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回顾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概括起来我们有两个相辅相成的历史经验: 一是,计划与市场相得益彰的认识。试想,如果没有计划这一“功臣”,我们怎么会有政权的巩固?我们怎么会有社会主义改造的成功?我们怎么会有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推进?我们怎么会有“扬眉吐气”的那一天?试想,如果没有市场经济这一功臣,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怎么会发生历史性的伟大变化?经济建设怎么会上大台阶?人民生活怎么会上大台阶?综合国力怎么会上大台阶?在计划与市场的相互关系上,我们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认识过程,这就是“无所不包”的计划,到“看不见的手”的市场,到宏观间接调控下的市场。计划以市场为依托,市场以计划为指导,这是我们几十年实践经验的总结。 二是,高速与调整循环往复的教训。几十年的实践中,出现过令人振奋的高速,出现过逼人冷静的调整。两者相互交替,循环往复。为什么?原因是十分复杂的。其中,根本的一条是没有摆脱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的束缚。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有如下不良后果:物质投入贡献率高;投入产出率低;技术进步慢;资源浪费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人类生活在世界上,人与自然界存在着一对矛盾,一方面,人类的需要是无限的,不断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二方面,自然的资源是有限的。现在,人类能够取得的资源,基本上来自太阳系,甚至主要局限于地球。能量是守恒的,只可转换,不能无中生有。据科学家测算,石油可供开采几十年到一百年,而且在消耗时,同时又造成污染,破坏人类生存的空间。这一对矛盾如何解决呢?基本一条就是靠集约经营,将有限的资源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市场改革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