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抗美援朝老兵粟绪华
县老干局组织每月一次老干部集体政治学习活动,有一位八十多岁、且行动不方便的老干部,坐着轮椅进“教室”,认真听,用心记,不论酷暑严寒,他从不缺席。
在汉寿老干部学习群,又是他,经常发表学习心得,回忆文性章,点赞时政,为各级党委、政府决策唱赞歌,传播正能量!
(下图:老粟在认真写读书笔记)
他就是抗美援朝老兵,县审计局原局长粟绪华同志。
粟老出身寒门,解放后党和政府实行耕者有其田,他们家分得了土地,不仅可凭劳动解决基本生活,劳动人民还成了国家的主人!他们全家由衷地感谢党!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我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毛主席党中央作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定!当年10月,年仅17岁的粟绪华为了保家卫国,毫不犹豫地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在部队,他是文化教员。1952年入朝后,他和战友一起上战场,在枪林弹雨中舍生忘死,英勇杀敌。在战场,条件极为艰难,住炮坑,挨冻挨饿是家常便饭。有次为及时赶到一军防地,他和战友冒着滂沱大雨,不顾敌机空袭的危险,硬是三天急行军到达目的地。在前线,为瓦解美军士气,他用英语向美军喊话:举手投降,缴枪不杀!
1953年7月,部队党组织看到他表现突出,在西线高浪铺里附近森林中,接纳他为共产党员!
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的洗礼,他深感和平来之不易。除报刊发表的黄继光、邱少云等烈士事迹外,一同赴朝的战友,有的连名字也叫不出,就在那场战争中牺牲!是他们共同用鲜血和生命换来了抗美援朝的胜利!从此,他下决心作一名名副其实的共产党员,像牺牲的战友那样,以身许国!1953年回国后,服从部队安排,在丹东修过营房,在大同沟搞过冬训,根据部队需要,1954年9月第二次入朝,驻南海鸭绿江口朝鲜薪岛,由文教改任事务长。改行后,他认真学习部队内务管理条例,把部队的后勤工作抓得有声有色。1955年8月,调预备5师高炮团,并在沈阳高炮学校短期培训三个月,然后调防四川南充市。1957年6月,选调到武工队工作,赴甘孜藏族自治州平息暴乱、民主改革。先后驻白云县、康定等地,1958年4月,武工队缩编为32人,历经长途行军40余天,到康南得荣县参加民改、平叛工作。解放初期的得荣,匪患猖獗,他们组织暴动,屠杀乡政府、农会干部。老粟与战友齐心协力,依靠当地群众,不顾个人安危,深入匪区剿匪。平叛结束后,集体就地专业。转业前,他多次获得连、营、团嘉奖。粟绪华同志在四川得荣一干就是十六年!在得荣期间,他克服生活习惯不同、条件非常艰苦(尤其是三年困难时期)、夫妻分居等各种困难,一心赴在工作上,自己的各项工作都干得很出色,受到当地党政组织的一致好评,并多次被评为县委机关“先进个人”。
1975年10月,他调回汉寿工作。才到汉寿时,县委要他任“五七干校”校长。在“五七干校”转为党校的过程中,他成为创建领头人,他参与各项筹建,吃住在工地,硬是把一片荒地变成了初具规模的党校校园。1979年,他调任县卫生局局长。工作虽然很陌生,可他肯学习,很快进入工作角色。在医改中,由于成效显著,他还在全省医改会上作经验介绍呢!1984年,我县组建审计局,他调到这个局任局长。在完全不懂业务的情况下,要抓好这项工作,真是难度很大。好在粟绪华同志有一股钉子精神,敢于、善于学习新事物。他虚心向内行学,向书本学。边学边实践,在实践中增长才干。只几个月,就掌握了审计工作的各项业务,工作也能得心应手了。在他任局长期间,县审计局连续七年评为县、地(市)、省先进单位,一次全国先进单位(五年评一次)。
在县任职期间,粟绪华同志多次评为县、市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一次奖励晋级。
粟绪华同志爱好广泛,酷爱写作。他虽不是军旅作家,却出版了六十多万字的个人文集,并在专业刊物发表一系列论文,受到内行人士好评。
1994年11月,因工作需要,他推迟一年光荣退休(享受副处级待遇)。
退休后,老粟本来可以在家含饴弄孙,安享晚年。可他就是闲不住,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为承扬祖国优秀文化,他参与诗词写作;为传播抗美援朝精神,他积极撰写回忆录;为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他主动接受机关支部邀请,给年轻党员讲授党的历史知识……
今天,他带着中风后遗症的不便,依然顽强地前行!
[size=21.3333px]
(老粟受党组织委托,给机关党员讲党课)
(在罐头嘴镇福兴村参加党日活动留影)
(老粟已出版的个人文集)
(老粟的部分获奖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