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上将军 于 2020-9-17 09:52 编辑
石门有个杨代漳 王渊渊 提起石门县文联原主席杨代漳,居然现在有些人、甚至有些文化人都说不知道。乍一想,我尤其觉得文化人说不知道杨代漳,似乎实在说不过去。 但回头一想,这不能怪别人。因为,退休后的杨代漳实在是太不愿张扬了。据我所知,有些年轻人后来听说杨代漳后,竟表示怀疑:一个小小的石门县城,咋还能出了他这样一个中国戏剧协会会员、中国明史学会会员、国家二级作家、常德市文联原副主席、常德市作家协会原副主席呢?然而,这确确实实又是真的。 代漳先生是土生土长的石门人。其令尊曾任解放前夕桃源师范学校的校长,是著名的历史学家。受其父的文化熏陶,因文革仅初中毕业的他,利用在东山峰挖地、渫水拉纤的非常难得的休息时间如饥似渴地读书,居然成了当时全县闻名的年轻的文豪,并在刚迈入中年时便出版了纪实文学《上海黄金风潮案》、以及电影剧本《仇中仇》等大作,其中《仇中仇》被潇湘电影制片厂拍成了电影,代漳先生也由此成为石门县撰写电影剧本并拍成电影在全国公开放映的第一人。此外,他与县博物馆副研究馆员、中国明史研究会理事、文博副研究馆员龙西斌一起从事李自成禅隐夹山的学术研究,撰写了大量论文,他还撰写了长达45万字的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秘史》(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等,从而为树立“夹山说”立下了汗马功劳。他也因此成为了当之无愧的石门县首届“拔尖人才”。 代漳先生是个全能作家。除了小说,他的诗、词、赋、联、散文,都十分出色,尤其诗、词、赋、联,十分严谨,极其入格,从而受到了许多专家的赞赏。 代漳先生应邀撰写的22万字的《郑洞国传》(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堪称经典。为了写这本书,他在武汉大学图书馆查阅资料,整整呆了三个多月。至退休,他已著有各类文艺作品四百多万字。 退休后,代漳先生虽然很少在社会上抛头露面,但写作爱好和情结无法割舍,于是仍常有许多件诗词歌赋作品发表或获奖,其“四水组赋”刚一出手,便有许多专家连呼“精品”,然他十分低调,因此许多佳作居然至今鲜为人知。这不能不说是令人遗憾的事情。 由于撰写《郑洞国传》的原因,全国政协副主席、郑洞国将军的长孙郑建邦认识了这位文学造诣很深却又十分低调的代漳先生,并称他为“奇才”。有一年冬,代漳先生因病住进了县人民医院。郑建邦主席正好回到了石门。尽管日程安排极紧,但作为湖南省现在唯一的在任的国家领导人,他硬是挤出时间专门到医院看望了代漳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