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0-12-9 09:15 编辑
【名作欣赏】(3) 德山呵佛骂祖
德山宣鉴禅师(782—865)
德山宣鉴(782-865),唐代高僧。俗姓周,简州(今四川简阳县西北)人。少出家,初精究律学,贯通性相诸经,常讲《金刚经》,时称周金刚,后皈依禅宗,嗣澧州龙潭崇信,亲侍逾三十年,武宗避难临澧独浮山石室,唐懿宗咸通初,应邀住朗州德山,从学者甚众,时称德山和尚。后嗣创云门宗、法眼宗。 【原文】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十五:“是子将来有把茅盖头,呵佛骂祖去在。”唐朗州德山院宣鉴禅师,一日上堂说:“我这里,佛也无,法也无,达摩(1)是个老臊胡,十地菩萨(2)是担粪汉,等妙二觉(3)是破戒凡夫,菩提涅盘(4)是系驴橛,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5),佛是老胡屎橛(6)。” 【注释】(1)达摩:即二十八祖菩提达摩祖师。达摩祖师是印度人,当时称印度人为胡人,和今天所说的“老外”或“长毛子”、“红胡子”类似。臊:指身上的异味,外国人身上都有些体味,所以叫“老臊胡”。 (2)十地菩萨:大乘佛法将菩萨修学佛法的过程分为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十地菩萨”,是指修行圆满的菩萨,与佛无异,只等着授与佛的名号了。宣鉴禅师够狠,说十地菩萨是担粪的家伙。 (3)等妙二觉:是指“等觉菩萨”与“妙觉菩萨”。觉,是觉悟的意思;等是等于,近似于;等觉,是指在修行上已经非常接近佛的境界了,基本上等同了。妙觉,妙是妙不可言的意思,比“等觉”更高一级,意思是与佛的境界基本上是没有丝毫的差别。但宣鉴禅师却说,等、妙二觉菩萨,也无非是破戒的凡夫。为什么是破戒凡夫呢?因为,到了等、妙二觉的境地,已经圆融无碍,没有什么戒不戒的,佛教的杀盗淫妄大戒,他们也可以违犯(这又牵扯出一个不昧因果的故事,不多讲了),所以说是“破戒”,但宣鉴仍骂其是凡夫,和普通人没什么两样。 (4)菩提:菩提,菩提树,是桑科、榕族、榕属的大乔木植物,幼时附生于其他树上。菩提树在中国广东沿海岛屿、广西、云南北至景东,多为栽培。传说在2000多年前,佛祖释迦牟尼是在菩提树下修成正果的,在印度,无论是印度教、佛教还是耆那教都将菩提树视为“神圣之树”。政府更是对菩提树实施“国宝级”的保护。因此,菩提又是佛教中所说的智慧。涅盘,也写作涅槃,是描述修行获得证悟的那个状态或境界。这几乎是所有修行人所追求的,但宣鉴禅师却说,这些东西,无非是系驴的木桩,这里,把天下所有的修行人都骂了,意思是,你如果修行是为了得智慧,为了涅槃,那你就是被这些东西栓住的一头驴。 (5)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十二分教,是释迦牟尼佛所说的一切言教,依其内容和形式可分为十二类:契经、只夜、记别、讽颂、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方广、未曾有法、论议。点鬼薄,用现在的话来说是“鬼话连篇”,或者“虾扯蛋”。佛祖所说的一切东西,都是虾扯蛋,一切的经书,都是擦疮的纸。 (6)“佛是老胡屎橛”:用现在的话说是,佛就是长毛子、臭狗屎! 【欣赏】宣鉴禅师为什么敢这样骂?这样骂有什么意义? 宣鉴禅师这样骂是有前提的。第一,他已经开悟了。开悟之后是不昧因果, “不昧因果”是指对于因果报应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关于这个不昧因果好好参参,参透了也能开悟。第二,他的对象,都有了一定的佛学基础,不是在谁的面前都能这样骂的。所谓的基础,一是修行有一段时间了;二是,象佛家的十二因缘,苦集灭道以及《金刚经》、《心经》都曾深研,火候就差那么一点点,这时,当头棒喝,轻轻一点,那个人就开悟了。 同时,因为宣鉴骂的,在《心经》、《金刚经》中都有,《心经》曰“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所以,宣鉴禅师说“菩提涅盘是系驴橛”,意思是说,所谓的智,菩提,涅槃,都是“无所得”,如果心中对此有所求,这就有所执着,不得究竟。《心经》已经讲得很明白了,你领会不了,只能再换个方式让你明白。又比如骂“佛是老胡屎橛”,《金刚经》说得明白,“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都是虚而不实的,连佛也是虚而不实的,既然是虚而不实的,那不就是想怎么骂就怎么骂了吗?再比如说“十二分教是点鬼簿,拭疮纸”,《金刚经》中佛的原话是“若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佛说法四十九年而未说一字。当然,这是佛给大众说的,用词比较文雅,我宣鉴禅师只是讲得比较通俗,但是意思都是一样的。看似宣鉴禅师骂得难听,实际上是大有深意,且有出处的,暗合佛的意旨。
德山古刹——乾明寺
可见,德山呵佛骂祖并不出格。但是,时至今日,真不知道,还有多少人能真正明白禅师的良苦用心。禅宗式微,人心不古。古时的人,学佛,为的是明心见性,成佛作祖,现在的人学佛,还有几个有这样大发心的?要么是为了消业,要么是求福,当然也有人希望能够往生西方净土。须不知,“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直了承当,转念即是,自己就是佛,还求哪个?我欣赏梁启超先生说的“佛学是智信不是迷信”,德山和尚“呵佛骂祖”,教人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只有不受前人束缚,才能突破超越前人;只有破除思想顾忌,才能有所作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