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汉平 于 2020-11-17 14:13 编辑
寻觅历史足迹,弘扬千年桃源历史文化 一一随笔 图为与广西桂林伏波山何其相似 图为沅水如玉蟒蜿蜒而来 图为远处江心营盘洲逆水而来 忘年仰伏波,怡情山水间。借桃源县老干网宣协会采风之机,来到久仰的桃源家乡俗称的穿石山前。早在当兵时,我曾遊览过广西桂林伏波山,久闻故乡桃源也有个伏波山,终只是图片上饱饱眼福。说是久仰,是人生首见哟!只见穿石山一半插入碧波沅水中,一半直冲霄汉……与桂林伏波山何其相似!尽管年愈七十有余,但未放过人生首登机会。半山中有个伏波将军庙;接着过神仙天桥;再攀爬一段陡峭階梯;再盘旋登上山顶。向南眺望,山下似有一条碧玉蟒蛇蜿蜒溜出群山; 向北晀望,江心营盘洲如巨舰逆波而上……大有“我欲乘风归去”飘飘的神仙之感!有人说,这地名叫欽山十二峰中的一峰,我感叹,为啥就不叫伏波峰或老伏波山呢?! 腑瞰着半山中的伏波将军庙,让我想起来之前网上所寻历史资料和会员交流及守庙人的述谈:伏波将军何许人也?西汉末年至东汉初年军事家,东汉开国功臣之一。马援(公元前14年-公元49年),汉族,字文渊,陕西扶风郡茂陵县人 。距今真有2000年啦,即王莽新朝末年,马援投靠陇右军阀隗嚣麾下,甚得其器重。后归顺光武帝刘秀,为刘秀统一天下立下了赫赫战功。统一之后,马援虽已年迈,但仍请缨东征西讨,西破陇羌,南征交趾,北击乌桓,官至伏波将军,封新息侯,世称“马伏波”。马援将军在建武二十年(公元44年)九月班师回朝,沿途修建郡县,参照汉律修订法律,治理城廓,凿渠灌溉,推广铁器牛耕,促进了岭南农业经济的发展,得到当地百姓欢迎。马援将军胜利归来后,朝廷为表彰他的战绩,封为新息侯。其老当益壮、治兵有方丶以身报囯丶马革裹尸的气概,受到后人世代的崇敬。 图为腑瞰半山伏波庙和神仙桥 资料记载:建武二十五年(49年),马援击五溪蛮之役,五溪蛮败刘尚军后,又于建武二十四年(49)七月沿沅水而下,寇掠临沅(今湖南常德桃源)。巧的是第二天,团结报·红湘西客户端11月13日讯,保靖县洞庭村清理西汉和东汉墓葬30座,出土了汉武陵郡及所辖县官印八枚,其中“临沅长印” 作了难得的历史佐证。东汉命李嵩、马成进讨,不能制;又遣伏波将军马援率马武、耿舒等将兵4万余进讨。次年初,援军至下嶲,选择路近水险,可扼敌咽喉以取胜的壶头道进军。二月至临乡,遇蛮军攻县,援军迎击,斩获2000余人,余皆散入竹林中。三月,进驻壶头。蛮军乘高守隘;水急,援军船不得上,加以天热,士卒多中暑死,援亦病,军队处境困难。援遂穿河岸为室,使士卒避暑气。不久援病卒。蛮军亦饥困不堪。其时监军宗均矫制调援司马吕种代沅陵县长,奉诏书入敌营以恩信招降之;并勒兵随其后。大军压境,蛮军震怖,十月,共斩大帅单程乞降。均遂入营,散其众各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该战役中,马援之决策使蛮军饥困而降,但他却因此疫死征途,并受到诬陷。马援在讨伐五溪蛮时驻军临沅身染重病,不幸逝世。死后遭人构陷,被刘秀收回新息侯印绶,直到汉章帝时才获得平反,追谥“忠成”。唐德宗时,成为武成王庙六十四将之一 。宋徽宗时被加封为忠显佑顺王 ,位列武庙七十二将 。清圣祖时从祀历代帝王庙。这半山中百姓后世筹建的伏波将军庙也是个很好的历史见证。 会员涂定平再度观赏伏波将军庙时,发现他曾了解的一首迴文诗也称螺旋诗没看到了,结果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找到了,他立即找出来摆在显眼处,为大家当了临时响导。得他引读启示,这首螺旋诗与桃花源景区遇仙桥螺旋诗读法迴然相同。令人赏心悦目有趣,当然,更是对马老将军的肃然起敬: 汉王驾前领旨意,心本忠良保业基。 土蛮五溪逞猖狂,王法岂容乱纲纪。 已将炎夏当秋冷,令下一声泰山移。 多少儿郎雄心起,走马避暑到穿石。 下山后前进约200米,就见左侧山边有座白色的寺庙,这就是“渔仙寺”,原名“馀仙寺”,为明代睢州知州於文徵隐居此地时凿洞首建,於文徵之后,武陵太常龙膺又在这里买山归隐,扩建“渔仙寺”,江禹疏为他写下了《龙隐公买山记》。 距“渔仙寺”约30米远的南面山坡上,有两个石洞,较大的一个便是马援石室,又名伏波洞。放眼对面山坡下树木葱浓右侧,定会有一长近百米、高三米到十米不等的巨石落入眼帘,像马一样,这就是石马。龙膺在《倒水岩渔仙洞记》里面这样描述:有石如梁,又如马,俗名马石。却让人发生许多遐想:这也许是传说中从沅水河心中的营盘洲因躱齐天洪水跃在此山前成神的石马;但我更相信这是伏波老将军马援的一匹久经沙场战马。马将军染疫故去,恋主卧着的战马却不肯舍主而去,化成石马永久待在马援将军运筹帷幄及养疴石室和伏波洞前,企盼着老将軍重骑战马!石马前至沅水河畔,沿河几千平方旱地有如古演兵场,随风传来阵阵松涛和竹林里的啸啸之声,却仿佛看到伏波将军骑战马驰骋古战场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气势,令人回味无穷…… 石马前端50米处,却还留有后人至今无解的崖下悬棺和三国诸葛亮布局七星洞之迷; 石马旁还有武陵太常龙膺隐居之处……家乡的桃源太美太神秘啦!不仅处处都有江山如画的景点,更是缊藏有浓郁数千年历史文化,值得后人探寻丶弘扬和传承! “这比单纯游山玩水更有品味,更快乐开心!” 桃源县老干网宣协会开启寻觅历史足迹,进一步弘扬桃源千年历史文化之旅,就是一次助推桃源乡村旅游经济发展的文化采风!有会员感叹地说:“这比单纯游山玩水更有品味,更快乐开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