由县委书记说出来,也是很不容易的。那时,要是为“地富反坏右”说话,就是立场不稳。文革中,好多领导干部挨批斗,就是犯的这方面的错误。
韩隆福虽然逃过一劫,但还是在牢里呆过一阵子。直到1978年中共中央决定全部摘掉右派分子的帽子时,他才完全获得自由。那年,我正负责全县右派分子摘帽工作,好奇地翻阅他的档案。其实,他并非右派,只有右派言论。学校安排他到附近一家农场“劳动改造”。他不服气,上诉不止,农场就以他不服管教而遣送回家。回家后,他对当地基层干部的强迫命令、打击报复的行为看不惯,经常提意见。于是大队就将他和地、富、反、坏分子一道管理着:“日不出队,夜不出门”。
党中央的摘帽决定,让韩隆福走向光明,“摘帽”不久,就被调到常德师专教历史,后来成为著名教授、常德市政协委员。一次,我俩同时参加市政协会。闲聊时,他说他险遭枪毙。我就将那次常委会上,何书记如何一锤定音的话告诉他。他十分激动,眼含热泪,情不自禁地举起右手说:“共产党伟大,何秋舫英明!”(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