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耳山哟,再见!
高四排 苏国才
花树萧森的深秋日子,我们遵照伟大领袖毛主席的“五、七”指示精神,怀着万分激动的心情,到羊耳山煤矿学工,接收工人阶级的再教育,度过了一周紧张、辛苦而又十分快乐的时光。今天要返程了。
“羊耳山哟,再见!”我回首眺望,不禁心潮起伏,脱口说道。啊!一幅绮丽壮阔的画面跃入我的眼帘:崇山峻岭,“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脚,矿车飞奔,矿房林立,人声熙攘,机声轰鸣……无论是站在南面矿区出口北望仰视,还是站在山顶俯瞰,那一排排整齐,而又错落有致的矿房,有如整齐列队欢送我们的士兵,井口矗立的井架宛如向我们挥手惜别的铁塔,羊耳山煤矿,就是对羊耳山最好的装点。深秋时节,羊耳山呀,你已被南去的大雁,萧杀的秋意,飞奔的矿车,滔滔的煤海,欢乐的工人们点缀着。“羊耳山煤矿”,五个鲜红的大字中的雅趣,俨然就是为她所杜撰了。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据老工人的忆诉,二十四年前的今天,这里只有几间东倒西歪的破木板房,黑心的矿主只管榨取工人们的血汗,工人们苦不堪言,面黄肌瘦,每天挣扎在死亡线上。今天,羊耳山煤矿“矿房高耸入云端,矿车着意奔向前。矿山一切自动化,广大工人乐无边。”我们分批跟随工人师傅,两次下到矿井里面采煤,每次升井(回到地面)后,同学们都满脸漆黑,只能互相看到两只眼睛在眨啊眨,嘴唇一张一合中,白色牙齿的一闪一闪。同学们都互相打趣像包公。真实的体会到了采煤工人的艰难和危险。感受到了工人阶级的伟大和为国家的无私贡献。是谁创造了人类的幸福?是我们劳动群众。广大工人饮水思源,感想万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这就是他们最深厚阶级感情的流露。仿佛那每一口煤井,每一栋矿房,每一台机器上都闪耀着“人民创造历史”的不朽字样。翻开羊耳山煤矿历史的扉页,哪一页不记录着人民创造历史的业绩?哪一页不闪耀着人民群众智慧的光芒?煤的年产量从三千多吨到十多万吨,从几间破木板房到宏伟林立的砖瓦楼房,从原始的人挖肩扛到采掘、运输的自动化。历史的史诗那一页不是人民群众所谱写?历史的前进,哪一程不是人民群众所推动?让“英雄创造历史”的奇谈怪论见鬼去吧! 我们的队伍在雄壮的《国际歌》声中走远了,我回首瞭望羊耳山煤矿,袅袅青烟轻抚着英雄的矿山。煤矿的美景还在我的脑海里不时的浮现。是哟,再见了,羊耳山煤矿。你为什么这样美丽?此时此刻,在我们行进的返程队伍中,该有多少同学在悄然回首,心情激荡,临风怀想?我虽然不会写诗,却也禁不住欣然吟唱: 一矿飞临羊耳山, 煤海滔滔接蓝天。 是谁令你如此美, 人民群众英雄汉。
注:1974年1月,高中毕业前夕,班主任、语文老师郑本枝倡议编印了优秀作文选《学犁》,作为毕业纪念,共选编了13篇作文,其中有我4篇。这篇作文是其中之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