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965|回复: 25

乡村没有了货郎担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12-14 10: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0-12-14 18:26 编辑

乡村没有了货郎担

        小时候司空见惯的货郎担,也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就那么静悄悄地消失了。现在不管走到哪里,再也见不到货郎担的踪影。
       货郎也许是一种古老的职业,肩挑一担货物走街串巷、走村串户,人称货郎担。在《清明上河图》中,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货郎担的身影。《桃花女》《水浒传》等古籍中亦有货郎担的记述。可见货郎担自古有之。
       我对货郎担的最初记忆,大概是在四五岁吧。离我们家里许的易家嘴有座大四合院,青砖黑瓦,雕梁画栋,两厢偏屋,上楼下地板,一色玻璃窗户。解放初期,汉寿县分为五个区,毓德铺区区政府就驻扎在这里。区政府搬走后,成为初级社、高级社的办公场所。因父亲是高级社会计,经常在这里办公。我常去那里玩耍,见里面有个小商店,由一对中老年夫妇经营,女的在家看店,男的姓胡,父亲让我叫他胡伯。胡伯经常挑着货郎担到周围四五里范围内摇鼓叫卖。
11ab721f7eaba0600ed7c3d4e5caa708_c4aa3b1e9b0249949eb4e29cd2721093_th.png
       货郎担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货郎肩挑一担小杂货,手拿一个拨浪鼓,一边走一边摇:“拨啷拨啷咚,拨啷拨啷咚”。嘴里不停的叫卖:“王草纸,两角钱一刀,白胡椒,角钱一包”。“拨啷拨啷咚,拨啷拨啷咚”。“绣花针、绣花线、鞋底针,针顶儿……梳子、篦子、头发夹子”。“牙膏皮换洋火,乌龟壳、水鱼壳、鸡庆子(鸡内金)换钱买东西啊!”
       只要听到拨浪鼓的声音和货郎的叫卖声,总会有人出来打招呼,货郎放下杂货担子,很快就有好多人围过来。最先跑过来的当然是小孩子们,有的手心里紧紧地抓着几枚分币,生怕跑掉。眼睛瞪得溜圆,直直地看着彩色花纸包的糖果、棱形的姜糖果、圆形的棒棒糖,心里不停的盘算着买什么糖最合适。有些较大一点的孩子拿着水鱼壳,或者乌龟壳,与货郎讨价还价。因为水鱼、乌龟都是他们亲手抓回来全家共享后剩下来的财富,家长一般不会强占,由小朋友们自己支配。懂事的会换回铅笔、蓝墨水、墨汁之类的学习用品。有的会换成糖果、猪耳朵、饼干之类的东西,除了自己吃还会分一点给要好的朋友。
       妇女们所需要的东西不外乎针头线脑,棉线、绣花线、绣花针、鞋底针、航棉被的加长针,顶针、木梳、篦子之类的东西。当然也少不了胡椒、酱油、食盐之类的调味品。顺便提一下,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村是没有其它调味品的。更少不了的是王草纸,因为这是妇女的必需用品,在那个年代还全然不知卫生巾为何物。正因为重要且必需,才有货郎“王草纸,两角钱一刀,白胡椒,角钱一包”的叫卖。
       在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大概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是拿不出钱来的。因为家庭人口多,劳动力少,挣的工分买不回全家人所需要的口粮,成为超支户,在生产队分不到钱,除非变卖家里的东西才有钱。因此,有些人不得不把平时剪掉的辫子、梳掉的头发,杀鸡时的鸡内金、鸡毛,偶尔捡到的废铜烂铁等能够换钱的东西积存在那里,等货郎担到来时,换点非常必须的东西。
       那个姓胡的货郎担在我们那块地方叫卖了多少年,我已经记不清了。大概是生产队食堂解散后吧,易家嘴那座曾经驻扎过区政府的大四合院,还有两旁的偏屋被瓜分拆散了,姓胡的小杂货铺由此没有了。
       我在想,姓胡的小杂货铺很可能是供销合作社下派的分支机构。1956年掀起公私合营,对民族资产阶级和私营个体劳动者,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运动,很快都公私合营了,在我四五岁也就是1957年时,不太可能允许胡姓夫妇私自经营小杂货店了,因此,一定是供销合作社下设的店铺。
d794f352124c7ddd9a219a8dd3756755_a440658662243ca12bad3d75d5380eede212d97d7bc1-A2.jpg
       供销社的摊子很大,有百货铺、杂货铺、土产铺、南货铺、生产资料舖,且都集中在毓德铺集镇上,要买东西都得到供销社去,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只好派货郎担下乡,走村串户的叫卖。
       六十年代初,我们大队经常见到的货郎担姓陈。个子矮小,身体瘦弱,且上了年纪。因一边脸上有块红皮,人们干脆叫他红皮,因为是本家,我叫他红伯伯。他是供销合作社派遣到我们这一带的货郎担。这时的经济有所好转,人们手头上的钱稍微多了一点,为了满足人们的需要,货担上的小杂货肯定也得多一些,对于像红伯伯这样的人要挑重担走这么远的路,显然很吃力。可能是因为他家庭出身不好,挑货下乡是对他的改造。
       七十年代,毓德铺供销合作社分别在泥湾、长巷、清水塘修建了三个分社,供销合作社有的东西,供销分社基本上也有,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人民群众的购买需要。从此,好像就没有了货郎担的身影。
       八十年代改革开放后,个体经营的小商小铺遍地开花,我们临近生产队就有人开了个小商铺,不仅买各种小商品,而且还卖猪肉。尽管如此,仍然没有见到有人挑货郎担,摇动拨浪鼓走村串户叫卖的。究其原因,最根本的是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较大幅度的提高,过去货郎担挑的那点东西再也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要了。
       进入二十一世纪,货郎担更不可能出现了,不仅是货郎担,就连挑担走路的人也很难见到了。简直到了“肩不能挑但,手不能提篮”的地步。有什么东西都是用摩托车、电瓶车、小货车、小汽车驼着、拉着。如是,出现了一种全新的卖货形式,商家用个小四轮货车摆上各种各样的商品,沿着村组公路,开着高音喇叭,进村入户的叫卖。
       所叫卖的东西也发生了天壤之别,再也没有了针头线脑之类的小东西,因为现在做针线活的妇女几乎没有了,谁还买那玩意儿。其它小商品也没有了,因为不赚钱,谁愿意开着车做亏本的买卖。高音喇叭叫卖的,有时是电器产品,诸如电视机、空调、电冰箱之类;有时是蔬菜、水果,莲藕、鱼类;有时是豆浆、豆腐,面点、熟食,时令早餐等。送货上门,让人足不出户,就能买到自己想要的东西。
       货郎担不复存在,还有一个原因是超市开到了乡下。前年我回老家时,在长沙经营几家公司的儿时朋友也来家小住。两人约好开车到全镇范围内转转,因为1984年公社改为乡镇以前,我们都在公社工作,全公社的所有大队、生产队不知用双脚丈量过多少次。三十多年过去了,怎么不想看看过去再熟悉不过的地方?
       于是,他开着车,我坐在副驾驶的位置,边走边看,不觉到了荷花岭上,路边出现一个不大不小的超市。“停车看看吧”,我说。朋友把车停在超市前面,我们进出一看,琳琅满目,什么都有。原以为只有城市、集镇才有的超市,现在偏远的山村也有了。也难怪,还有那个货郎担能够挑着如此多的商品走村串户叫卖。
       前不久,又在老家住了两天。正好遇上赶集,一大早,不计其数的小货车、小汽车、三轮车、摩托车、电瓶车从四面八方涌向我们那条小山冲,在我们家斜对面的横路上一字排开。卖小商品的,卖衣服鞋子的,买土特产品的,卖鱼卖肉的……应有尽有,热闹非凡。一看这阵势,还哪有货郎担的市场啊!

(图片来源于网络,对原作者表示感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10:48:4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此文记叙了农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商贸故事,既有故事性又有时代性,值得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11:29: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货郎担现代化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1:42:3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夕照明 发表于 2020-12-14 10:48
此文记叙了农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商贸故事,既有故事性又有时代性,值得点赞!

夕照明的点评高度概括,精准周到。非常感谢资深阅评员的点评与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1:43:2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夕照明 发表于 2020-12-14 10:48
此文记叙了农村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发生的商贸故事,既有故事性又有时代性,值得点赞!

非常感谢资深阅评员夕照明的鼓励与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1:44: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曾巧中 发表于 2020-12-14 11:29
货郎担现代化了。

曾老师中午好!谢谢你的惠顾与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17:20: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17:23:3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货郎担,乡里转。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0-12-14 17:3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0-12-14 19:58:5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舒中一 发表于 2020-12-14 17:20
欣赏。

舒中一老师晚上好!谢谢你的支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8:43 , Processed in 0.03860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