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292|回复: 11

笛声悠扬话当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0 21: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笛声悠扬话当年
杨名鑫
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中国正准备开展第三个五年计划。在经历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和三年自然灾害等一系列问题后,因国民经济陷入崩溃,在这种情况下,中央有关领导提出了率先解决人民吃、穿、用的问题,即抓好农业、纺织、轻工业问题,而领袖毛主席却突然提出“两个拳头、一个屁股”的指示(即指金属、国防、工业和农业)。“屁股坐不稳拳头打不出”,随后还提出了“三线建设”这一课题,并派出彭德怀元帅任大三线的第三副主任,分管电力、石油、天然气和煤炭。所谓三线,就是指沿海、中部和西部省份的广大区域。
津市镇枝柳铁路建设民兵独立团就是在这一背景下组建的,并参与三线铁路工程、湖北枝城至广西柳州段的建设。当时,我在镇交通办工作,突然接到镇革委通知,要我赶到常德参加由刘德玉同志(原津市市委书记,时任常德铁路分指挥部副指挥长)为领队的一个铁路建设考察小组(地直机关和各县市均有人参加),逆资水而上,途径益阳、烟溪、柞溪、安化等处,到有铁路建设工程史的现场参观、访问、取经。
回到津市后,及时向镇革委领导作了汇报。紧接着就参加了新组建的津市铁路建设指挥部的先遣组工作,并最先带领办公室、后勤、工程等有关同志,背着行囊从津市乘车到大堰垱,再徒步翻滚水坝沿涔河北岸,踏着荆棘丛生的山丘小道,七弯八拐爬坡越岭下午才到达目的地——欧家冲。经公社同志引领安排在雷国良同志家里设立了临时办公室和联络接待站。此后,就在这深山老林孤野山岗参加上演了一场战天斗地、如火如荼铁路桥墩建设史诗般的会战话剧。
四十多年后的2011年10月,一个秋高气爽的日子,我和曾在铁路工地风雨与共、情同手足的几位朋友,在当时任团部通讯员李学知同志的盛邀组织下,第一次重返故地建设现场和生活驻地采风,心情格外兴奋和激动。就像一位饱经风霜两鬓斑白的母亲,又一次亲眼看到了在那个不平凡的火红年代孕育出来的孩子——四座巍然屹立宇空的铁路桥墩,像巨人承载着南来北往的时代列车,展示着骄人的风采。
许多年过去了,为它曾流血洒汗、献出青春年华的一代人,大都步入暮年,有的已不幸作古,想起这些,令活着的人无不扼腕叹息心酸,满面如沐春风的我更是心埋缕缕惆怅,眼泪无声潸然而下。这时,一辆呼啸而过的列车伴着远去的笛声,仿佛又把我的思绪带到了那如火如荼的峥嵘岁月,和无数个令人难忘的日日夜夜……
“参谋长,开门。”这是政委王能文同志的声音。我抱着手中的电话睡眼朦胧的一看时钟,已是凌晨一点,他带着袭人的寒气,满身泥水,极其疲惫的回帐篷来了。当时刘兴友同志(时任副政委)还在和几位伙房炊事班长商讨,如何提高伙食标准、改善生活等问题,接着他站在桌旁,对我们激动地说:“抢一号墩基确实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民兵们为了争速度、保质量,提前完成任务,不惜三班制、四班倒,夜以继日,追星赶月顶住刺骨的寒风,冒着夹带冰丝的细雨,肩挑百多斤的砂卵石、混凝土,在摇晃的脚手架上争先恐后。民兵皮祖东第一班干完了,硬不肯回工棚,最后疲劳过度,累倒在尺多深的泥水里,爬起来又背起石块上了高架。我劝他回伙房暖和一下,他却说:“这哪有当长工时,三九天破冰耕腊水田苦啊!”这就是我们质朴的民兵战士,可贵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记得还有一次在一个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能文同志已患上感冒,三天高烧没有退去,团部一班人都劝他服药后睡觉休息,当时政委同意了大家的请求,并脱衣上床休息,这时突然听到工地一阵惊慌喊声,他又翻身而起,带着小李子(团部任通讯员的李学知同志)无声无息的消失在万籁静寂的茫茫夜色之中……
王能文同志在我的印象中是一位平易近人的领导、长者,洗白的戎装蓄留的短发平头,初见即有亲和、文静、精明、儒雅之感,遇事谦虚谨慎,深思熟虑,文字功底也非常深厚,我在工地的总结汇报多是他润色后发出上报的,至今记忆犹新。
副团长王竹安同志是一位长工出身的工农干部,也是我窑坡公社的老搭挡,文革中曾当选镇委委员,任过粮食局长,在涔河铁路桥建设中,他是吃苦耐劳的实干家,也是团领导下连队同吃、同住、同劳动最优秀的代表,手可提百斤肩能扛三百多斤,并可负重爬坡越岭,人称:同困难斗争的不屈硬汉,“120#(指新华机械厂制造的一种抽水机)都压不垮的大力士”。
记得在二号墩基浇注混凝土快一半的时候,老王向我反映:“铁四局102分队刘技术员检测发现模箍松动变形现象,并说‘矫不正,固不牢,就要炸掉重来’……”如不及时采取断然措施,后果不堪设想。这时已过午夜,我慌不择路赶到连队,将木工出身的副连长路宏田等三人从睡梦中叫了起来,带着工具赶到现场,在不停工的情况下紧急抢救,全面加固,直至天亮,险情终于排除,转危为安,避免了一次重大的事故隐患,现在想起来仍心悸后怕。
在工程进入倒计时留守与转战的关键时刻,也是检验政治思想工作是否过硬的试金石。
这方面政治部主任杜慎植同志,很高明的抓住了要点。他以一名老公安的素质和政治工作者敏锐的眼光,以及清晰思维,对民兵们当时的动荡情绪进行了三方面的耐心疏导:一是苦与乐。讲吃苦是造福千秋万代的大事,只有苦在先,才有后来甜;二是公与私。讲无私才能无畏,无畏就是骨气、担当、人格;三是留守与转战,讲两个需要,前后兼顾,利国利家。是每个民兵战士的神圣职责。因而,收到了满意效果。特别是留守工地过春节的几十名民兵战士,情绪稳定,士气高昂,白天热火朝天进行护坡扫尾战,晚上谈天说地讲故事打道琴,听严嘉猛(原荆河剧团花脸演员,时任工地事务长)清唱《捉放曹》选段。在工地春节过得有声有色,情绪饱满,风生水起。
今天,在这片热土上,旧日曾留下的贫穷落后,荒凉萧瑟已不见了踪影。四十多年前的那种红旗招展、人山人海、战天斗地、灯火辉煌的施工场面已经远去。映入眼帘的是青山环抱,溪水潺潺流过村庄,路网四通八达,丘川铺满黄金的银,红砖碧瓦的小楼农舍镶嵌在浓荫花丛中,一幅幅美丽画卷令人陶醉留连忘返。
此情此景,我真怀念笔下的知交故旧,和还没有一一提到的如护市的陈克桃、保堤的丁杰选、后勤组保管员赵伯等等。如能告别寂寞的天国回到幸福的人间,与我们一道故地同游,分享用青春和汗水浇铸的千秋伟业皆有多好啊!
四十多年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不过是短暂的一瞬,但他在每个人的一生中却是一段永远难忘的历程。就像我参加修建枝柳铁路涔河桥一样,虽然前后只有短短的一个年头,时隔快半个世纪了,却依然记忆犹新。当时,那种无私无畏的精神,那种同困难进行顽强拼搏,那种同心同德、上下一致的官兵关系;无能历史怎样变迁这,人生如何沉浮,生活中有多少不幸,这段历史依然在我的心中让人心灵震撼,只要一息尚存,永远不会磨灭忘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0 21:45:33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0 22:12:53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0 22:13:3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段历史依然在我的心中让人心灵震撼,只要一息尚存,永远不会磨灭忘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0 22:14:11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0 22: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0 22:40:16 | 显示全部楼层
那种无私无畏的精神,那种同困难进行顽强拼搏,那种同心同德、上下一致的官兵关系;无能历史怎样变迁这,人生如何沉浮,生活中有多少不幸,这段历史依然在我的心中让人心灵震撼,只要一息尚存,永远不会磨灭忘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0 22:40:4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1 01:07: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经历的苦难与情感共同心声与目标做一个不负社会的担当先锋者要付出多少汗水和心血因为有响亮的笛声带领那当年的有志之士的成功才有如今的活当年的难忘回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1 05:0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建枝柳铁路涔河桥——难忘的日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1:06 , Processed in 0.041561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