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方鹰a 于 2020-7-19 23:58 编辑
滴 水 洞 留 影
19 94年4月19日,我去瞻仰韶山滴水洞,在毛泽东主席办过公的桌子上,留下了上面这张珍贵的照片。时至今天,这张照片已珍藏了26年。去年,我又去了滴水洞,只见“禁止拍照”的四个大字矗立在面前。顿时,一种幸运感突然涌上心头,因为我比让后来者优越,早就有了滴水洞的留影。
滴水洞是个神秘的山洞。1966年5月,毛泽东主席发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是年,我在汉寿县政府办公室任秘书,参加了这个史无前例的运动。六、七月间,群众大鸣大放,大字报贴满了街头巷尾,不久就受到了抑制,渐渐地烟销云散了。
7月8日,毛泽东主席在一个山洞里给江青写了一封信。不久,这封信从中央传达到地方,文化大革命又如熊熊烈火,遍地燃烧起来。全国人民高呼“坚持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打倒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将无产阶级革命进行到底!”那时,我深深感到那封信具有雷霆万钧之力。毛主席的威望无法形容易,众心归附,一呼百应啊。
学习这封信时,只知道毛主席是在西方的一个山洞里写的,但是这个山洞在哪里呢?县里的人一无所知,连到地方支左的解放军也搞不清楚。直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才知道那个山洞就是韶山的滴水洞。于是,就产生了去滴水洞的强烈愿望。
当时,听说滴水滴是军事禁区,不能进,没法去。后来才知道,因为那时还没有对外开放。
1994年春,已是春暖花开日,微冷不觉寒。我和县政协的两位工作人员兴致勃勃地瞻仰伟大领袖毛席曾经起居和工作的地方——滴水洞。洞外山势雄伟,层峦叠嶂。走到山间尽头,只见有所房屋坐北朝南,名为滴水洞。进大门,有道黑色雕花木屏风,转过屏风才能看到一排房间。去年,没有看到屏风了。
当时,参观的人不多,能让我们从从容容地大饱眼福。先从窗外看到了会议室,室内四方靠边摆放着一溜儿单人沙发,整整齐齐。两沙发中间有一只茶几,沙发后面留出了一条走道。毛主席的座位正北正中朝南,自然而然地透露出一种威严。
从会议室的南走廊往东便是办公室、卧室和卫生间等,从窗外可以看清室内的简易设施。顶东头是一间休息室,比较宽大。室内有乒乓球桌,讲解员介绍说,当年毛主席在这张桌子上打过乒乓球。墙壁上满满地挂着毛主席在滴水洞活动的照片。其中有一张,是毛主席身穿白衬衣、浅灰色西裤,手持球拍击球,精神抖擞,满面笑容,神采奕奕的照片。现在球桌没有了,这张照片也没有了。
从休息室出来,进入北面走廊。那些房间的门向北,卧室、卫生间的门关着,游人不能进。只有办公室的门敞开,让游客瞻仰。现在办公室的门外横了道路栏杆,示意游客止步。
当时,我进入办公室,第一眼就看了那张办公桌,桌上亮着一盏小台灯,还竖着一块小牌,白底红字,写着“六六年六月毛主席回韶山滴水洞在此办公”,桌后一张“大椅”。啊!那封威力巨大,让全国风起云涌的信,就是在这张桌子上写就的呀。现在看来,那封信不仅是动员令,而且是“预言书”。
我脑海翻腾,思绪万千,肃然伫立,不想移步。一位身穿工作服的小姑娘对大家说,可以坐在这里照个相,刚才有一个人就照了。但是,室内十来人,一动也不动。只有与我同行的司机小周极力怂恿我去照。 我虽然有点胆怯,还是惶恐地坐在上了“大椅”。
为什么惶恐呢?一是害怕亵渎毛主席的尊严,有损毛主席的光辉形象。不过,仔细一想,毛主席一生不知去过好多地方,用过好多物品。那些地方肯定也有老百姓去过,那些物品肯定也有老百姓触摸过。大家热爱毛主席,都是以此为荣呀。想到此,光荣感战胜了恐惧感,心情就平静了许多。
其次,害怕德不配位,必有灾殃。不该坐的位子你坐了,就有麻烦啊!试看,那些“老虎、苍蝇”本来缺德,混入了官场,结果遭到了拍打,其实就是德不配位呀!德是一种人品,是一种境界,是一种修养,只厚德才能载物。如果德薄者妄自尊大,就必有灾祸。当时,室内好些人对“大椅”望而生畏,绕道而走,可能是这种心理。而我却懵懵懂懂地坐上去了。
虽然只有一瞬间,也让我心神不宁。因为我觉得,我的德行还配不上这一瞬间。所以,从此以后,我无论在职还是退休,都努力进行道德修养,争取让德行配得上这张留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