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17|回复: 4

饱游饫看,立万象于胸中 作者:钟兴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31 10:43: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幽兰居士 于 2016-3-31 10:51 编辑

         饱游饫看,立万象于胸中
                 ——观莫道宏先生“沉醉资讯之路”画展
                  IMG_5353.jpg
   “沉醉资讯之路”的莫道宏先生近两年的新作,于2016年3月17日上午在湖南省应用技术学院展出。此次共展出的56幅新作,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其中最大的一幅长8米,高2米。
在这些画作中,唯有一幅标有“旗开得胜”的主题并落了款,其余皆无主题只注明了创作的时间。问之,方知道有了主题,反而束缚了观者的思维与联想。
    确实,资讯画本身就是泛主题、多元化的。它的一大特点就是突破传统的中国画如颜料、工具,技法和理论等格致的束缚,从而更好地包含了极其丰富的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原理、概念和规律。
    这些画作,有的构图胆大,真趣天然;有的引书入画,骨气洞达……它们首先带给人的是视觉冲击。细细观之,静静品之,就会产生一种立万象于胸中之感。大家都知道,绘画就是一种视觉艺术。而这种视觉艺术,与人的思维意识和生理本能是分不开的。正如莫道宏先生在自己的创作感悟中所说的那样:“相由心生。就像看天上的彩云、交响乐的欣赏,见智见仁……画家画的是自己,读者看到的也是自己。”
    观者在观赏时,将会产生一种生理直观视觉效应纠正和受思维意识支配的主观视觉冲击、思想感情等人文因素的融入。这时,观者实际上已经历了观赏与思索两个过程。观者若是能很好地完成这两个过程,那么就能真正理解莫先生那种把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相结合的绘画造型手段的不寻常之处。
    莫道宏先生的画,大写意和意象性都很强。因此在观看、赏识的时候,就要通过画面所呈现出的物象来领悟和感受创作者的“心源”。这样方能对画面所呈现的物象作全方位的动态观察与思考。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有效地让由直观视觉来加深自己对画面的所感所悟。
    在这次展出的画作中,那幅最大的作品主题是什么,许多人看了之后都是云里雾里茫茫然。开始,我也是。
   这幅画作,不是绘在宣纸上面的,而是在旧报纸、装饮料和儿童玩具用过的纸盒板之类的废物上创作而成的。这些废旧物上面原有一些花花绿绿的装饰,创作者则“巧夺天工”变废为宝成功地创造了这一幅罕世之巨作。
    近观这幅画,旧报纸上的图案和标题依稀都看得出,原纸盒上那些原本是作广告用的玩具如汽车的轮子,有的则被画家巧妙地变成了作品中人物的眼睛,有的则成了人物手上的武器——飞轮……一些似有似无的线条与那些一大片红或一大块绿的色彩,都应该是画家“心源”的表现。画面上众多的轮廓形象不太分明的大大小小的人物,其动作、表情各不相同。他们在干什么呢?我问了身旁的一些青年学生。他们中有的摇头,有的说好像是在打架。有一个指着那轮子说好像是哪吒闹海……
    真的很有趣,一群人观看同一幅画后竟然有这许多的不同答案与见解。这不得不由我想到了那些传统的中国画。传统的中国画,主题鲜明让人一目了然,而且一个人看和三个人甚至上百上千的人看了答案都一样。
     我凝视着这一幅巨作,心想此画除了含有丰富的内涵之外,还必有其“迁想妙得”的独到之处。于是我退后三尺站在一边静静地观看了一会,然后闭上眼睛思考那画面上的意象和意境。说来也奇怪,画面上的那些意象竟然如同放电影一样在我脑海中呈现。这时我便对这些意象和意境“饱游饫看”,进行全方位、跨时空的动态观察。那些原本不清晰的人物竟然清新活跃起来,这种意象、这种意境曾在哪里见到过呢?啊——我恍然:这画面应该就是星球大战!
想到“星球大战”,再仔细认真地观看画面上的那些轮子,不管是作眼睛还是作武器用的,都在动而且在发光有的甚至是掷地有声……
    这幅巨作,作者到底是绘的“星球大战”还是哪吒闹海还是什么其它的内容?反正创作者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主题,那就只好由读者自己来“见智见仁”了。观赏这样的画作,你不得不佩服画家那种借物用物看似信手拈来看似立身画外,却独具一格、存心画中“巧夺天工”的本事。
    曾经听莫道宏先生介绍说:在动笔绘画之前他是多方观察反复思考,而在真正创作时往往又是“胸无成竹”。他总是一边构思一边完善,因势利导、即兴发挥,这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美学理念融入到自己创作的全过程。所以,有时一幅画完成之后,他自己也不知到底画了些什么。而是过后再仔细看,才发现有许多内容和蕴含都不是他事先所考虑的。特别是今天看了之后明天再去看,那意象与意境又不尽然。
    听一位莫道宏先生的崇拜者说:莫先生曾给他画了一幅全家福。他把此画挂在客厅正墙上天天观看,还请人品评。后来他看到画面上不仅有他们一家五口(老伴、儿子和儿媳以及孙子),而且还发现了他们祖孙三代五个人的生肖!现在是,不但他一眼就能读出画中的五个生肖,而且外人看了也啧啧称奇。
    听有的观画展的人说莫道宏的画,很象西方的大写意。笔者则认为此话还有些偏颇,应该说莫先生的画既有西方的大写意,也有东方的气韵之灵动。
    笔者不会绘画,西方的画也见得极少。但从那些所看到过的画作中,笔者却觉得那些创作者一般也只以再现一个凝固的瞬间为意象、意境,从而在画面上还原一个比较真实的物理空间。可是莫道宏先生的画,尽管不是属于那种中国传统的大写实,但却侧重于心理空间的描绘,正如他自己所说的:强调意象、意境的“诗与梦的表达”。
     莫道宏先生的画,假若是拿现代话来说则运用的是一种空间与时间相结合的四维表现手法。这种手法运用的过程,实际上就产生了节奏和韵律。运动产生节奏,运动的节奏之美便产生气韵的灵动。这种气韵灵动,就是莫先生画中所特有的那种诗化与梦化了的因素。
    应该说作为一个在仕途上打拼了数十年的莫道宏先生,没有经受那些所谓的名门正派的写实主义的洗礼,因此也就少了那般“科班出身”的在造型和透视观念上的制约。他不依赖构图经验和造型基础来描绘,而是多了那种“天马行空”的悟性自由与快意。退休后“沉醉于资讯之路”,莫先生少了世俗利欲的纷扰从而达到了一种真正自由无羁的创作心态。于是他将绘画语言与诗和梦的情趣相结合,在画作材料的取舍,线条的粗细,色彩的对比,视点的高低等方面,都显得随意而生动且丰富多彩。
    一个成功的画家,仅仅只是掌握了娴熟的绘画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莫道宏先生在对客观事物的感悟和认识上的学养也是很高的。
    对诗与梦的在意与追求,使得莫先生的眼光不仅拓展到对传统形式规律以及更深层美学思维的继承,而且还使他吸取了西方毕加索等大家的创新精神。故而,他成功地创造和引领了现代新型画派——资讯绘画。
    这种资讯绘画,“画面是混沌的,形象是动态的。量子意识作用于画面”;这种资讯绘画,“让人不安又吸引人对它进行深入的探讨。画面呈现一种伴随读者视野拓展的流动场境,让人们以浪漫无羁的炙热情怀,追寻灵魂深处之梦与诗(见莫道宏先生之《创作感悟》)。
    这种资讯画,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创作者那种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审美取向。徜徉其间,也许你会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但这没有关系,你总能从那些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描述中或多或少地品味出或感悟到作者的那种激情和精神。
     任何文化艺术,都来源于生活。在莫道宏先生眼里,几乎任何事物都能提升到绘画艺术层面。因此,他能随时代而创新,随时代而艺术。
     观赏莫道宏先生的画,千万不可走马观花,而必须是饱游饫看,方能立万象于胸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0:52: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赏莫道宏先生的画,千万不可走马观花,而必须是饱游饫看,方能立万象于胸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3-31 10: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这种资讯画,能最大限度地展示创作者那种鲜明的个性特征和与时俱进的审美取向。徜徉其间,也许你会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但这没有关系,你总能从那些意象的塑造和意境的描述中或多或少地品味出或感悟到作者的那种激情和精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3-31 15:15:0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不是内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4-1 10:07:04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佩服他们这些人,有这个毅力和耐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22 16:47 , Processed in 0.035112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