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835|回复: 6

人生片段回放 杨名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23 20:36: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生片段回放
杨名鑫
一九五一年参加工作时,我的实际年龄只有十六岁。开始,在津市贸易公司当营业员。后来,改成了土产公司,不久又从土产公司分出新组建一个食品公司,由何德龙同志负责。开始,安排我搞了一段行政管理工作,尔后就被抽去湖南省南洞庭湖治理工程澧县总队三大队任供给股长。一九五三年第一期工程结束后,被评立大功,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回到单位不久,组织上就把食品公司的担子压在了我和彭仰林同志两人肩上。直到一九五四年一场特大洪水的影响,加上企业管理不善,下情无底,骄傲自满,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而承担了应承担的一切责任,并于次年调市委办工作。
一九五七年“反右”进入尾声时,由市委办调到市郊三合乡,并先后两进两出,加起来工作了十二个春秋。这中间也插入了调机床厂和陈方正、杨大雄先后搭档;调交通办和杨镇华合作;调五七干校与王能文(兼)、宋祥山王平尧、翦仁贵一起共事。还参加了修建枝柳铁路澧县涔河桥一年左右。
个人坠入低谷的惨痛教训,主要出现在从干校重返窑坡人民公社的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以后的廿多年时光主要是在造漆厂和市政工程管理处度过的。管过油库,主管过财务;参加了北大路、襄窑路、孟姜女大道、皇姑山、金鱼岭护坡和澧水大桥配套工程全过程。直至一九九六年退休,整整四十五年。
我和老伴胡家冰一九五二年在国贸幼儿园就认识,后来经花纱布公司赵子恒(南下干部)牵线搭桥深知深恋,于一九五八年春节结为夫妇。
老伴和我一样同是苦命出身,但她比我更甚。一生下来就和同母异父的哥哥相依为命。后来又添了一个小妹,因病无钱医治而不幸夭折。父亲英年早逝后家境更是雪上加霜。勉强读完小学就帮母亲做家务,打零工;绞袜子、挑土维持最低生活,经常衣不蔽体、食不裹腹。真正翻身是在解放后,凭着自己仅有的小学文化报考幼教被录取参加工作,在组织的关怀培养教育下,抽去常德师范进修,送到省团校学习,尔后任北小校长、五完小教书,再到教育系统搞中心工作。最后,落脚津市一中搞政治工作,任办公室主任直到退休,从教四十年。
我们是在三面红旗高飘的一九五八年春节结婚的。在没有宾客、没有鼓乐、没有彩礼、没有亲人祝福的情况下,两人经组织批准到政府领了一证,双方把床被一凑就默默宣布白头偕老。
随着三个孩子先后来到这个世界,各种困难就慢慢向我们紧逼,并日益增多加重。工作大多日以继夜,工资只能勉强糊口。三个孩子都先后被迫痛心隔奶、断奶。儿子只有四个月没奶充饥,又无辅助食品,瘦得皮包骨头,是拖着慢慢长大读完高中的。当时,我已处于人生低谷之中,儿子两次离开家庭,一次是下放卢家峪去造漆厂看望向我告别,另一次是服役上北京集中前留字要我保重,父子都是久久相对,沉默无言,唯有泪千行。大女儿出生,我正在澧县参加整风整社,老伴是空着肚子临盆的。我委托妇女主任张玉英仅作了一次口头问候,她的朋友们跑遍全街一块饼干也没买到,更不用说吃鸡,连鸡蛋壳都没有,硬是用生命把女儿带到了这个世界。后来,也因种种原故,女儿发高烧延误就诊落下病根,只读到初中毕业,十四岁就辍学到街道做工养活自己。小女儿是我们第三个孩子,家中又多了一张嘴,有些事无法顾及,小家伙有时整夜啼哭,无吃无喝,她也不哭不喝,正住疗养院的老伴只得陪着揪心落泪,有次送回老家乡下,从九码头上船一直哭到小渡口都没住声。她的祖母望着叹气送行的母亲忍悲痛泣。
当时,作为孩子们的母亲,既要为孩子的成长绞尽脑汁,又要为坠入低谷的丈夫操心受辱,看人冷眼和承受无形的精神压力以及生活磨难。因此,满头青丝日渐霜斑、雪白。
不过,以上这些都只持续到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并且已永远成为过去。
现在,孩子们无论工作、事业、家庭,都不同程度的得到了满足,事业各自有成。我们即登上了儿孙满堂的宝座,也于马年八月十二日喜添重外孙乐乐;重孙可可也将在乙未岁春天来到这个世界,真是步入了晚年幸福的天堂。更可喜的是,我们杨氏家族在津市的支脉已有儿媳傅先辉接管了接力棒,尽当家作主之义务。她是一名教育工作者,在职校电大履职,终年不忘敬老相夫爱女系亲。孙女儿杨梦婉在上海外企工作,今年已与家住南京的荣庆结为夫妇,为了重孙子的出世,一放假就只身捧着慈心带着物杂赶往上海侍奉陪慰;上半年,大女儿杨辉患病后,急速和丈夫杨巍联系专车到常德就诊,尽力出钱劳心,使大女儿的病情很快得到控制,转危为安。每逢休闲总是大包小提孝敬长辈。
家中新添电脑、维创电视等大型设施,都主动掏钱,网购或现买安装家中,对外孙孟旸、覃奋视同己出,关爱有加。特别是每年春节,杨芳和丈夫、带儿子媳妇;杨辉带女儿、女婿;孙女和孙女婿分别从上海、长沙、津市回家大团圆的时候,更是周到接待,里外奔忙,和和美美,气氛如春……。我和老伴非常满足。
同样,我也知道自己已进入了人生的倒计时,不知哪天就会告别这个美好世界去遥远的天国长眠。在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中,有些事和人就像青烟一样远去模糊,但另一些人和事总是萦徊脑海永远清晰,对此,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在南洞庭湖治理工程中,郑谦(三大队政委)、姜玉领(供应处长)二位领导把我引进了党的温暖怀抱;二进造漆厂后,是刘志奇(市委副书记)派马训岩(组织部长)传达常委决定并谈话委任厂职;修路中的表现得到了郑长清(建委主任)唐肇梅(城建科长)充分信任和肯定;一九八四年在市政工程处又由周菊红(党支部书记)、杨贵海(南下干部,副主任)介绍重新入党;市建委并派唐安炎(副主任)、方庆德(政工科长)分别谈话,热情送暖,使我在政治上步入了第二个春天;在澧水大桥建设和皇姑山、金鱼岭护坡中,是伍千善(指挥长)亲自选派和杨高泽搭档安营施工,并给予充分信任,精心指导,多次进行表扬;刘克荣(建委主任)在离开津市前夕,当面转达本洪书记对我的叮嘱与关怀;在连续工龄问题上,建新同志(副市长)和市人大领导按政策重视亲为,费心劳力。肖良清局长专开局务会落实,还有刘士六夫妇、张书林、郭贻万、黄大军、印昌炎、李寿举、张玉英、钟大庆夫妇、蒋明庆、彭典辉、张芳清、赵全志、冯兴武、邹碧华、贺修英、饶淑齐、徐先进、李先建、赵大成、傅祖荣、李元坤、袁昌柏、周道淑、孙家玉、孙维池、刘丕宏、李传科、赵大生、傅冠源、朱远贵等许多领导、同志、朋友,几次上鹿头山和明道,或托人带信申党纪、指方向、卸包袱、送温暖、作鼓励……。这些,无论健在者还是已经作古,我都将终生铭记,并告知子孙:永远牢记严以律己,从中吸取教训,懂得“受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道理。记住:当一个人快要饿死的时候,对给他第一碗饭吃的人永远不要忘记他(她)的慈心善举爱恨双兼的操守德行。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3 21:2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在苦难中成长。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3 21:25:1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11:01:5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9-24 14:55: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篇人生长长的回忆。辛苦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8 16:34: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龙阳呈祥 于 2020-10-8 16:36 编辑

这些回忆很珍贵,有起有落,在锻炼中成长。欣赏学习佳作,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0-9 09:58:1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20:26 , Processed in 0.034354 second(s), 21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