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太极清新 于 2020-11-17 09:41 编辑
所谓所有制"多元化"是指坚持公有制不动摇,坚持民营经济不动摇的多种所有制并存的局面,这是市场改革的结果,生产力的主体素质就是这种改革的重要根椐.生产力的主体素质就是指生产力实质因素之一的劳动者的素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告诉我们,劳动者是生产力诸因素中最活跃的起决定作用的因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必须反映生产力主体因素的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主体因素的特点就是科学技术水平低,科技队伍虽不断扩大,但扩大得并不快,拥有的人数离现代化建设的要求还相距较远。据统计,1952年全国仅有科技人员42.5万人,平均每万人口中只有7.4人,每万名职工中只有269人,以后逐年有所增加,1960年增到196.89万人,平均每万人口中有29.7人,每万人职工中有390人,到改革开放时,即建国后经过30年的时间,1978年才有434.5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有45.7人,每万名职工中有593人。改革开放后,我国科技队伍有了较快的发展,到1986年,科技队伍情况大体是这样的,全国共有825.8人,平均每万人中有78人,每万名职工中有884.2人,比1978年几乎增长了一倍。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很大,美国1979年每万人中拥有科技人员677.5人,为我国1980年人拥有量的12倍多,我国1986年的情况与之比较也相去甚远。上述情况说明,市场改革初期我国生产力的主体因素是“多元”结构的,这就是所有制实行“多元”化的重要根椐。{市场改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