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166|回复: 9

春回母校 作者:钟兴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1 08:30: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幽兰居士 于 2016-3-11 08:37 编辑

                  春回母校
         州州的照片 146.jpg
     乘着三月的春风,我回到了阔别四十七年的母校——常德县第六中学。
     一进校门,顿觉豁然开朗。两旁姿态巍峨,枝叶蔓披的树木整齐地掩映着一条宽阔而平坦的绿色通道笔直地向前延伸。林荫道旁几尊汉白玉的垫座上,分别摆放着爱因斯坦等著名科学家的雕像。科学家们深邃的目光,仿佛要把我们都引向神圣的科学殿堂。林荫道边新辟的荷塘,紧挨着九曲樊溪。此时虽然没有看到莲叶接天、荷花映日的美景,但明媚的春光撒在荷塘上,则显得明亮而有生机。我伫足凝目,似乎已从那些伏在水面的残荷身上感受到了夏日来临时此处田田碧叶的清新与婷婷粉蕖的芳香。
   今天是星期六,若大的校园出奇的宁静和明丽。我们顺着枝叶相交的林荫道来到了学校大操场上。这个操场很大,在阳春暖日的辉映下,整个操场好像刚被雨水清洗过似的。站在操场上,向南可以望到波光潋滟的樊溪湖。
     操场的西边不远处,耸立着一个大水塔。站在周家镇街口就能望到这座高耸入云的水塔。它,已成了母校甚至周家店镇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现在近距离地观看,觉得此塔极像一朵盛开的洁白无瑕的莲花,纯净、庄严,近乎神圣妙丽得只可仰视而不可抚摸。水塔披着灿烂的春光,顶上是蓝天白云,身旁是苍松翠柏,越发显得明洁而清新。
     我们一行人走向操场的北边,登上二十八级台阶后来到了“天门岗科技大楼”前。“天门岗科技大楼”虽然没有雕梁画栋、飞檐点金,然而春阳的光辉映得它璀璨地彰显着本身的光艳。
母校常德县第六中学的科技大楼,为何取名为“天门岗科技大楼”呢?我有些不解。听了老同学周则强的解释,我终于明白了其寓意。“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天门岗,古为一关,是通往武岗、凤凰、白云诸山的大门。“樊水曲流如德泽,天门朗照即神光”。
     我望着“天门岗科技大楼”,情不自禁地回忆起当年在此读书时的一些事情。
    当时学校图书室极其简陋,数量极其有限的书籍就收藏在半间教室般大小的房子里。我记得好像是每星期的一、三、五下午课毕后,图书室才会按年级按班次轮流开放。一些喜欢看课外书籍的学生只能耐心地等待,轮到自己的班次后方可凭借书证去借书。负责学校图书室工作的是位姓蒋的女老师,由于“僧多粥少”,所以学生一般都不能借到自己想要看的书。有一次蒋老师从自己的办公桌抽屉里拿出一本厚厚的用报纸包着的书塞给我小声说:“抓紧时间看完后,就还给我。”
     接过书一看,见是《青春之歌》,我高兴得不知所以,只会连连地给蒋老师鞠躬。
像《青春之歌》这样的纯文学书籍,一般只能供老师借阅。这是蒋老师给“开的小灶”,我怎能不感激万分?课外书籍,当然只能在课余时间看。我决定利用星期六的晚上先把书好好地通览一番。
    开卷有益。我从小看书就喜欢先通览再边看边作笔记。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初,女孩子远离家门读书的极少,尤其是农村里的女孩就更是少之又少。当时我们这个年级就只招了一个班,整个学校也不到十个班次。全校的女生都集中在一个宿舍里,虽是星期六,但宿舍里仍有十多个远道的同学未回家。集体宿舍各项制度都很严格,其中按时熄灯就寝这一条哪怕是星期六的晚上也不例外。
    宿舍里的灯熄灭了,我只好带着书躲进女生的厕所里去看。当时学校厕所是建在离教室、宿舍较远的一个半山腰。厕所不像现在这样随用随冲洗,更没有瓷砖抽水马桶;而是坑式,很脏很臭,哪怕是星期六下午大扫除后依然是臭气熏天。一道一人多高的砖墙算是把简陋的男女厕所隔开了,为了节约用电,那灯泡高高地悬吊在横梁上,这样供男女生上厕所共用之。
    厕所里的灯光很昏暗,特别是那些成群结队的蚊虫绕着灯光飞来窜去。我倚着厕所的墙壁看了一会儿,感到脖颈里、手臂上都被那些讨厌的蚊虫叮咬得麻麻痒痒很不是滋味;但我还是坚持着,心想:待会儿那些蚊虫们折腾辛苦了就会安静下来的。
    可我想错了。我很想把心静下来,然而那些该死的蚊虫总是要来找麻烦。我站着看了一会书,觉得腰酸背痛,就想找个地方坐下来。想了想,便从外面找了几块破砖头码放在厕所坑道边。坐下后灯光却就不上,于是我只好再倚着墙壁站着看书。蚊虫都有驱光性,它们老是围着我嗡嗡地叫,渐渐地我便感到头昏脑胀。便使劲揉了揉胀痛的双眼,合上书想回忆一下自己刚才看的内容。哪知此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连书中的主要人物和主要情节都记不清楚了。
    这样看书是没有任何收获的。我只好走出厕所。这时,看到许多萤火虫儿在山坡上、草地里流动。不知是头昏脑胀还是什么其它原因,我竟高一脚低一脚地来到了一个似乎陌生的地方。我顿时感到四周阴气迷漫,杂草丛中不知是什么精灵古怪在作祟发出簌簌幽幽的声响。那声音时幽时响,神奇而又可怖。这时的我不由得心慌腿软,脚下一滑便跌倒在地。手上的书跌掉了,我顾不得身上的伤痛,只得爬起来在地上摸索着找书。找了一会,还是没找着。耳边传来了一阵紧似一阵的蛙鼓,我站定终于辨清了此时我所处的位置。原来从厕所出来我竟迷失了方向,跌跌撞撞来到了学校大食堂的后面。
    学校大食堂后面是一片乱葬岗,杂草丛生,就是白天,我们也不敢来此。乱葬岗的下面有一臭水塘,学校大食堂里排出的脏水就流向这里。这时我又怕又急:书,要是跌落在草丛里关系还不大;若是滚落在下面的臭水塘中了那我怎么对得起蒋老师的关怀?
    黑夜蜷缩着,紧紧地拥抱着大地。我既害怕又懊恼,突然从我们寢室那个方向射来一束手电筒的光亮,随之便听到了两个人说话的声音。我不由得欣喜万分,因为我知道,那是值班的同学在巡夜。
    常德县六中,是“大跃进”年代的产物,那时还只开设了初中部,很多设施都不完善。校舍依山而建,山上坡下,范围很广,四周没有围墙,没有校门也没有保安人员。星期六晚上大部分老师和同学都回家去了,所以学校就规定各班的学生轮流值班。
    那晚我的运气还不错,这两个巡夜的同学虽是高年级的,但我都认识。在他们的热心帮助下,我很快就找到了书。随即,我跟着他们来到了值班的大食堂里看了一通宵的书……
    就在我回首这些往事时,老同学周则强指着不远处的一幢教学大楼说:“那个地方,就是我们当年的教室所在地。”
    顺着老同学手指的方向望去,我看到了在红花绿树掩映下的一幢幢漂亮的楼房。
我记得我们当年的教室,是一栋平顶砖瓦房。教室前面有一个极其简陋的依山而辟的操场。操场上方的杂树林中,一条曲曲折折的小路通向天门岗。
     在我们教室东头的地坎边,生长着几棵一人多高的枇杷树。那年春天枇杷树开花了,没过多久就结出了几串绿色的圆圆的果。夏天来临之前,我们一下课都会跑去观看小枇杷如何长大。可有一天晨读后我们发现还只有大拇指头般大小的枇杷没有了,树下地面上踩有许多脚印。我们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定是晚上有人把还没有成熟的枇杷偷吃了。
    我从遥远的记忆深处回到了现实中,放眼望今日的母校,其规模和格局较之当年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若不是有老同学在一旁的指引告知,我是无法认出此处就是我少年时代放飞理想的地方。
    阳春生瑞气,盛世出英才。
    走出母校的大门,我又回转身,深情地久久地凝望着大门边的那一副对联:

    “学海不深藏,自古英才凭自勉;
      书山须探奥,从来绝顶靠人攀”。

                                                            2012年3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08:3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不深藏,自古英才凭自勉;
      书山须探奥,从来绝顶靠人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09:1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中和粮校合并是一次大跨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09:2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春生瑞气,盛世出英才。母校育出了才子。难怪母校情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10:08: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春生瑞气,盛世出英才。母校育出了才子。难怪母校情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1 15:0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少年时代放飞理想的地方,确实值得永远地怀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1 23:43: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阳春生瑞气,盛世出英才。母校育出了才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2 08:42:28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海不深藏,自古英才凭自勉;
      书山须探奥,从来绝顶靠人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7 15:43:17 | 显示全部楼层
学校,是放飞梦想的摇篮。饮水思源,难忘师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7 16: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难得再少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17:45 , Processed in 0.03751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