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陈希奇 于 2021-1-17 11:55 编辑
怎么点燃蜡烛?
怎么点燃蜡烛?这个问题看起来有些莫名其妙,本不该是个问题,用火柴或打火机点燃不就行了吧。可越来越现代化的社会发展到今天,却真的成了问题。
话还得从头说起。2020年的最后一天,上海闵行区气温降到零下7度,母亲家多年不曾冰冻过的自来水管冻住了,没了水,当然很不方便。第二天,我让儿子开车早点过来,和我一起去接奶奶,因为是元旦节,十点来钟,儿子一家四口都过来了。
然后我和儿子去接母亲,节假日不堵车,二十多分钟便到了。把母亲接到我家时,老伴已经做了很多好菜。一是92岁高龄的老母亲已经好几年没来过我家了,二是四代同堂一起过元旦节亦是件大喜事。为了吃得好一点、热一点,前几天从网上买的几个蜡烛加热炉正好派上用场,把炉子架上,拿出几个小铝盒蜡烛。老伴问:“怎么点燃,一无火柴,二无打火机,总不能拿到液化气灶台点吧?”我说:“稍等,记得家里应该有盒火柴的。”
找了好几个抽屉,终于找到了那盒多年前的火柴。那还是我在公司上班时,正月初几里公司老总到办公室发红包,在红包里面夹带了一小盒火柴,寓意众人拾柴火焰高,公司生意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兴旺。
母亲看到这盒火柴忙说:“让我看看”。老人家左看右看,这火柴比传统火柴制作精美、结实很多,稍长一点,薄一点,窄一点。她推出匣子一看不禁啊了一声:“怕只有十几根啰,这么少”。拿出一根火柴,头是红色的,想亲自试一下,问我在哪里划。我一看火柴盒,两侧没有黑色的磷面,都是花纹,而有一侧的花纹有所不同,我猜测这边可以划燃。母亲轻轻地划了一下,嗤的一声,火柴头便点着了,接着把小蜡烛也点燃了。然后,我把盛满菜肴的盘子架在蜡烛炉上,一会便开始冒热气,鼓小泡泡,吃起来热乎乎的,真好吃。 我想,要是找不到这盒小火柴,真的只能另想办法到燃气灶上去点火了。说实话,现今社会家里如果没人抽烟,没有火柴,没有打火机也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因为现在烧菜用燃气灶、电高压锅、电蒸锅,煮饭用电饭煲,点灯按开关,烧热水打开龙头,喝开水用电水壶、饮水机,空调、电热地毯按遥控器,取暖器、散热片接通电源。生火、煮饭、炒菜、烧热水、烧开水、防寒、取暖哪一样都用不着火柴、打火机之类的点火工具了。 然而,要是在过去,每天都离不开点火工具。记得几十年前家住农村时,灶孔上面总是放着一两盒火柴,抽屉里还有几盒备用。之所以放在灶孔上方,一是用起来方便,每餐烧菜煮饭都必须生火。二是防潮,那时的火柴质量不如现在好,稍受点潮就不易划燃,就是将火柴盒两侧的磷面划破,火柴头划掉也不行,往往要划上好几根火柴才能划燃。 那时,除了做饭需要,还有点灯也少不了,因为都是煤油灯,必须用火柴点,或者晚上做饭时用柴火棍在灶孔点燃后再点灯。还有,就是抽烟的人也得随身携带火柴,不然烟瘾来了无法吸烟。 更重要的是冬季烧火取暖,那时南方的农村,修建房屋根本就不考虑防寒保暖的问题。一到冬季,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生火取暖,要把柴火点燃当然少不了火柴。 我清楚的记得,那时的火柴2分钱一盒,一盒有好几十根,比现在的小盒多多了。说它便宜也不便宜,说它贵也不算贵。那时在生产队出一天工,全公社工价最低的生产队只有5分钱,最高的生产队4角8分钱。因此,火柴虽然只有2分钱一盒,也不是随便买随便用的。记得很多时候很多人也是不常用火柴的。我家大伯、二伯,他们几个都抽烟,一根旱烟袋抽自己栽种的切得很细的烟丝,将烟袋锅里塞得满满的,冬天伸到火炉里,靠近熊熊燃烧的火苗,或者仍然通红的火烾上,叭嗒、叭嗒地吸几口,烟丝便点燃了。 到了夏天,还有春秋季节,伯伯们抽烟,也很少使用火柴。他们用毛边纸卷成纸卷,两手搓到松紧适度,将一头在明火上点燃,一口气吹灭火苗,使之慢慢燃烧。点烟时,猛的一小口吹燃,将纸卷伸到烟袋锅前,叭嗒、叭嗒吸两口,点燃烟丝后将火苗吹灭。如此反复,抽几袋后,再将纸卷完全熄灭,留着下次再用。 大概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吧,农村中已有少数人用上了火石钢轮打火机,火石、汽油用完后可以自己换,一个打火机可以用好几年。再是抽旱烟袋的逐渐减少,抽自卷喇叭筒和机卷香烟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以后防风的、一次性的各种各样的打火机不断出现,抽烟人使用火柴的比例也越来越少了。 社会发展到现在,火柴不仅种类多,而且用途也多了起来。就种类而言,普通火柴就有木梗火柴、蜡纸梗火柴、书式火柴;特种火柴有抗风防水火柴、高温火柴、信号火柴、多次燃烧火柴、感光火柴。就用途而言,除了生火,还可以用于焊接、信号联络、代替闪光灯等。同样,打火机更是种类繁多,用途广泛。 传说人工取火的发明者为燧人氏,是他结束了远古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开创了华夏文明。被奉为火神,尊称燧皇。先秦古籍《韩非子五蠹》已有明确记载:“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据说火柴最早是由南北朝时期的后妃和官女们发明的,当然不是现代意义的火柴。后来传入欧洲,一些欧洲人在中国火柴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发展,成为现代火柴。一开始,中国人称之为“洋火”。后因民国时期至解放后,中国建成了很多火柴厂,自己生产火柴,才逐渐改称火柴。 仔细思之,在漫长的人类社会,火的作用无非是发热发光。对于普通家庭来说,主要是将生的东西煮熟,将寒冷变得温暖,在黑暗中见到光明。而对于社会群体乃至国家层面来说,由火而产生的光和热的作用更是无法计数。如果我们每个人在使用火的过程中都学习一点火的作用,让自己有一分热发一分热,有一份光发一份光,我们的国家一定会变得无比富强,无比伟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