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夏应运
魂兮归来伤春感,首创赋体文史灿(三)
三、宋玉《招魂》赋是楚辞骚赋传承与创新的纽带
《招魂》赋是宋玉的代表作,它是屈原《大招》辞传承和创新
1、 宋玉的《招魂》赋与屈原的《大招》一脉相承。
自古文学史上皆以屈宋并称。司马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道:“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言……”宋玉的《招魂》赋与屈原的《大招》就是一脉相承的。无论从写作动机、思想内容还是形式基本相似。屈原的《大招》也是招魂,究竟招谁之魂也有多种说法,但我认为王逸在《楚辞章句》中的解说理由更加充分,他说:“屈原流放九年,忧思烦乱,精神越散,与形离别,恐命将终,所行不遂,故愤然大招其魂。”他认为屈原在招自己的生魂。而宋玉的《招魂》赋为谁招魂也有几说,王逸先生认为宋玉为屈原之魂,也有大批文人认为是宋玉招楚顷襄王之魂。我个人看法赞同后者。因为文中开头就摹拟顷襄王的口吻“朕幼清以廉洁兮”。屈原《大招》的内容来看,辞人也写了四方之险,也歌颂了楚国之美好,从楚国的声乐、美女、写到饮食居室。《招魂》内容大至相同。从结构上看,《大招》和《招魂》赋也基本相似。《大招》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极力渲染四方之险恶,吓唬灵魂不要在外乡停留,快快归来。第二部分,盛称楚国之乐,劝亡魂早早归返。第三部部分,直接歌颂楚之美政,劝亡魂乐意归来。而《招魂》赋全篇也是三部分。第一部分,序辞,交代招魂之缘起。第二部分,招辞,“外陈四方之恶,内崇楚国之美”劝君之魂早日归来。第三部分,是乱辞,即尾声,全篇之结语。以上从写作目的,内容和形式上看《招魂》与《大招》都是一脉相承的.
2、 宋玉《招魂》赋较屈原《大招》辞有所创新
宋玉《招魂》不仅师屈原《大招》所作,而且在《大招》辞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和提高。主要表现在其一,结构上更加完美,《招魂》赋全诗三部分分为序辞、招辞、乱辞。条理较《大招》的三部分更清淅,更系统。其二,内容上更加丰富,《招魂》在招辞部分更加详实,作者不仅“陈四周之险”,还陈了“天上”、“幽都”之恶。在“崇楚国之美”时内容也更加充实。其三,从艺术表达方式有了巨大的突破。将屈原《大招》的骚体辞演变为骚体赋。屈原位居三闾大夫,他重在政治理想,《大招》中极力美(楚)政之辞在《招魂》中难以找到。因为宋玉虽然也是士大夫,他更注重文采,在《招魂》招辞中极力的“外陈四周之恶,内崇楚国之美”。铺陈就是赋最重的特点。辞赋研究专家马积高先生说:“赋,它是一种韵文,(异于骈文散文),又有较多的铺张的描写(异于一般的抒情体诗)。”《招魂》赋则开赋之先河,也是检验赋的标尺。“魂兮归来,东方不可以托些!长人千仞,惟魂是索些……”、“魂兮归来,南方不可以止些,雕题黑齿,得人肉以祀,以其骨为醢些……”、“魂兮归来,西方之害,流沙千里些!旋入雷渊,爢散而不可止些……”、“魂兮归来,北方不可止些!增冰峨峨,飞雪千里些……”、“魂兮归来,君无上天些!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魂兮归来,君无下此幽都些!土伯九约,其角觺觺些……”。诗人从东南西北,天上、幽都力陈险恶。《招魂》赋不仅使用铺陈,而且采用大胆夸张描写,文采艳丽。这是赋的第二大特征。如:“赤蚁若象,玄蜂若壶些”、“一夫九首,拔木九千些”、“参目虎首,其身若牛些”这些夸张描写,给文章增添了艳丽的色彩。尤其是“内崇楚国之美”时描绘得更为极致。从宫室、声乐、美女、饮食、惩罚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铺陈描绘。且每个层次都描绘得相当细致。如描写宫室时就写了宫室高大豪华:“高堂邃宇,槛层轩些。”地理环境:“层台累榭,临高山些。网户朱缀,刻方连些。冬有穾厦,夏室寒些。川谷径复,流潺湲些。光风转蕙,泛崇兰些。”内室之美:“经堂入奥,朱尘筵些。砥室翠翘,挂曲琼些。翡翠珠被,烂齐光些……”宫室之观:“多珍怪些。兰膏明烛,华容备些。二八侍宿,射递代些……”宫室之装饰:“翡帷翠帐,饰高堂些。红壁沙版,玄玉梁些。仰观刻桷,画龙蛇些……”从以上可以看出《招魂》赋已经摆脱了骚体诗以抒情为主,而以铺陈、描写为主。赋这种新的文学体裁脱颖而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