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761|回复: 28

崎岖的小学之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1-27 17: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西岭雪1 于 2021-1-27 17:25 编辑

171604w0k2qzbkwfbbfjfk.jpg

小学毕业的我


你们会不相信:小学六年,我因为各种原因,五次转学 ,读了五个学校。什么原因?看官听我慢慢道来!


在发蒙的学校读了三年
    1946年春节后,发蒙读书。那时,我还不到五岁半。
    在家里,我是老大 ,前面有过一个哥哥和姐姐 ,都是不到一岁就夭折了。所以,爸妈对我都看得很重,出生后,就带有项圈,手圈和脚圈;带上这些圈就不会走了。还按当时的习俗:为了好养,就把我当作女孩子打扮,梳了一个小辫子,耳朵还打了一个洞带耳环。
由于年纪小,我就在就近的小学报名读书。
    那时   ,是民国35年,民国时期,国民党的教育体制,我们市区是三个镇(启明镇,沅安镇,长庚镇)每个镇有一个中心小学(完小)每个保有一个初级小学,这是公办的,镇长保长都兼校长。另外,市区还有私立学校:教堂办的小学有三德(现在的卫门口小学)懿德(在南碈附近,后来撤消了);各地来常德经商的同业公会办的会馆学校:江西人办的豫章小学,长沙人办的长郡,湖北人办的首义,江苏安徽人办的苏皖和山西陕西人办的山陕;回族人办了一个清真完小(现在的东升小学)船民在南站办了一个驳划小学。这就是民国时期常德市区的小学基本慨况。
    这些私立学校 ,解放后,都合并改为公立:长郡,首义 ,山陕合并为高山街完小,苏皖改为百街口完小,豫章小学改为大河街完小 ,三德改为卫门口完小,清真完小改为东升小学 ,驳划改为五完小。
    我发蒙读书的学校是启明镇第三保国民初级小学。这个学校也就只有两个教室四个班,百把个学生四个老师。两个班一个教室,这个班上课时那个班就自习;教室条件很差,窗户都是大扇的 ,一个一个小格子,糊上皮子(半透明)夏天 ,天气热,就不安窗户;冬季天冷安上窗户 ,教室里漆黑。课坐也是稀乱的。
    我母亲带我报到缴费后就走了,我们那天也没有正式上课  ,大家领书后就到操场上玩。同学们看到我奇装异服男不男女不女的,年纪又小,就纷纷开我的玩笑:有的扯我的辫子,有的拉我的项圈,有的踩我脚圈的铃铛。我只得躲回教室。放学后回到家里 ,非要妈妈给我剃头,拿掉手圈脚圈,不然 ,我第二天就不上学了!母亲马上就照办了。
     第二天  ,在我家做事的表哥(我妈亲侄儿)自告奋勇的要送我上学。我们俩来到学校,同学们很多都到操场准备朝会。表哥牵着我走到操坪前正中;只见表哥拍了几下巴掌   ,要同学们注意。他说:”我表弟在这里读书,年纪最小个子也最小,昨天,有人欺负他;我今天给同学们讲明白,他是我亲表弟,我在他家做事,他也就是我的大少爷,今后 ,谁敢欺负他。你们看到!”接着,他从口袋里拿出一块砖头,就朝自己额头上一下,眼看就冒出血来。他说:“谁以后再欺负我家大少爷,老子就打破他的脑壳。”接着,他又从口袋里拿出一把烟丝在额头上一抹,也就止住血了。一些同学都被他吓住了。老师接到出来打圆场,要同学们今后不许欺负小同学。
    这个学校虽然条件不好,但是,学习还是抓得很紧!每天早上,一个老师早早坐在教室门口,每个同学都要背诵昨天的课文,背不来的就当场打手板。有个同学天天挨打,就不来读书了。每个周末 ,在操场集合听老师点评纪律,每次都会找出一两个最调皮的学生,要他们扑在长板凳子上 ,老师就打他的屁股。在那里读书,我还加入了中国儿童童子军,童子军服装是米黄色短袖上衣和中长裤及船形帽和一根齐耳木棍。那是4月4日的儿童节发的!。

四年一期转读山陕小学
   在三保校读了三年书,个人也有八岁了,总想进入条件好点的学校。1949年春节 ,在常青街一个亲戚家拜年,发现吉春堂药店对面的山陕小学,学校只有一条小巷通大街,走过小巷,才是一排教室 ,教室后面一个礼堂,操场就靠近城墙了。真是闹市中的一片净土!教室的窗户都是现代化的,课坐都有八成新,教室里,真的窗明几净。学校是山西陕西两省商会办的,有经济实力,不收学费。我们插班,要看它的四年一期有几个空位(有几个转学出去的才补进几个)。我还是报名了。入学考试我记得是一个下雨的上午 ,应考的有三四十人。考后几天,学校发榜,只录取五人,我榜上有名。
    这个学校教学条件好  ,师资力量强,又在闹市区,还不收学费。这学期 ,学校还组织了一次到河洑的春游。我们沿公路走向目的地,总想看到一部汽车(当时,市内不走汽车,像我们那时候,还从来没有看到过汽车,哥们,我到15岁参加工作才第一次坐上木炭汽车离开常德!)。一直走到河洑才看到一部开往常德北站的客车。返途,我们开始沿着大堤走,走过犀牛口,看到临河的堤坡上有一个很大滴铁牛坐在那儿,两眼望着上游!同学们都好奇的围浓去。因为,之前就听到老师讲过,常德地理位置名言:“上有犀牛把口,下有老龙沉潭 ,前有金鸡报晓 ,后有梁山靠背”。又听老师讲过:“这个铁牛过去会叫,后来,被外国佬盗走了铁牛里面的宝,现在不会叫了。”有的同学拿着棍子击打铁牛  ,果然不会叫了。大家都很恨那些盗宝的外国人。一个个恨恨而走开。看过铁牛,跟着大堤走了一段,我们就下堤在盛开的油菜花丛中漫步,一路跳跳蹦蹦,说说笑笑的走回到学校。(1953年我在四中组织的旅游河洑就再也没有看到铁牛了)

读四年二期每天要步行10多里路
    在山陕读完四年一期,常德就解放了。母亲就同我讲:“解放军才进城,国民党的飞机经常来,又怕空袭。我们都被日本佬炸怕了。山陕在闹市区,就怕飞机炸。还是换一个偏僻的学校吧!”
根据母亲的意见,四年二期我就又投考设在现六中地点的启明镇中心学校。那时,那个地方就很偏僻,周围都是农田,已经人烟稀少了。我们走到那个学校有好远呢?要走好久呢?当时,我家住在东门中东湖巷临大街,我要走过永安街,上个坡出东门城门,走一铺街,二铺街到南碈(那时还未修)经过三铺街,水巷口到四铺街,广德医院到五铺街,走过一段从南面的一个小巷子走进才到学校。解放初期 ,市里街道狭窄,曲曲弯弯,那个时候走的那段路比现在走寛直的大道里程就要远的多。每天都是一路小跑,赶到学校 ,不会少于半个小时。这学期,我们遇到新中国成立的大庆。10月1日,市里通知我们 要举行提灯晚会,我们是市里大的中心学校,必定要参加。同学们要穿上白下蓝的衣服 ,统一在设在衣巷子(现在常德饭店后面)的沅安镇中心学校集合。当时,我没有白衬衣,硬是逼着我妈妈扯布赶做,才使我能够如期参加了市里热闹非凡的提灯晚会。我们都是举着彩色小旗,一些大人都是举着五角星的彩灯参加庆祝晚会后又游行。
五年一期入了队,五年二期给志愿军叔叔写过慰问信
1950年过完春节我就要读五年一期。我同妈妈商量,那个启明镇中心学校太远了,我走得很吃亏。要选一个就近的学习。这样,就选我们街对面的私立成章小学。这是一个地主办的学校。在那里,我过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六一儿童节,在那天,我参加了 常德市举办的少儿队集体宣誓仪式,成了新中国第一批队员。我当选为付小对长,游行时,走在小队的最后面。晚上,市里又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包糖果和点心。那个时候,生活水平很低,享受到如此待遇,真让我们无比高兴。
    读完五一,学校校长被抓回农村参加土改,学校也就关闭了。五二开学前,我看到了豫章小学招生广告,招五二插班生六人,这个学校是江西会馆办的,免收学费,我就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我又考上了设在大河街的豫章小学。每天,我又出东门城门,翻过大堤,下堤走打铁街,阿始巷,进大河街往西走不远就到了豫章小学。这个学校有一幢两层楼的教学楼和一个操场 ,背靠大堤。在这里读书时,恰逢抗美援朝捐献活动。我们学校很多学生都是大河街的一些大老板子女 ,他们很有钱,慷慨的捐献,一个小小的豫章小学居然获得全市小学捐献第一名,市里要我们学校代表全市学生向志愿军叔叔写一封慰问信。当时,我正好获得学校举办的作文比赛第一名,这样写信的任务就无可厚非的落在我的肩上。

在山陕小学小学毕业
    1951年春节后,就要读六年级了。老娘又同我说:“开春后,雨水多,大河街每年都要进几次洪水,这样,影响学习。天天上学 ,有时要趟水,也不安全。还是换一个学校吧!”我看母亲说得有道理,又想起了山陕学校;还是回山陕学校吧!母亲也赞同。这样,我就又报考山陕,自然,考上了。在那里,顺利的读完六年级。小学六年,我因为各种原因,五次转学 ,读了五个学校,1952年元月我终于小学毕业了!
     1952年春节后,就要考初中。就从我们那一期起,全国取消春季招生,统一实现秋季招生;又从那时起,中学大学实行统一招生统一考试后统一录取。大中学不再自主招生。小学也实行按地域划定定向招生。
     我们是春季招生的最后一批学生,那一期初中招生,当时的省立四中(现常德市一中),就按省里规定,不在春季招生;但是 ,像我们那批小学毕业生不少。市区就只有当时的市立中学(现在的二中)和市女中(现在的七中)和几个私立中学:明义,白云,渔夫,求实(后来的四中,六中,五中,三中)招生。一个学校招一个班,那一期 全市初中招生就只招6个班。我不知道当时市区我们那一届有多少小学毕业生,还有临近各县流入不少。我们那一期考进初中的难度可想而知。我们山陕,我知道的就是我和胡玉成考进了明义中学。

     过去,我在网上发过一个帖子  ,谈起在山陕学校高小毕业。想不到引起市里一个学者非议:他在网上晒出其在档案馆查出的山陕初级小学的资料,说明山陕初小怎么会有高小毕业生。当时 ,我在网上说明,七一机戒厂胡玉成,他同我一块从山陕小学毕业,一块考进明义中学,一块从常德市四中初中毕业。胡玉成现在是七一机械厂总工程师,那个总工可不是一些不知名的小厂搞技术的 一个人搞技术也在名片上写的总工程师。他领导着一个工程师团队在七一厂科技楼为全厂扩大新品种打入市场精心绘图设计,他们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给七一带来了十年辉煌。他也因此被评为全国劳模。我告诉这位学者,你可以打电话问问他,是不是山陕学校只是山陕初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7 19: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实在、详细、珍贵的的回忆,让人们知道了建国前后常德市(武陵区)小学教育的状况,
回复 支持 1 反对 0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8:16:5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从小学就开始了漫长崎岖的求学之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7 19:26:1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7 19:29:2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好文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1-27 19: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保存启蒙时的照片的人不多。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9: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应运 发表于 2021-1-27 19:26
欣赏佳帖,为您点赞!

谢谢老师首席顶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19:59:15 | 显示全部楼层
夏应运 发表于 2021-1-27 19:29
欣赏佳帖,好文章,为您点赞!

谢谢老师点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0:0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21-1-27 19:43
非常实在、详细、珍贵的的回忆,让人们知道了建国前后常德市(武陵区)小学教育的状况,

谢谢毛会长点评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1-27 20:0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毛先金 发表于 2021-1-27 19:44
能够保存启蒙时的照片的人不多。

呵呵!是小学毕业照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3 20:02 , Processed in 0.038689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