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氏家族源流考 罗宗德 “赵钱孙李,周吴郑王……”,一部《百家姓》出自宋代,家喻户晓,耳熟能祥。宋代将赵姓列为全国首姓,是因为赵姓是宋朝的“国姓”。 一、关于赵姓起源: 据《史记·秦本纪》及《赵氏家》记载:赵氏出自赢姓,形成于西周,祖先是伯益,具体始祖是造父。伯益的九世孙造父,是西时著名驾驭车马的能手,造父经常驾驭车马为周穆王外出打猎、游玩。有一次西行到昆周仑丘见西王母,乐而忘归,此时周穆王闻讯徐国(今江苏泗洪县南) 徐堰王造反的消息,周穆王非常着急,在此关键时刻,造父驾车日行千里,使周穆王快速返回镐京,迅速发兵平定了除堰叛乱。由于造父立了大功,周穆王便将赵城(今山西洪洞县北) 赐给他,自此以后,造父族始称为赵氏。 二、关于历史上的赵姓立国: 造父族始称为赵姓氏族后,历史上赵姓曾有三次以国为姓。 笫一次是在公元前661年。 此前,造父的6世孙叫奄父,号公仲,在周宣王伐戍时曾为其驾驭车马,奄父其子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事晋文候,从此赵氏子孙世代为晋大夫。叔带的5世孙叫赵凤,在晋献公灭霍、魏、耿时有功,公元前661年时,晋献公将耿国(今山西河津县东南) 之地赐给赵凤。此间,赵凤的孙子赵衰,曾随重耳逃亡国外19年,由于赵衰出谋划策,重耳得以回国为晋文公,因此赵衰成为晋国执政大臣。后由赵衰的6世孙赵襄子联合韩氏、魏氏,三家瓜分晋国,至赵烈候时正式建立赵国。公元前403年被周烈王承认诸候,成为战国七雄之一。赵国先建都晋阳(今山西太原东南),又于公元前386年迁都邯郸(今属河北),疆域广阔,至公元前222年为秦所灭,历时180余年。 第二次是在公元前196年。 此前秦代时,河北真定(今河北正定县) 人赵佗任南海郡龙川县令,后为南海尉,于秦末兼并桂林、南海和象三郡,建立南赵国,汉高祖十一年受封为南越王。 笫三次是在公元960年。 河北涿县人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称帝王,建立赵姓宋代封建王朝。 三、关于赵姓为宋王朝国姓始末: 五代末,掌握后周兵权的赵匡胤,于公元960年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即帝位,国号宋,都开封,史称北宋。至宋钦宗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 金兵攻入开封,北宋亡,北宋历经九个皇帝。公元1127年,钦宗之弟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 称帝,后建都临安(今浙江杭洲),史称南宋,至1279年为元所灭,两宋共历18帝统治320年。 赵宋王朝的建立,结束了唐代200年的安史之乱,成为一统。宋代稳定了国内局势,使农业生产增长,工商业得到发展,城市经济繁荣,城市人口日益集中,文化繁荣昌盛,萌芽于隋唐时期的词,后在宋代“词以宋称”,说明了宋词在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位置,也证明了赵氏又对中国文学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四、关于赵氏图腾、堂号、家谱: 图腾:在中国古老漫长的历史上,溯源赵氏是东夷民族的少吴族团的一支——伯益赵氏的族称,赵氏图腾为:由高大巨人奔走的人形和供案上供奉“肖”的图案组成,肖是玄鸟燕子(偃赢) 的象形,趟是肖的繁体,肖是趟的简体,同时又作御。因为赵的祖先伯益曾为周穆王驾车有功,赐地在赵,所以趟、肖、御,又为造父祖为皋陶,皋陶以玄鸟伯趟的图腾,故趟父从肖图腾,故此图形图案为赵氏图腾。 堂号:《赵氏族谱》记载:赵国在公元前222年为秦所灭后,赵国末代君主代王嘉的儿子公辅,受秦国之命主西戍,世居陇西天水县(今甘肃天水县西南) 成为大族,故赵氏以“天水”为族人堂号。 2006年10月由赵氏族人赵仲秋、赵谷秋等人编辑,以“润仁堂”为堂号。 另据《润仁堂·序言》记述:宋代开国的太祖赵匡胤称帝后,在朝期间,执定《百家姓》将赵姓排列首位,曾著书半部,称“赵氏半部堂”。 2013年湖南常德赵氏族人赵贻成、赵令德等人编辑,将赵慎畛一族从《赵氏族谱》“润仁堂” 中分离,另立赵慎畛为族人先祖,列为《武陵堂》堂号。 五、关于《武陵堂》赵氏家谱: 综观中国历史,赵氏家族显赫,但是考究赵氏族谱不如其他姓氏家谱清晰完整。例如:湖南常德以“润仁堂”为堂号的《赵氏族谱》记载:认定宋代皇帝赵匡胤为先祖,但是去察看赵氏族谱,元、明、清历代源流谱谍缺失,不甚清晰。 该“润仁堂”为堂号的《赵氏族谱》只记录:赵氏三兄弟在公元一四0三年(永乐二年)从江西吉安府吉安县,卢陵高塘樟树湾迁涉至湖南常德,三兄弟分居常德东门外了子坪,桃源延溪、汉寿三县,赵姓乃同宗血脉。常德东门外了子坪(后改为赵老虎岗)并建有赵氏宗祠,设派语为:永应清万国,顺达王登城,先代林超远,光宗世泽新…… 由于赵氏家族兴旺昌盛,人丁繁衍,几百年来常德赵氏一脉迁涉四面八方,有居洪陵口、赵家堰、牛泽坻、石坂滩(赵家湾) 、长岭岗(赵家冲) 、大堰岗、镇德桥、周家店等地。因迁徒定居,形成分族建祠,各自建谱开派。如本族如民国十一年续修族谱,从“永” 字派更为:诗礼敦佳训,治安秉圣漠,琴书微雅度,敬信仰宏图…… 此间,氏族近祖曾有两次未参与续修族谱,近祖公言喻本族原派语:“敦永达昌,定国安光”的派语号。由于失修族谱,狮子山近祖将派语从“敦”字派后立派语:“敦笃谨厚,思贻令明”。从此,狮子山赵氏族人以赵慎畛为先祖,于二0一三年修“武陵堂” 为堂号的《赵氏族谱》。 2013年5月湖南常德赵氏族人赵贻成、赵令德等人编辑,将赵慎畛一族从《赵氏族谱》“润仁堂”中分离,另立常德《武陵堂》,仅限于常德武陵赵家花园一族,即武陵堂赵家花园赵慎畛蓼翁后代谱系,启用“敦笃谨厚,思贻令明”为派语。武陵赵家花园是先祖赵慎畛公馆,石板滩狮子山是赵慎畛家族的祖籍地。 另据《武陵堂》修谱时,继“敦笃谨厚,思贻令明”后,又立新派:元、智、维、明、德、毅、昭、馨和宇、鸿、泽、新、凌,云、宗、昊。 六、关于赵必振一族派系及子孙分布。 赵必振系常德《武陵堂》赵家花园及石坂滩狮子山为祖籍地,赵氏先祖赵慎畛为一族《赵氏族谱》的赵氏家族,先祖:赵慎畛,育三子:敦诒、敦诗、敦训。第一代:敦诒,育二子:笃恒、笃惺。第二代:笃恒,育一子:谨·燮和。笫三代:谨·燮和,生五子:厚·曰生(其余四子失传)。第四代:厚·曰生(赵必振) ,生六子:思公(其余五子失传) ,笫五代:思公,育一子:贻安“(女)。第六代:贻安,生一子:唐佐怡‘?(女) 。笫七代:? 赵必振的女儿:赵贻安1930年生,原在沅陵县政府合作社工作。赵贻安之女唐佐怡,现在北京301医院工作。 在对《赵氏家族源流考》收集整理有关资料时,由于赵氏家族源流年代久远,谱系资料缺失,只能在两本《润仁堂》、《武陵堂》的《赵氏族谱》中摘录略考,敬请谅解,如有蚍漏,敬请斧正! 参考资料: 《赵氏族谱·润仁堂》 《赵氏族谱·武陵堂》 《首届赵必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华罗氏族谱》 2019年7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