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证明,一个国家走社会主义道路,还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是多重因素或多种力量共同作用的结果,可将这些力量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基本层次: 一是,生产力发展变化的最终力量。这种力量是通过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推动社会前进的浩大的力源,是一种最终决定的力量。马克思有一句名言“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为首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为首的社会”,(《马恩选集》第一卷第108页)深刻地揭示了这种决定性作用。三千年奴隶制的中国为什么不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是因为生产力还处于手工工具阶段;近代的美国为什么不能倒退到奴隶社会?是因为生产力已进入机器大生产阶段。两种不同的情况,根本的原因都是社会生产力在起作用。 二是社会经济因素的合成力量。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多种因素的复合体,内部存在着很多矛盾,也可以说存在着很多规律。一个事物的发展、变化是由这些规律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的变化也是如此。恩格斯在一封阐述唯物史观的长信里这样写道:“历史是这样创造的: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的相互冲突中产生出来的,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而由此就产生出一个总的结果,即历史事变,这个结果又可以作为一个整体,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因为任何一个人的愿望都会受到任何另一个人的妨碍,而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谁都没有希望过的事物。所以以往的历史总是象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马恩全集》第37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461—462页)所以,推动一个社会前进,除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规律的最终作用外,其它一切社会的经济的规律都在起作用。一个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只要达到大机器生产为主的社会化阶段,就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最终是否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还取决于其它一系列主、客观条件,主要有全国性的政治危机,革命阶级的觉悟,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这些条件都是客观规律作用的表现形态。如果认为只要生产力水平达到大机器为主的社会化生产阶段,就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机械唯物主义;如果认为生产力水平虽然没有达到大机器生产阶段,只要所谓客观条件具备就可以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主观唯心主义。中国与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生产力水平要低得多,但是都属于大机器为主的社会化生产阶段。西方国家不具备主、客观条件,所以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已经具备主、客观条件,所以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三是,国际条件的外在力量。毛泽东明确指出:“唯物辩证法是否排除外界的原因呢?并不排除。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毛选》合订本第277页)国际条件对一个国家走什么道路具有重大的影响作用。1492年哥伦布航海美洲,发现新大陆,促进了美国黑奴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变;1917年10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从此中国走上了新民主主义道路。1949年后,有人曾提出过:“巩固新民主主义秩序”的主张,如果当时国际条件允许,走上这条道路是有可能的,但由于当时我们处于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所以,我们只能走社会主义这条道路。{市场改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