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75|回复: 17

布衣诗词: 四言诗 赞诸扬荣 (2016年3月18曰 )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18 11:49: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16-3-18 12:27 编辑


mmexport1437313926995.jpeg



四言诗  赞诸扬荣


清河布衣张松山



诸氏扬荣,
原是一兵。
少年志大,
投笔从戎。
军旅十年,
屡建奇功。
转业专歌,
文艺新兵。
从头学起,
又专又红。
掠须数断,
精益求精。
拼命三郎,
剧作颇丰。
四部专著,
緣韵有情。
甘作人梯,
提携后生。
大旗一杆,
戏窩飞旌!
从艺半世,
两袖清风。
耀邦批示,
赞扬由衷。
应该奖励,
打击歪风。
八三高寿,
不老青松。
德艺双馨,
艺坛长青。
老当益俏,
戏痴人生。
园梦舞台,
重步长征!

(2016年3月18日应张新民先生之邀草就)



附  张新民先生新华博文原文 :

戏剧人生春不老——记常德市戏剧协会名誉会长诸扬





他是一位阳光老人。他是我的长辈,和我父母同一年出生
他是一位老兵,16岁投笔从戎,27岁退伍习文,拿枪的兵成为文艺兵,至今已有67年兵龄;
他是一支定海神针,剧团副团长、地区戏工室副主任、文化局艺术科长,虎踞龙盘科级宝座30个冬春;
他是一部传奇大戏,离休前后连任戏剧协会主席16年,老科协文艺分会会长13年,金秋艺术团业务团长12年。26部作品搬上舞台、6次晋京献演、多次荣获大奖。如今他年满八十三岁,仍精神矍铄、浑身是劲,四处活跃着他的身影。
  他就是被誉为“剧坛高人”、“常德戏胆”、“戏窝子的一杆旗”、“艺苑长青树”的诸扬荣同志。
  为人民写戏,他始终有一种永不言败的军人气概、拼命三郎精神。民谣云:常德德山山有德,长沙沙水水无沙。1933年3月,诸扬荣出生于德山枫树岗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1949年8月,只有16岁的他瞒着父母到德山孤峰岭报考上了常德军政干校,毕业后当过见习排长、副区中队长、武装部参谋。经历了清匪反霸、土改、镇反、抗美援朝宣传等多项政治活动。1960年转业地方,在常德专歌当副团长,从此他和文艺特别是戏剧结下了不解之缘。
   1963年,他写的反映农村生活的戏剧处女作《种子》在《滨湖日报》上发表,而立之年,一炮打响,获得常德地区文艺创作一等奖。1963年7月,他和杨善智、杨任重合作,三天三夜创作大型歌剧《李定国》,是年成为上省城的调演节目,接连演出30多场。1964年之后,诸扬荣创作旺盛,写出了《焦裕禄之歌》;古典歌剧《画中人》、传统戏《采桑逼封》,小戏《红橘》等。一旦进入创作,他就没日没夜,剧本不写完,坚持“四不”:不剃头、不刮胡子、不喝酒、不搞文娱活动。同行们无不赞叹他那种“拼命三郎”精神。
  1972年,他和好友杨善智合作写出了歌颂医者仁心的中型歌剧《心红眼亮》,参加全省汇演,受到很高评价,随即由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戏剧专集。1979年,诸扬荣与好友万家煌合作写出大型现代戏曲《发霉的钞票》,由桃源县汉剧团首演,同年获全省创作剧本一等奖,并奉调为庆祝建国三十周年晋京献演,获创作、演出二等奖。剧本月刊1980年1月发表。1990年,他与儿子诸戈文一起,根据真人真事写出讴歌见义勇为烈士的六场纪实话剧《人生的答卷》,发表于《剧本》月刊1990年增刊,由常德市武陵戏剧团首演,1991年7月,奉调进省城为纪念建党70周年献礼演出,获湖南省文化局颁发的“演出百场万元奖”。
离休后,他或单独创作,或与儿子联手,或与老妻合作,创作了《在抗日纪念塔前》《红橘情》《新农村里新事多》《刘春樵出差》《献给17个老年节》《新时代的八路军》、《我们是快乐的老青年》《一对老积极》《我是常德人》等一连串戏曲作品如井喷般出炉。年轻的时候的拼命三郎,如今还是那样一股劲。
诸扬荣求贤若渴、慧眼识才、甘为人梯,提携新人。人称诸扬荣是只“抱鸡婆”,是指他像老母鸡一样,孵化了一批又一批的小鸡,有的一飞冲天,成为金凤凰。
他一心扑在戏上,时时处处为戏打主意。发现哪里冒出写戏的好苗子,就上哪里去挖,不论多少道难关,他总有办法一道道打开,直到连人带编带户口通通挖了过来。

比他年轻10岁的从农民成长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得国家一级剧作家黄士元激动地说,从上世纪60年代初结识诸老师起,我跟随他在戏剧战线一直长征到今天。是他用一个“帮”字把我推上京城领奖台,是他用一个“诚”字激活了我的这颗心,是他用一个情字让我们友情如同手足。他是我写戏乃至做人永远的师傅。

上世纪七十年代,诸扬荣在慈利县一座水库的油印简报上发现一首小诗写的不错,了解到作者是下放知青盛和煜。一年后,在《湖南日报》上看到一首歌词写的很好,作者又是盛和煜。得知盛和煜此时已招工到了常德纺机械厂当了一名翻砂工,他顿时发心,硬是骑着单车,过河、爬坡,跑德山,跑了七次将盛和煜调来戏工室从事创作。为汪荡平的调动,他跑了8次;为临澧县的女作家刘京仪调动,他跑了9次。为扶持农民作者黄士元,他曾乘车兼步行百余里,踏着泥泞小路,送去几张化肥票;两人曾一起排队买黄花菜,解决黄士元妻子催奶急需;多少次一起改剧本,或汗流浃背,或寒冷瑟瑟,两眼发晕又乐此不疲;多少次为作品出点子想方案设戏胆,总是动手动嘴不留名;为黄士元解决“农转非”跑调动手续时跑丢了单位一部单车,被扣除了9元钱的年终奖。每每想起这几十年风雨同舟,几十载酸甜苦辣,黄士元就心潮滚滚,感恩不已。

诸扬荣为基层文化馆、县剧团,为业余作者、为老艺人排忧解难,同样是“跑断了腿杆子,磨破了嘴皮子”。当年正是这种温暖情怀,凝聚着近百名戏剧作者集结在诸扬荣的麾下,如此阵容,令周围地市羡慕不已。在祝贺诸老七十岁生日时,黄士元激情赋诗:戏窝子里一杆旗,两袖清风做人梯,三届主席齐拥戴,精心栽培“四个一”。“四个一”,即指他培养荐引了四个全国一级作家:盛和煜、水运宪、汪荡平、黄士元。听到这赞美,诸老脸上的笑有些腼腆,他连连说:“我哪有这个能力?我只不过为他们的调动跑了一些应该跑的腿而已”。

湖南省戏剧家协会原主席、国家一级作家范正明如是评价,扬荣深知人才之重要,他把主要时间、精力、智慧,都用在“为他人作嫁衣裳”,受到剧作家的拥护和爱戴。汉寿县政协原副主席、作协主席杨任重说:“同仁们都心里明白,以诸老总的戏胆智慧,满可以为自己写戏扬名,然而他忘了自己,惟望常德出好戏,出人才,不惜将本人戏胆的珍藏全部拿出来‘共产’了。这就是诸老的人缘和戏缘。

诸扬荣始终充满文化自觉与自信。常德的戏曲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1983年,文化部在青岛召开全国戏剧创作经验交流会,除各省市区外,特别邀请了湖南常德、福建莆田、四川自贡三个地级市参加。诸扬荣临时被点名在会上发言,引起强烈反响。先后有17篇推介常德经验的文章在全国报刊发表,有10余个省市专门派人到常德学习交流。一时间,常德戏剧名声大震,常德戏窝子的美誉不胫而走。

1985年秋,文化部将在长沙召开现代戏研讨会,诸扬荣、黄士元闻讯后立即赶往省城,争取了一场演出,引起轰动效应。在诸扬荣指点下,常德县花鼓戏剧团在艰难中生存发展的情况,引起文化部同志高度关注,《一个处境艰难的好剧团》的文章,很快被内参刊发。1986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在材料上亲笔批示:“像这样的好剧团为什么不奖励。奖励好的就可以催人上进,打击歪风嘛”。

1986年7月,常德县花鼓戏剧团受文化部特别邀请,前往北京怀仁堂演出,受到首都各界和中央领导同志的一致好评。此后,诸扬荣带领他的团队乘东风,抓机遇,迎来好戏连台:《芙蓉女》《疯人的妻子》在北京警卫局礼堂演出;地方歌剧《犁担姻缘》在中国歌剧会上演出;大型花鼓戏《山里哥哥山里妹》晋京演出后,先后获全国映山红一等创作奖和湖南省“五个一工程”奖;《旋转的钞票》《特别新娘》《紫苏传》《瓜中情》《待挂的金匾》等常德的戏曲一时间唱红大江南北。

诸扬荣老人向我讲述这些故事如数家珍,容光焕发。因为这一次次成功演出,从剧本写作到责任分工,从舞台排演到音响布景,从前站联络到后勤保障,他都阵阵到场,全程关注,每一块奖牌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诸扬荣多次向市县领导建言,多次向各家媒体呼吁,多次向社会各界呐喊,多次向年轻作者嘱托:“戏窝子,这是一块金闪闪的常德名片,来之不易,要倍加珍惜。”这是诸扬荣老人的一种戏剧情结,更是一种文化的自觉与自信。

为了这份情结,为了这个自信,他笔耕不辍,佳作连连。2004年6月,他创作的常德丝弦表演唱《俏婆婆上大学》,作品真实地、艺术地反映了当今老年人与时俱进的生活情趣和精神风貌,在全省小戏、曲艺会演中一举获得金奖,9月又代表湖南省参加第七届中国艺术节,获得群星奖,这是常德群众文艺获得的政府最高奖。同年11月底,又奉调到深圳、参加中央文明委、中国文化部、中央电视台举行的“四进社区”优秀文艺调演,又获得了金奖。2013年创作的小京剧《长寿杯》,获得百团大赛金奖,2014年9月晋京参加中央台“一鸣惊人”栏目,夺得了“周冠军”“月冠军”“年季军”。每当谈起《俏婆婆上大学》和《长寿杯》,诸扬荣总是兴奋地说,要说作品算是成功的话,我要感谢时代,感谢生活。

桑榆犹自珍分秒,余热生辉续戏魂。诸老是1994年办理离休手续的。他离而不休,离休不离戏。市老科协文艺分会会长刚刚受命,市金秋艺术团业务团长又黄袍加身。还有这组长、那顾问,许多社会兼职公益活动,使得他天天不得闲,忙也忙不赢,不忙就来病。著名剧作家康健民赞扬诸扬荣是“越老越俏的才子,感天动地的戏痴”。  

2011年10月,诸老突然被检查出头部患有鸭蛋大的一个脑膜瘤,虽为良性,但脑瘤已压迫神经。他在医院他动了两次手术,在重病监护室关了一个星期,20天后就出院。

2012年1月6日晚,常德市京剧协会在市广播电视台演播厅举办“龙吟京韵”电视演唱会。第一个节目是京剧合唱:《迎接文化大繁荣》。真没想到,这大气磅礴、豪情澎湃的唱词竟是诸老在病榻前写出来的。那天,他提前来到现场指导,由于室内人多,开了空调,他因头脑供氧不足,险些倒在地上,被急送医院抢救,醒来后第一句就问“我们的京剧春晚搞成功了吗?”第二天,刚紧急抢救过来的他又出现在老科协文艺分会团拜会上。黄士元说,著名豫剧艺术家小香玉说戏比天大,我们的诸老总是戏比命大啊。

开颅手术后的第二年,诸老就写出了3万多字。2013年以来,他的写作又进入一个高峰期。他赞赏市委领导关于《常德的五种文化》的文章,撰写了《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他追溯常德戏曲历史,撰写出《武陵戏曲史话》上下篇;他撰写了20余篇推介常德优秀文艺工作者的文章,这些人中有作家、演员,有台前、幕后,有老艺人,有新一辈,他还主动为艺研所撰写戏曲誌共八万余字。

截至目前,诸老共出版专著4部,依次为《戏缘》《戏韵》《戏情》《诸扬荣戏剧曲艺作品选》,除《戏缘》一书25万字是在职时的创作外,其余三本100余万字都是他离休后所撰写的。四部专著,部部不离一个“戏”。

诸老把动大手术后的康复称为灾后重建,他说,我的“灾后重建”受益于一个“忙”字。“工作”能提神,“工作”能治病,“忙于工作或工作忙”,不是为了名和利,更不是谋生手段,而是老年人强身健体的需要。他还吟诗一首,感叹抒怀:人到老年也平常,走路办事习文章,健身只需一味药,忙而有乐好药方。
  性情秉直、无私无怨、笨态可掬,嬉笑调侃也是爱。“做人要直,写戏要曲”,这两条他都做到了。他承认脾气不好,一碰就火,讲话直来直去,从不委婉,熟悉他的人都知道、都理解。他审稿严格,被他“枪毙”的作品不少,被作者称为“双枪老太婆”。事后都明白,正是这个老太婆,逼出了作品逼出了人才。
  “我父亲在创作中灵感迭现,而在生活中却是笨态可掬”。这是他儿子的评说。在老伴的眼里,他是一个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因为他用手机只会听和拨,其他功能一概闲置;尝试洗衣机,把所有按钮都按下,导致水漫金山、老伴不在家,用喂鸡的碎米煮了一顿饭、去亲戚家,他穿了一双“同边腔”的皮鞋走了几里路、在朋友家聚会后,把人家的一双凉鞋穿回家,后又“打的”送过去,如此等等,他的许多趣闻轶事传为笑谈。诸老这种超然率真和“笨态可掬”不是更显得可亲可爱吗?
  诸扬荣有一个远近闻名的雅号“诸老虾”。“虾是常德方言,原指好表现,爱出风头,可在这里是反其意而用之,赞颂工作特别积极,爱揽事、会干事、办成事。人们称此他为老虾,是一个善意的调侃。诸扬荣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2002年被省委老干局授予“五好老干部”,2008年被评为常德市“十佳老有所为之星”光荣称号。他领衔的戏剧协会、老科协文艺分会多次被评为先进集体。每当听到夸他的剧协、分会了得,夸他的老伴子女优秀,他就虾得容光焕发,神采奕奕,走起路来也迈起了方步。因为他虾得有本钱、有底气。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指出,繁荣文艺创作、推动文艺创新,必须有大批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要把文艺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重要位置,努力造就一批有影响的各领域文艺领军人物,建设一支宏大的文艺人才队伍。他要求文艺工作者讲品位,重艺德,为历史存正气,为世人弘美德,为自身留清名。我想,常德的诸扬荣同志正是这样一位德艺双馨的文艺名家和领军人物啊!

  我衷心祝愿诸老前辈身康笔健更长寿,艺术之树永长青。

   
   
     诸会长(中)视察我们网宣协会



农历二月初六 是诸老满八十三岁生日,我正好遇上他们的午餐






      三月八日,诸扬荣(左)、黄士元向我讲述他们的故事





                     诸扬荣老人出版的专著













http://cdzxzxm.home.news.cn/portal/blog/article/220279904?from=singlemessage&isappinstalled=0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8 11:53: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16-3-18 12:12 编辑

欣赏!
084012qbqcrawyrrw7vvhu.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8 13: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他是被誉为“剧坛高人”、“常德戏胆”、“戏窝子的一杆旗”、“艺苑长青树”的诸扬荣同志,诸老功德无量,亊迹感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8 15:05:17 | 显示全部楼层
值得学习的四言诗,很想知道如何入门,请赐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8 16:32:51 | 显示全部楼层
艺坛长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19 12:44:29 | 显示全部楼层
傅启芳 发表于 2016-3-18 15:05
值得学习的四言诗,很想知道如何入门,请赐教。



傅秘折煞我也!四言,每句四字,是古体诗的一种,除了大体押韵以外,不受近体诗格律的的约束。如诗经等。后人写四言诗,为了与近体诗区别,还故意用拗句。我尝试写四言,除注意大体用韵外,不拘一格。我把它归为古体诗,能不能算,也没把握。请傅老师多多指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19 13:54:03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习四言诗,了解诸扬荣。
艺苑长青树,德艺领军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22 10:29: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生本就是一场戏,每个人都是这部戏里的主角,而老先生跳出戏外担任了导演,为人民写戏,写人民戏,注定比演员看得多,听得多,感悟得多,如此,这样的戏剧人生才是最活泼,最具生命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6 21:5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老马识途 于 2016-4-6 21:53 编辑

文字飞扬,戏剧人生。德艺双馨,不老常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4-7 22: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兴州先生鼓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6 00:36 , Processed in 0.04187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