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57|回复: 2

傅衣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 (六)效命村官(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2-23 13:31: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毛自银 于 2016-2-24 21:30 编辑

傅衣均回忆录《风雨人生路》
(六)效命村官(下)
      
       就在机埠竣工扫尾战的时候,1986年11月10日,中午时分,乡办渔场负责人龚德金,作为乡党委派到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的联络员,传达乡里决定:“本月13号全乡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要结束。”我忽然想起村里工作一晃十三四年,党员中有从部队复员退伍的,有从工厂回村的。我不能再在这个台阶上久呆,别人不会比我差,我决定向乡党委陈述我的意见。我要把这个位子让出来。走进党委办,见到蔡书记讲明缘由后,他勉强答应了我的辞职请求。至于安排到一个什么乡直单位,他要我讲真实想法,当然我也讲了心里话。最后他说:“安排你到企业办任总支书记,在我调离道河之前,是否还调动一下再说。”像这样贴心的领导,推心置腹,体贴关怀,我十分知足了。我也推荐了本村下届支书的候选人,党委派人和这位候选人谈过话。13日,我按党委的意思给全村党员做好工作,新的一届支委会班子一选成功。下面是我在新的一届党支部选举成功后的发言:

      各位党员及到会的同志们:
      感谢各位和全村父老信任,本人原任大队长兼副书记两年,后接任金鸭村党支部书记已13年。在最近一届的两年里,村党支部在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大家团结一致,在新的历史阶段,在经济体制改革和两个文明建设中,做了应该做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和宝贵的经验,这主要是:
      一、带头尝试,稳定发展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挖掘了劳动潜力和生产潜力,增强了物质财富。在宣传执行中央(79)75号文件,以及几个中央1号文件的同时,积极抓好责任制的落实。支委、村干从自己的承包田地,到包组包产包户办点,致使广大农户吃下定心丸。责任田成了各家各户群众心里的命根子,发家致富的发源地。自主经营,初步掌握了一套生产技术,从种子选定,到浸种育秧,田间管理,涌现了一大批先进生产者和生产模范,水田山地一寸不闲。春收、早晚稻和秋杂项项季季齐头并进,今年又是一个大丰收,从1984年起,我们卖粮食要开后门,可以说解决了几十年,几百年来的一个大问题——温饱问题。农户从破陋的土砖房逐步搬进了新修的砖瓦房和小楼房,这是党的富民政策的体现,也是同志们带领群众用双手双肩扛出来的成果。有些农户,家中有劳力,把剩余劳动力和时间用于外出打工,这个形式会更好。
      二、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全村搞了几项基本建设,逐步在改变生产生活条件。修机埠,牵高低压,最能体现干群团结一致,体现集体的智慧和力量。也说明群众受益的事,群众拥护的事就可以大胆去干。“三•八”水库没有完工,等全乡打突击,恐怕难等了。但我们一个村苦干了几年,库容增大了。虽然不能全村受益,但可以解决两三个组的干旱问题。各组相应的修了几口当家堰。各组各户扩一些棉田,干旱问题比前些年损失就会少一些。前几年,修了一栋村部,把合作医疗站、加工厂、代销店集中起来,方便群众。这些工作都是大家干的,群众干的,也是形势逼出来的。
      三、两年来,我们圆满完成了县、乡两级各项上交粮款,还清了农户个人新贷款,老贷款也不多了。出现了一批先进模范农户。有的亩产粮食上吨,有的人均生产花生几百斤,副产品收入超过主产品收入。丰收了,不忘国家,继续努力,更上一层楼。
      四、计划生育工作,青妇民兵工作,调解工作也随着责任制的改变而顺利的,向着有利、平衡方面发展。调解工作,做到有矛盾不上交。
      五、几年的村级财务账目经过了乡里审计,每次审计村组都有代表参加,没有什么问题。村里的干部都不欠国家贷款,不欠提留,不欠村里的钱。近几年的误工补贴都是按乡政府规定,没有超过。应得补贴最高的支部书记,一年也只能补390元。两项工程的账目,一项是办高低压,经费是彭经暑和彭经贵两同志经管,总支出为23762.86元。其中村上间伐筹款15762.86元,农户提留8000元。另一项是二级机埠,因还有扫尾工程,没有竣工,现在收入是国家贷款5万元,国家投资5万元,乡政府同意解决0.7万元,估计总造价在10万元左右。争取向国家申请投资,决心不向农户收款,账目是我经管的,竣工后,我会回来,向大家交清账目。
     六、几点体会,村里的工作,要靠支、村委一班人的团结,要互相谅解,不可互相拆台。党员干部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不能盛气凌人,动不动就批评指责。群众要爱护自己选出来的干部,服从安排和指挥。社会靠一代代人推进,历史靠一代代人谱写。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靠我们同心同德,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做一个无愧于子孙后代、无愧于时代,做一个比前人更艰苦、更光荣的人。最后,祝大家在新一届党支部的领导下,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在离开金鸭村的时候,我特地拜访了我村的两位前届书记,一位是陈本协同志;一位是陈克林同志。我对他俩在我工作的十多年里,他们对我的工作的支持和关心,表示了衷心的感谢;也检讨了我个人工作中未能尽职尽力的很多不足的地方。特别是希望他俩谅解的,是对他们的关心、照顾不够。
      说到陈本协同志,我记得他在一次忆苦思甜的会上说过他个人的身世。他生于1932年,原姓张,旧社会家里很穷,是在襁褓中被送到陈家的,爱人很小也是送到陈家的。陈家并不富裕,一家人一直住在两间茅屋里,到七十年代才慢慢好起来。夫妻双双相依为命,抚养四男二女成家立业。2002年他因一场灾祸不幸逝世,享年69岁。
      陈本协同志只念过小学二年级。1949年参加工作,从当民兵、互助组长、初级社长、高级社长一路走来。1957年到1958年,他是金鸭最先入党的老党员,金鸭第一届党支部书记,1958年成立中心高级农业社后转入人民公社,此后改为中心大队,当时我们村只有他和陈克顺、彭培如、陈克林、辛继香、辛继春、辛继兰等八名党员。“四清”以前,其中一名因刑事开除党籍,只有7名党员。1959年,中心、鹿山、虎山三大队合为鹿山大队党总支,陈本协同志任党总支副书记,在虎山5组办公。 1961年又分成三个大队,我们中心大队改为金鸭大队,陈任金鸭大队党支部书记。在那艰苦的时代,他凭着对党的一片忠诚摸索前进,文化有限,虚心学习,他的特点是对人和气,善于做思想工作,关心他人,从不高声大嗓发脾气。我是他提拔到大队工作并担任民办教师的。我刚任民办教师时,他就教导我说:“任何工作不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现成饭吃,要苦干实干。”在往后一段时间里,可以说他和我经常是并行并走。晚上会议多,我胆小怕走夜路,他每次都送我走过一段山湾坟地多的路程。由于他的关心重视,因此在没有教室、黑板、课桌的情况下,大队办起了民办小学。他积极落实“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各生产队修建队屋,搞小型基本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兴办林场,学习雷锋、学习大寨,在他的领导下,全大队群众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为集体无私作奉献的好人好事层出不穷。1966年组织上原安排他随石门分团赴石门参加“四清”,后因工作需要,到公社组建岩厂,成立企业公司建筑队,还在公社杉林场任过场长,1975年回大队任代理支书。他对大队基层工作和乡镇企业、林业建设有过重大贡献。
       陈克林同志,1965年到常德蒿子港参加过“社教”工作队。1966年任金鸭村党支部书记。十年“文革”中,做到了坚持革命生产两不误。说实在话,他是一个常抓生产实际工作的,对运动怎么管,主要保障本地不乱。我们大队在那时,两派并未形成。有段时间,公社两派的头面人物,被巡回下大队批判,到了我们大队,不罚跪,更不捆绑。
      
    “文革”结束后,公社有个名叫任祖柱的党委委员说:“金鸭党支部陈克林同志做得稳当,处事妥当,没给后来的管事者留麻烦。”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艰苦朴素,为人正派的作风过得硬。1971年他参加县里三级干部会回队后跟我说,这次会议除了会议精神赚了大钱外,个人的口袋赚了贰分钱。他很少吸烟,开会前,他怕在会上打瞌睡,事先自己卷了两包“哪叭筒”,来去过河有凭证报销,在会场上捡到了贰分钱,又不好上交,就带回来了。这足以说明他节约,从不乱花钱。我任支书后,他在大队分管棉花生产、牲猪发展。每年年终结误工补贴时,他都参加,不允许大队干部拖欠短款。欠帐的都带钱还帐结清帐。他所分管的棉花、牲猪工作年年在乡里都是先进。随时都知道牲猪的上交、存栏数以及没有养猪的空白户,对空白户想办法为他们贷款养猪,走共同富裕之路。1980年,全县投入枝柳铁路的修建,他代表金鸭前去工地慰问。因路途远未搭到班车,到王家厂去他居然步行。因行走太急,走到工地,面色苍白,几乎休克,幸被虎山村一村民发现,经过一段时间用民间土法诊疗,后转送到鹿山村工地,才到他姐夫彭德柱的工棚,安排休息,又找当地医生治疗,方才康复。
      1980年年底,各生产队要搞分配兑现,要保证进钱户能进到钱,人多劳少的农户要将实物超支款交齐,我是支书,要带头交超支款,生产队所分到户的农副产品都是按国家规定的计划价格到户,比市场上要低得多,就连鱼肉之类的,生产队分到户的价格比市场上要低一半左右。那一年,我们生产队几个堰塘养的鱼养得好,我家分得了几十斤鱼,我准备将鱼全部出售市场,再将钱交超支款。他知道后,特地到我家称走20斤鱼,以高于市场的价钱付给我一百元钱。第二天,在全大队分配兑现的大会上,我用这100元钱带头交了超支款,在全村产生了相当积极的影响。
      从1957年起,我们三届支书总共任职三十年。陈本协同志是第一届,可称是“跃进、艰苦”的年代,第二届是陈克林同志,他是稳定、渐进的年代。我任职的这些年,可算维持、联产的年代吧!
      1983年6月,道河乡政府副乡长周郁平突然到我村召开党员、村组干部会,宣布上级精简村干部的通知,按照党委、政府的通知,宣布了陈克林同志因年龄原因作为村干部退休,我事先真的不知道,听到宣布他精简后,我真的止不住哭了,在那么多人的面前,我没有顾及自己的尊严!我深为惋惜和不舍,一个多好的老干部就这样离开了他苦心孤诣操持的深为群众拥戴的工作岗位!思索良久,我还是遵从“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年老了就要退下来让年轻人干的党的规矩,不再说什么!后来,党支部安排陈克林老人为村里送报,也可听到、看到全村的民情,及时为党支部反映情况。他仍然做得很好,他的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不欠公家和个人一分钱,为人正派的作风与精神,至今仍在我心中不时泛起阵阵涟漪,不由自主地对他那种克己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又是一阵阵景仰和敬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2-24 20:44:30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可以把字大一些哦,我都看不太清楚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2-24 21:22:17 | 显示全部楼层
付蝶 发表于 2016-2-24 20:44
老师可以把字大一些哦,我都看不太清楚了。

是,我改!我代作者感谢您的关注和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2 02:27 , Processed in 0.03241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