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ei2016 于 2020-7-5 16:39 编辑
一字之差,借给朋友的10万要不回了
因为友情,好心借给朋友10万元解燃眉之急,哪晓得钱借出去了,不仅收不回来,连那点情分也没了。近日,某法院审理了一起民间借贷纠纷案。 2018年某一天,王大方接到多年好友赵晓的求助,赵晓称借了李东10万元,遭遇对方催债,无奈之下,只好请王大方救急。王大方几经考量后,最终决定借给赵晓10万元。根据赵晓的请求,王大方向李东转账10万元,但在转账记录上没有对这笔款项作任何备注。与此同时,赵晓也向王大方出具了借条,借条中注明借款期限一年,借款人为“赵小”。 时过一年,借条中约定的还款日期已到,赵晓却没有任何反应。2020年,王大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诉请赵晓归还10万元借款。 法院审理查明,王大方确实向案外人李东转账10万元,但其提供的借条中的借款人是“赵小”,而不是“赵晓”。由于王大方无法证实借条中“赵小”即是本案借款人“赵晓”,遂申请笔迹鉴定,但因样本不足,鉴定中心无法作出鉴定,而被告人赵晓也没有到庭参加诉讼。 法院认为,本案的争议是王大方与赵晓之间是否存在真实、合法的借款关系。原告提供了转账凭证,但收款人是案外人李东,而非赵晓,王大方未举证证明被告赵晓指示转账至案外人名下。此外,王大方提供的借条,借款人是赵小,而非被告赵晓,也不能证实赵小与赵晓是同一人。 综上,根据王大方现有证据无法证实原告与赵晓之间存在真实、合法的借款关系,法院遂以证据不足为由,驳回了其诉讼请求。 法官提醒:借条别署小名,以免吃“哑巴亏” “借条和转账凭证是证实借款关系存在的关键性证据,收取的借条不能马虎。”办案法官表示,借款经常发生在熟人之间,熟人之间又常以小名称呼,加上汉字又多形声字,下笔成文即多有歧义,一不小心,写下的借条却无法实现证明目的。对于借条的落款署名,应当用借款人身份证上的名字,而不是朋友间常用的小名;书写的字体应为楷体,而不是艺术体;还要保留好借款人的身份证复印件,并要求借款人写明其常住地址和联系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