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179|回复: 5

澧阳群玉网宣(9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9 19:41:3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澧阳群玉网宣老干部网宣协会(91)

传奇老人易善荣
作者/徐瑞秋

        出生于1926年的老人易善荣;是我翁公的族兄,我称伯父。他是目前我们亲人中唯一健在的高龄老人!他传奇的一生,像一个标杆,犹如一尊铜像,为我们这些晚辈树立了做人的榜样。早年,他在家乡的龙山读国小。还在没有毕业的时候,日本鬼子发动了著名的侵华战争,到处烧杀抢夺,无恶不作。为了逃避日本人的屠杀。当时的学校和学生都躲避起来,开始了数年的逃亡生涯。从此学校也不知道去了哪里,学生也找不到学习的地方。伯父从此不得不中断学业。回到家里,一边务农,一边继续寻找学习的机会。
         几年后,为了生计,伯父在临澧县做了石匠的学徒。并在这时,娶了一位年轻貌美的邻村刘姓女子为妻,育有一女夭折。后来,日本鬼子在我们国家长达8年的侵略战争结束,解放战争即将开始的那一年。已是22岁的伯父已经结束了他石匠的学徒,准备开始新生活。在临澧县的一工地上,被当时湘军保安团抓了壮丁,从此开始了他数年的戎马生涯……在结束了徐蚌战役后,人所共知的原因 ,伯父于1949年去了台湾。从此,渺无音讯,天各一方。 怀着对家乡的思念,对亲人的挂念,伯父朝思暮想期望与家人团圆,期望能知道妻子及父母弟妹的情况。可是,这个愿望几十年都没有实现………到了伯父48岁那年,在台湾结识了美丽善良,温柔贤惠的庄妈妈。他才建立了一个迟到而温馨家,那一年伯母才18岁。所以伯父在同龄人得孙的时候,他才有自己的孩子。1983年元旦,我和法生在徐州结婚后,第一次来到他的家乡湖南廖家坪,来到这个土坯瓦砾还没有通电的土房子。要不是恋爱时告诉我,他家乡偏避且穷,还流传着“有女不嫁廖家坪,水来水去磨死人”的思想准备,我该晕倒了。一路上,我们是乘了火车乘汽车,再乘轮船、沿着注入洞庭湖的澧水,再经注入澧水的道溪河,来到道溪河岸边的大岩厂集镇。再走了大概六、七里路,非常疲惫的来到了廖平村的家。见到了家人,认识了公婆和弟妹。已经八十年代了,这里仿佛被时间凝固。经过旅途的颠簸后,走在泥泞的只能容纳一双脚的小土路上。当时我真的佩服这里的人们,竟然能够在这样的小路上来回自如的骑自行车,推独轮车。丝毫不介意旁边的杂草和雨后的泥泞。过了几天,我第一次见到了易善华叔叔。这时,我也才得知法生的胞弟法本,过继给了易善华叔叔。过了很久,知道了易善华叔叔有个哥哥叫善荣,在台湾。那年,易善华叔叔为了我们结婚,他从家里挑了一大担谷子作为贺礼。他廋小的身材和两只大的箩筐形成一个不协调的比例,看了让人心疼。他朴实,善良,淳朴而亲切的形象从此深深的印在我的脑海。隔着一条道河,我们乘小船去叔叔家做客。那满地的杂草,在雨后十分难行,初春的中午,顶着烈日,拿着东西,身上的衣服脱也不是,穿也不是,总之是艰难而行。就这样,我们深一脚,浅一脚的向他家走去…远远的就看见在地头上站着一个人,犹如一尊雕像,一动不动。看样子,已经在那里很久了。走近一看,哦!原来是易善华叔叔已经在村口等着我们。婶娘体型微胖,一头黑黑的头发显得格外亲切,忙里忙外的热情招呼我们。在她家,我第一次知道这里的风俗:来了亲人、贵客,主人要给他们每个人煮三个鸡蛋拌红糖,称之为“压茶”垫底,解饥洗尘,非吃不可。那时候,他们唯一的儿子,也是我们的胞弟,还很小,在院子里玩。我记得他们家的土房子不大,在堂屋的上面有一个用木头搭起的隔断,似乎就是半个阁楼。在等待吃饭的间隙,只见叔叔环顾左右,确定没有外人的时候,才拿来一个竹梯并迅速的爬到这个阁楼上,从上面拿下来一包东西。这个东西是用一块布层层包裹着的,叔叔把外门关好,借助于微弱的余光,从他怀里取出这个东西,放在地上,再把外面包着的布层层展。哇!一张孙中山的正面像呈现在眼前。又打开一个纸包,里面有一张小照,黑白的,是一个威武帅气的着国名党军服的军人照片,叔叔小声说,这是我哥哥 ,现在在台湾,我们失联几十年了不知他现在是否还在………我好想他啊!说着,眼泪顺着他苍老的面颊流了下来…!叔叔说:“法生,小徐,你们是有能力的人,用心帮我找找,在我有生之年,要是能够见上他一面……我死而无憾啊……”
      1983年距离我们国家的文革已经过去近20年。1966年发起的文化大革命在10年的时间里,这种凡是与港台有联系和保存这些东西的人和事,都要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我看到叔叔保存下来的这张照片后就很奇怪的问叔叔:“你是怎么保存下来的”?还有那张已经泛黄但保存完好的孙中山画像,那看上去都有四五十年的历史了。
         易善华叔叔听到我这样问他,他低着头,眼睛看着这两张他用生命保护着的画和照片说:哎!“用命…”。是的,那时,易善华叔叔的确是用生命在保护着这个他生命中,最重要的哥哥的照片和孙中山的画像!我们都知道,当时叔叔真是冒着生命危险来保存这个东西,听说他当时东掖西藏好几处。一旦被发现,那可是犯了通敌的大罪。历史划过的轨迹很快被淹没在尘埃之中。伴随着文革的结束和改革开放的进程,现在的人们谁还记得那时的疯狂。肯定会不能理解,也不会相信。但是,那时候的这些事,却都是真的!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大概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我们国家已经进入了改革开放的鼎盛时期,与港台的联系也紧密起来,有多个渠道,大陆与台湾纷纷有了信件的互通和联系,都在寻找自己的亲人。伯父易善荣在接受前几次没有联系上的教训,又通过在香港和日本的朋友与远在大陆的亲人继续联系。他的信件用繁体正楷写下了他父亲和弟弟的名字,地址仍然是几十年前我们早已经废弃的地名。在人民公社早已经取代了的原来地名的时候,这封从日本的朋友那里寄来的信件引起了公社邮局的重视。苍天不负有心人,伯父终于和弟弟易善华联系上了!我们的伯父易善荣,被抓壮丁时,文化水平是国小未毕业,也就是小学还没有毕业。当时,他是家中的长子,还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由于他母亲家,也就是周家没有继承人,所以就过继给周家顶门立户。当时1947年国民党在湖南抓壮丁的时候,国民党有政策,凡是家中有两个男儿就要抽一个送去当兵,被抓壮丁也算,有了当兵的家庭,就可以免除其他弟弟再去当兵。伯父被抓壮丁后,在登记姓名的时候,沉思了很久,当时伯父已经是周家的人,名字也是周家的名字。怎么办?这时,他想起了自己易家的两个弟弟和妹妹,如何报名字?伯父真是有头脑,他当机立断,果断的把姓名写成曾用名易善荣。
这样就免除了家里的两个弟弟当兵的可能。使两个弟弟逃离战火浴血之中。战争的残酷我无需过多赘述,因为我的父亲也是当兵的,他们在淮海战役中可能有过交集。因为伯父所说的徐蚌之战,就是我们说的淮海战役,所以在此我不多言。伯父幸运的是从当兵开始,就担任炮兵,在前沿阵地上冲杀的永远都是步兵,炮兵是在后面的,距前沿有一个射程的距离,所以他能够身体无恙的顺利到达台湾…。金门是距离我们大陆最近的岛屿。不用望远镜用肉眼都能够看得见。多年来我们炮击金门是几十年都例行的惯例,伯父去台湾后依然是炮兵。所以在金门执行了四次为期两年多的任务。就这样炮兵的生涯中,在金门就是近十年。伯父的过人之处是,他从一个小学都没有毕业的人,在当兵的时候,一直在不断努力学习,努力的吸取知识,奋发图强,成长为一个有知识,有涵养,有水平,有理想,更具有传统美德的承上启下的一代令人敬佩的人。几十年后伯父结束了军界任职,转入管理老兵的行政部门工作,直至65岁退休。与大陆的亲人联系上后,伯父来到了家乡,来到了他魂梦数年,牵肠挂肚的亲人面前。数不尽的乡愁,诉不完的牵挂,道出了游子一颗赤诚的爱国,爱家,爱亲人的心。九十年代初,伯父在大陆家乡的妻子还在世,她在等待数年伯父渺无音讯时候,改嫁他人,唯一的女儿在那个战乱的年代早已夭折。他们再次聚首,实属不宜,也许冥冥之中上有天意,在几十年后的相聚不久这位伯母就去世了。当在台湾的伯父听到此讯后,已经无力承担这生死离别的痛苦,默默的祈祷这位与之有过结发之妻的老人,一路走好…!今年7月,伯父以他92岁高龄第九次来大陆探亲,冒着酷暑,宴请家乡的亲人。拳拳赤子之情令人敬佩!伯父这次带来了儿子,孙子,来家乡认祖归宗,把对家乡这片热土的热爱,传承给后人,让子孙代代铭记祖国,铭记这血肉相连的骨肉之情…!伯父慈祥的面容和对我们的教导,我们将永记在心!我们期待着,伯父带着他的家小,来大陆再次相聚!

2017年8月26 于徐州寓所
(图片提供:张儒湘)
mmexport1609639711805.jpg
mmexport1610190976021.jpg
mmexport1610191084694.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19:50:2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9 20:16:5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写得可观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0 14:04:33 | 显示全部楼层
美好文章,老人高尚,图文分开,也是式样!!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0 15:3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佳作,欣赏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10 19:34: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8:37 , Processed in 0.036462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