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梁先海先生 于 2020-10-13 14:56 编辑
——记澧县涔槐康复医养服务中心主任崔泽民 在澧县涔槐湿地保护中心,风景秀丽的王家厂水库岸边,有一座依山傍水、环境优雅、空气清新的康复医养服务中心。9月9日,记者陪同县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胡海兰、副主任万安来到这里进行了实地调研采访。 走进中心大院,映入眼帘的是“尊重、人道、平等”几个醒目大字,医养住宿区、康复训练区、生活服务区错落有致。来到各个房间,只见几十名住院康复患者,正在借助康复器材有的在练习行走,有的在试着爬楼梯,还有的在进行上肢训练。尽管他们都身患残疾,脸上却没有痛苦表情。接待我们的王家厂镇卫生院负责人说:“这些人大都是中风后遗症患者,家住农村,家庭经济不宽裕,来到这里康复治疗,一则可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二则可以慢慢恢复肢体功能,因此,这个康复医养服务中心主任很受患者欢迎,也得到了相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说到涔槐康复医养服务中心,人们都称赞中心老板崔泽民,称赞他有眼光、有爱心。为了创办这个中心,他个人投资500多万元,配置了康复器械30多套件。现在,中心医养住宿区有58张床位,有医生、护士及护工12人,其中医护人员6名,护工3人。 崔泽民是澧县原澧东乡人,1990年参军入伍,1994年退伍后一直在北京发展,主要从事计算机相关业务。20多年来,他把业务做得风生水起,积累了一定的资金。2017年春,他参加了澧县县领导在北京开展的招商活动,萌生了回家乡发展的想法。后经几次对接考察,最终选择了回家乡到王家厂镇开办康复医养服务中心。他要尽自己的能力,回报家乡人民;他要凭自己的努力,在澧县西北山区建设一个规模较大、运行规范的康养专业机构。 为了实现这个梦想,崔泽民中断了计算机经销业务,卖掉了在北京的房子。回到家乡,他考察选址、申领手续、组建团队、组织施工,常常夜以继日,餐风露宿。经过一年的规划筹建,2018年6月,一个全新的康复医养服务中心在原王家厂血防站旧址建起来了,并取名澧县涔槐康复医养服务中心。
开业之后,崔泽民制定了“尊重、人道、平等”的服务宗旨,为患者提供肢体康复、康复咨询、心理咨询等服务。开业以来,已为王家厂、大堰垱、火连坡、甘溪滩、码头铺等镇550多人次肢体残疾患者提供了精准的康复服务,其中65岁以上的老年人200多人次。热忱的服务态度,良好的康复效果,优雅的康复环境,得到了省、市、县领导及广大肢体残疾人员的高度评价。 张振棠是大堰垱镇九旺村人,2019年初中风后引起偏瘫,当年4月来院康复时坐立不稳,吃饭要人喂,经过6个月的针灸、艾灸、中频等康复治疗与康复训练,出院时已能自己吃饭、慢慢行走、自己上厕所了。 码头铺镇原赤峰煤矿方石坪工区居民胡碧贵,56岁,身体瘫痪,语言丧失。2019年6月入院后,康复中心又将其妻子接到中心并将其聘为护工。胡碧贵经过了2个疗程的康复治疗和训练,现在手脚可以正常活动,语言、记忆力恢复正常,还能唱歌。其妻子在中心打工,既能照顾丈夫,还可取得一定的收入,两人已在中心住了一年多。9月9日记者见到他时,他非常动情地说:“真的感谢党和政府的好政策,感谢崔院长。要不是到这里治疗、康复,我可能早就死了。” 面对领导的肯定、群众的感谢,崔泽民没有丝毫的满足感。他觉得,他只是尽了一点努力,还谈不上有好大的成绩。他的康养事业才起步,他的康养梦才开始。 下一步,他将以此为起点,进一步扩大规模、完善设施、提高服务水平,努力把澧县涔槐康复医养中心建设成为澧县西北片区最大的最优质的康复医养结合专业机构。
康养中心的医养楼
崔泽民陪同胡海兰看望患者
几位患者正在康复训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