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75|回复: 6

青峰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2-21 20:2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李世平 于 2021-2-21 20:26 编辑

文图/李世平

青峰行

阳光明媚,父亲执意要去年轻时曾工作过原常德地区青峰煤矿看看,父亲是一个有情怀的人,按他的话说:“去玩一玩”,哈哈......九十五岁高龄的父亲用词还蛮轻松,殊不知我们要耽心很多。父亲说:“朝石门县官渡桥方向走,青峰煤矿就在附近”。父亲的记忆没错,我儿时寒暑假时常去煤矿玩,记忆里矿区厂部就在公路旁的山坡上。下高速后,我媳妇小心驾车行驶在去石门方向的公路上,越往前走道路越逶迤,或是溟溟之中的机缘,在县道012一交叉路口停下来问路旁店家大嫂,我道:“青峰煤矿怎么走?”大嫂手指一招牌“石门县夹山镇青峰村卫生室”说:“这就是”。没想到啊!昔日常德地区鼎鼎有名的大型国营煤矿在导航地图中地域名都没有了,仅有“青峰村”三字,还依稀留下可寻的痕迹。

微信图片_20210221195816.jpg

扶父亲下车,向大嫂说明来意,她招呼来老公杨师傅,又一个使我没想到的是,听到我说父亲的名字,杨师傅惊喜看着父亲,拉着他的手道:“李星辉呀,老领导,没有想到您这么高寿还来矿区看看,快坐!快坐!我十几岁时还给您老理过发呢”。父亲年高耳背,我估计没听到杨师傅说的什么,满脸笑容木木的望着他。杨师傅手舞足蹈的继续说道:“那时候您多年轻呀,头发往后梳着,身板挺直,经常穿着中山装,干净利落,走起路来昂首挺胸,很有领导派呀!哈哈......”杨师傅一边说着一边学着父亲当年走路的样子。父亲这次也许听清楚了他的说话,也跟着哈哈大笑起来。杨师傅已年过花甲,十岁开始学理发手艺,是当年是矿上的理发师傅。夫妻俩的热情感染了我,我不禁想起父亲曾说过的蹉跎岁月......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到七十年代初,正值造反有理的文化大革命中期,在地委机关工作的父亲“被赶出”了机关(被赶出三字是老父亲亲口说的),到五七干校学习劳动改造,一年后被重新安排在国企常德地区青峰煤矿担任矿长,四十刚出头,年轻力壮。父亲说如同古代官员“发配”,到山沟沟里去劳动。每星期一半的时间要下到七、八百米深的矿井去打眼、放炮、挖煤,和矿工同吃同劳动,让他记忆深刻的一次劳动,差点去见了马克思。刚到煤矿下井劳动,因为不懂煤层如有渗水,慢慢会使地下水涌出,要停上挖掘,赶紧躲开,不然会被水冲进出水坑道井溺水而死。他没离开,透水时下意识的往旁边壁面一大凹坑挪了一下,才幸免未被水冲走,这真应了古人的话:“大难不死 ,必有后福”。

“嘀!嘀!”公路上汽车的喇叭声响让我回过神来,打断了我的思绪。看到父亲侧着脸,杨师傅正在父亲的耳边说:“我再帮你理理发吧”,“好呀!好呀!正好要理一理了”老父亲说。杨师傅搀扶着父亲走向小卖部旁的小小理发铺,父亲慢慢地坐上杨师傅磨得油光发亮,锈迹斑驳的旧式理发转椅上,这一坐却相隔近半个世纪。

微信图片_20210221195828.jpg

不一会修剪好,正洗着头,忽然从门口进来一人,大着嗓门说:“谁是李矿长呀?”。在帮父亲洗头的杨师傅笑着往下努努嘴说:“嘿嘿,张医生来了,这不正洗着头呢”。我转过身看去,来人瘦小但很精神,个头不高,头戴鸭舌帽,从瘦瘦脸上的皱纹里可领略其饱尽风霜。

老父亲抬起洗净好的头来,看着叫张医生的来人,张医生凑近父亲说:“李矿长,你不认识我了?矿上的人都叫我张医生”,父亲摇了摇头说:“不记得了。”张医生接着大声说:“我可记得您,当时我在井下出了事故受伤,出院后我的耳朵聋了,您给我安排井上磅房工作,我不去。您又照顾我去了矿区医院中药房碾药”。我这才注意到称张医生的人两耳旁挂着一助听器,难怪说话声很大。张医生握着父亲的手说:“多亏您了,轻松的工作,我活到七十多岁呀,哈哈......”父亲听明白了说:“身体健康就好!年代太久,很多事情大多记不清了”。父亲笑了笑,拍了拍张医生的说:“我是不是很官僚?”然后转过身又坐在理发椅上,杨师傅继续帮父亲括胡子括脸。这时我和张医生聊了起来,张医生叫张顺发,今年七十有二了,原是井下矿工,因为受伤治愈后在矿区医院工作的缘故,矿上人都叫他“张医生”。他说“刚在外听人说矿区来了一老领导姓李,我猜可能是李星辉,我家住在半山腰上,就立马骑电动车从家里赶过来了,果然是。李矿长高寿八十多了吧?”我说:“今年九十又五了”。他竖着大拇指说“啊、啊!高寿!高寿!等会接到家里去坐坐吧”。这又使我没想到,听说矿上来了过去的老人,竟有骑着电动车从半山腰的家里赶过来看望,多少有点令人感动!

微信图片_20210221195833.jpg

杨师傅五十四年的手艺果然了得,理完发的父亲精神了,仿佛年轻了许多,父亲欣然接受了张医生的邀请,驱车来到他的家。张医生的家就在杨师傅的理发铺对面山的半山腰上,下车后父亲望了望四周,脸上忽然泛起疑惑,觉得此地他很眼熟,问了张医生,“这里就是您以前办公的矿区厂部所在地呀”张医生说。“怎么这里光透透的,就剩下你一家独门独户了呢?”父亲不解地问。

微信图片_20210221195837.jpg

曾记得小时候读书放假到矿上来看望父亲,厂部座东朝西,南北两边是矿工宿舍,球场、食堂兼大会堂,医院坐落在北边的一小山坡上,再往东北边远去的山腰上望,就是采煤的矿区一号井,黑煤堆成山。东面背靠着山的是矿区的办公所在地,全都是平房,错落的镶嵌在这大山腰上。向西很开阔,放眼望去,山那边是农村的层层梯田和三三二二的屋场,像是丢在大山深处的围棋子,万绿丛中透出黑瓦白墙,煞是好看。如今只是多了些屋场和二层小楼房,初春季节,房前屋后略有嫩绿的亮色悄然枝头,粉色的山花一丛丛点缀着墨绿山峦,就更加妩媚起来了。然而过去乌金堆成山的矿区,今已荡然无存,只有裸露的山体和空地还可勾起当年的辉煌。回望脚下的矿区厂部,已犁为平地,杂草丛生里散落的水泥砖瓦块随处可见,水泥地操坪的裂缝如蜘蛛网般四散开去,杂草在裂缝中肆意生长着,一间间房子地基淹没在荒芜里了,只是通向办公区的道路两旁有序排列的十几株高高水杉树使人想起这里的过去是何等烟火人间,非凡的生活。

微信图片_20210221195841.jpg

张医生看见父亲久久的站着,眼望前方没动。就说:“这里2014年停产封井,前二年拆除了所有房屋,说是搞种植业,还青山依然,但未见动静。您请屋里坐吧”。我想,也许父亲的此时思绪正回味着过往,芳华岁月的流逝不曾虚度,或许是万千感慨......我们进了里屋,张大嫂热情地拿出柑蔗和桔子招待我们。屋里只有张医生老二口住,父亲和张医生俩老时不时侧着脸,耳对耳大声说着话,时不时又面对面发出会心的笑声。父亲好似又回到了当年到矿工家里拉家常,斜靠在木制的沙发上,喝着许久没喝过了的张大嫂端来的清茶,是乎很是惬意。我和我媳妇坐了一会,出去到原矿区厂部若大且空旷杂乱的的操坪里遛了一圈,这里只剩下张医生所住已破败不堪的房屋了,它和残墙断壁、杂乱无章的枯枝败树所环绕更显荒凉孤独了。停产封井后许许多多矿工离开了,张医生不想走,留了下来,自己扯电线埋水管,住进了这遥遥欲坠原本应拆掉的房子。或许是故土难离吧,或许是守望着曾经的芳华,五十多年的劳作给他留下的是病痛和生活的艰辛。这不由得又使我想到,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辜负着他或她的努力,人生的付出和回报不一定成正比,但愿岁月静好。午时了,我们起身告辞,我正准备托着父亲上车落坐,父亲忽然转过身去,伸出手紧紧握住前来送行张医生的手,双眼凝视着他,或许是老父亲想说——满百岁时我会再来看看你们,看看已是青山环抱着的青峰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1 22:1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祝您新年快乐!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2 01:30:0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让老父亲故地重游。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2 14:39: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3 00:30: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好故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4 08:57: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图文并茂,堪称佳作!欣赏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2-24 22:09:0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帖,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8:54 , Processed in 0.037611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