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9656|回复: 48

惊雷响处发歌吟——品读魏义芳先生新作《桃北惊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4-19 13:4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东方鹰a 于 2021-4-19 13:53 编辑


               惊雷响处发歌吟
                  ——品读魏义芳先生新作《桃北惊雷》


    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虽经历史长河的冲洗,至今却依然是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并不断地激励、影响着后人。英勇悲壮的抗日颂歌不计其数,正如有一万个观众,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抗日战争,都是可歌可泣的;自然每个作者笔下的抗日战争,自然也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魏义芳先生的新作——长篇小说《桃北惊雷》,以故乡桃源人民奋起抗日为时代背景,其独特的情节意境与现代文化交汇融合,从而丰富了中国特别是沅澧大地文化艺术的肌体。
    此书共分六卷共五十八章,洋洋洒洒20多万字,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那个血雨腥风特殊年代的关注。在作者的笔下,一支由猎人、乡医、裁缝、铁匠、铳佬、农民组成的“桃北喋血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举旗义事、立刀扬威,他们“杀鬼子,保家国”。
    穷凶极恶的日军,为了夺取洞庭鱼米之乡,钳制中国兵力、迫使集结云南的中国军回师救援,悍然进犯湘西北重镇——常德。
    1943年11月,常德大会战进入了白热化。狗急跳墙的日军,焚烧古镇,血洗热市。不屈不挠的桃源子民面对灭倭寇,他们奋起抗击,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抗日诗章。
    浏览全书,感到作品不仅故事新颖、曲折离奇,而且结构紧凑、豪气干云。
    热市镇,地处桃源县西北边陲,东与石门县接壤。桃花源,自东晋陶渊明先生《桃花源诗并记》诞生之后便扬名于海内外。这里本是人们所向往的人人平等、自由、康宁、和睦的理想社会,然而日军的到来不仅打破了这人间乐土的宁静而且由于他们实施的“三光政策,激起了善良淳朴的乡亲们的奋起反抗。
    书中写到:这是一条热水河,这是一条母亲河。区内有一温泉,恒温常年保持37C左右。温泉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温泉流入小溪,小溪400多米内外都是温水。无论是春夏秋冬,小溪便漾满欢歌笑语……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桃源故土。
    也许是因为此故事,是发生在魏义芳先生的家乡,所以魏先生有一种独特的生活感受和对生命的深刻体验。家乡的山山水水,历经战火的洗礼越发雄强、伟丽。如作者在五十八章中写到的:“清晨,万籁俱寂。东边的地平线上泛起的一丝丝亮光,小心翼翼地浸润着浅蓝色的天幕 ,新的一天从远方渐渐地移了过来。战后的老爷岭,显得格外宁静……”这些,让人读来自然会激起情感之涟漪。   
    为了保卫这一方宁静而美丽的山水,面对凶残成性的日本侵略者,乡亲父老自发地组织起来成立“桃北喋血队”。刘武杰、丁勇等人,他们个个智勇双全且功夫了得; 还有巾帼英雄姐妹花魏丽敏、魏丽霞。姐妹俩从小跟着祖父钻研中医,习得银针出神入化。进入桃北抗日喋血队之后,她们飞针取穴,成了敌人闻风丧胆的“飞针女侠”。喋血队的口号很简单却很有号召力:“杀鬼子,保家国!”
    一个作家的才华与灵感,就像种子,需要一块合适的土壤方可生根发芽。自古就有“福地洞天”之称的人间仙境桃花源,就是这样一块能够激发魏先生创作灵感、热情、听任其倾吐衷肠的沃土。
    于是,渊深的文化底蕴、开阔的精神视野、丰富的人生阅历便在此交织、融合,从而构成魏义芳先生把握文学艺术的自我表现方式。
    “我们现在是有组织的人了,一切听从指挥,一切服从命令。我们一定要用自已的实际行动,让鬼子看看,古镇的人民不是好惹的!”这是桃北喋血队员们的铮铮誓言。
    在极其艰苦而又凶险的战斗中,刘武杰、丁勇他们时刻牢记这一誓言。面对桃北喋血队的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击,日军中队长木村一郎不禁叹息:“从五台山我联想到五雷山,在中国的土地上,处处是风景,处处又是坟墓”。
    确实,九百万疆的泱泱华夏,处处都是美丽的风景,处处都是埋葬日本侵略者的坟墓!
    在魏义芳先生的笔下,桃花源不仅是世人理想的幸福家园,也是埋葬一切外来侵略者的坟墓。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国人民的伟大抗日战争虽已远离我们,但那种“家国耻、民族恨”中国人永远也不会忘记,永远也不能忘记。今天,我们捧读魏义芳先生的《桃北惊雷》,仿佛又看到了76年前中国人民在倭寇面前舍生忘死、英勇拼搏的情景。
    “……桃北抗日喋血队与前来支援的县中队,没有被3、7倍于我的小日本兵力和优良装备所吓倒,我们挺直腰杆,运用有利地形与敌人巧妙周旋,后转入围追、阻截、穿插、分割,像磁铁一样黏住小日本清水大队,创造了桃源抗战史上的奇迹。一个完整建制的日本大队被我们蚕食了,真是打得痛快极至……”这是桃北喋血队副大队长丁勇在一次战友追悼会上说的。
    丁勇还说:……今天,我们在硝烟未散尽的土地上,追悼我们逝去的战友,他们的精神永存。我们每一个活着的人都会继承他们的遗愿,践行喋血队成立时的誓言,一定要把小鬼子赶出桃源,一定要把小鬼子赶出中国!
    丁勇的这番话,可以说是魏义芳先生构成此书的脉络。
    桃北喋血队成员,虽然都是土生土长的桃源人,但残酷的战争环境锤炼了他们。经过枪林弹雨的洗礼,使这些祖祖辈辈生活在乡下的农家子弟明白了:只有紧跟中国共产党拿起枪杆子,与那些灭绝人性的敌人作斗争,才有活路。
    在现代如何写抗日战争体裁的作品,怎样才能突破传统的束缚而满足当代人的文化需求,滋养当代人的精神世界?魏义芳先生用独到的眼光,用相对成熟的文学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从抗日战争这个大时代环境中汲取营养,从熟悉的题材中精挑细选然后再甄别、剪裁,这样历史题材的作品便展现出原有的特色,令世人从现实生活的广阔天地里仿佛又看到了当年中国人民那种面对外国列强
前赴后继、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奋斗精神。
    一部好的作品,必须要有属于它自已的东西,也就是说一部好作品,应该呈出异质性的审美来。《桃北惊雷》,优秀之处就是创新,是种触及到源头的开阔境界。
    《桃北惊雷》在创作手法上,与以往魏义芳先生的其它作品有新的大胆地突破。其表现为真诚、简明、直接而深刻。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传承中华文化,绝不是简单复古,也不是盲目排外,而是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辩证取舍,推陈出新,摒弃消极因塐 ,继承积极思想,‘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已之生面’,实现中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作家的胸襟,必须开阔;作家的眼睛,必须独到。这种开阔、这种独到,不是善于发现稀罕物,而是独到在他人于百遍千遍念叨熟悉的东西,更别出心裁别出新语、别出新章,从而给人一种思辨性的启示和人生的警策。
    在书中有这样一个细节,耐人回味:在一次追击中,喋血队员利用杂草树木的掩护在寻找逃窜的日军。突然嗖地一声窜出一只兔子,把逃亡中的铃木吓了一大跳。而这只奔忙中的兔子正好帮了喋血队员的大忙:因为让他们发现了“猎物”……在魏义芳先生的笔下,不管是杂花还是丛草,也不管是飞禽还是走兽,都是温热的鲜活的生命之体,都似乎有七情六欲有希望有憧憬。正是因有这种灵性这种爱、正是赖有这种热忱与执著,所以魏先生在古稀之年对抗日战争这种大背景、大体裁有了一种全新的触动与感悟。
    在他的毫端,始终彰显着那种顽强生命的坚韧和张力以及对正义的颂扬和对邪恶的鞭笞。
这是一个作家积极的人生,是人世的态度,更是一种有为和对人间走一遭的负责。
小说尽管多为虚构,但蕴含着作者深厚的人生体验,给人以心理上的撞击,从而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人生易老,而魏义芳先生宝刀未老,有诗曰:


抗日旌旗桃北树,惊雷响处放歌吟。
焚烧古镇狼烟起,偷袭大田热血拼。
正面交锋同敌忾,暗中较量挽时轮。
英雄浩气千秋在,心织笔耕意韵新。
   
                     2019年7月10日


    作者:钟兴珉,女,湖南常德市人。作家,副研究员。常德市老干部网宣协会理事,常德市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常德诗人》编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46:06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国人民历经十四年的抗日战争,虽经历史长河的冲洗,至今却依然是熠熠生辉,历久弥新,并不断地激励、影响着后人。英勇悲壮的抗日颂歌不计其数,正如有一万个观众,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一样。每个中国人心中的抗日战争,都是可歌可泣的;自然每个作者笔下的抗日战争,自然也是精彩纷呈、各有千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46:2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义芳先生的新作——长篇小说《桃北惊雷》,以故乡桃源人民奋起抗日为时代背景,其独特的情节意境与现代文化交汇融合,从而丰富了中国特别是沅澧大地文化艺术的肌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47:25 | 显示全部楼层
   魏义芳先生的新作——长篇小说《桃北惊雷》,以故乡桃源人民奋起抗日为时代背景,其独特的情节意境与现代文化交汇融合,从而丰富了中国特别是沅澧大地文化艺术的肌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47:49 | 显示全部楼层
   此书共分六卷共五十八章,洋洋洒洒20多万字,字里行间,渗透了作者对那个血雨腥风特殊年代的关注。在作者的笔下,一支由猎人、乡医、裁缝、铁匠、铳佬、农民组成的“桃北喋血队”,在地下党组织的领导下举旗义事、立刀扬威,他们“杀鬼子,保家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48:21 | 显示全部楼层
    穷凶极恶的日军,为了夺取洞庭鱼米之乡,钳制中国兵力、迫使集结云南的中国军回师救援,悍然进犯湘西北重镇——常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1943年11月,常德大会战进入了白热化。狗急跳墙的日军,焚烧古镇,血洗热市。不屈不挠的桃源子民面对灭倭寇,他们奋起抗击,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篇篇感天动地的抗日诗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49:16 | 显示全部楼层
    浏览全书,感到作品不仅故事新颖、曲折离奇,而且结构紧凑、豪气干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热市镇,地处桃源县西北边陲,东与石门县接壤。桃花源,自东晋陶渊明先生《桃花源诗并记》诞生之后便扬名于海内外。这里本是人们所向往的人人平等、自由、康宁、和睦的理想社会,然而日军的到来不仅打破了这人间乐土的宁静而且由于他们实施的“三光政策,激起了善良淳朴的乡亲们的奋起反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4-19 13:50:24 | 显示全部楼层
    书中写到:这是一条热水河,这是一条母亲河。区内有一温泉,恒温常年保持37C左右。温泉因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温泉流入小溪,小溪400多米内外都是温水。无论是春夏秋冬,小溪便漾满欢歌笑语……这就是作者笔下的桃源故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6 06:00 , Processed in 0.043891 second(s), 1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