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汉寿老干部网宣 于 2021-5-11 10:27 编辑
(按:在党史教育学习中,我县年逾八旬的离休老干部、原抗美援朝老兵粟绪华,著文回忆自己的亲身经历,佐证党的光辉历史,向党的百年华诞献礼!)
回首人生的几个驿站
汉寿县老干部网宣协会 粟绪华
“少小离家歼罪魁,南征北战康巴归。青丝白鬓几十载,龙阳巨变尽朝晖。”这是我回汉寿三十周年时写的一首小诗以示纪念。我从雪域高原的得荣县,回到了八百里洞庭湖滨的汉寿县。由一个小青年从戎卫国,宦海他乡二十五载到不惑之年叶落归根,又在自己的故乡奋斗了二十多个春秋。当我年已耄耋之时,年迈思故,多少往事在脑海中激荡…… 归来之初,国家经历了狂热的文化大革命之后,正处于拨乱反正百业待兴时期。党的路线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计划经济逐步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的生产关系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革命,由“一大二公”的集体经济改变为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即分田到户。回乡初时被分到“五七”干校工作直到恢复汉寿县委党校,从事党的干部教育。改革开放又调到卫生行政部门,机构改革主政组建财政财务监督机关,直到退休。 一、康巴归来,建设家园 历时三年要求调回故乡的申请,终于获准,于一九七五年十月二十日,回到了魂牵梦绕的故乡。在汉寿坡头老家休息了两天,赶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工作人员的热情接待给我留下了良好的第一印象,对我说“长途跋涉辛苦了,在家休息七天,再来组织部听候分配”。七天后,我如期来到组织部,工作人员带来了一位领导,年岁和我相当,穿着一件布扣新棉袄,看样子很朴素,介绍说:“这是县委副书记解正南同志”。双方热情握手后,解说:“你就是从四川调来的同志呀,一路辛苦,有么的想法说说看。”我说:“感谢党组织的关怀,回到汉寿,愿为家乡的革命和建设尽我最大的努力,听从组织分配,不讲价钱”。解说:“那好,那好,你在军队和地方工作时间很久,现调回家乡,我们表示欢迎,共同建设自己的家园。经研究你到“五七”干校去工作。”我的工作就此敲定。根据工作人员指引的方向,到西竺山“五七”干校去报到。一路走一路揣测,为何安排到“五七”干校呢?其一,县委领导给我谈话和安排工作,这说明我这正科级干部符合组织程序;其二,我的人事档案内有在党校工作的经历;其三,新到一地还须考察我的工作能力。说句真心话,我们这些从文革走过来的人,对“五七”干校这个机构名称听之厌烦,近之可畏。到了干校找到袁序巧副校长递交了一切手续,袁向我表达了欢迎之意,并介绍了学校的规模、人员和办校任务。听后有了初步印象,这里已不再是文革中惩罚干部的劳动场所,主要任务是训练干部,向干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辅助做些勤工建校。当时干校有会计、总务、教员六人,虽增加我,可是教学缺老师,每次办训练班还需请宣传部领导和理论教员讲课,学校的后勤管理一切有待加强。
二、两次下乡经受锻炼 当年十一月上旬,我首次参加组织部召开的下乡人员会议,主持人发给与会者一份“农村积极分子表”,并讲解下乡干什么怎么干,同时强调说:明年要组织农业学大寨工作团,从农村抽调选拔有文化年轻的积极分子到工作队,每公社二至三名。宣布名单时我负责毛家滩片,还配有商业局饮食服务公司政工股长蒋胜元负责引路和照顾。回校后我把下乡一事与袁副校长通了气,他将毛家滩片区的六个公社的组织委员和一把手简情作了介绍,并将学校的一辆公用自行车安排做我的坐骑。次日,我带着洗漱用具和钱粮票等物跟随蒋股长往沧港方向出发了。我对小蒋说:“这是我调回汉寿第一次下乡,一切陌生,希望你不仅引路和照顾,重要的在工作上多支持帮助”。蒋说:“你是老干部,经验丰富,有什么事尽管吩咐。”我这次下乡比起在高原,便捷了许多。经过半个月骑自行车下乡找组织委员、了解积极分子情况,有的还要见面目测,跑了毛家滩、聂家桥、朱家铺、丰家铺、东岳庙、岩嘴六个公社,行程百多里。这里公社干部对农村工作尽职尽责,每个组织委员工作热情。丰家铺张姓组织委员家住在靠桃江县边境的地方,爱人因病瘫在床上,听说县里来人找他,天黑了赶回公社给我们说明情况。其余各社组织委员骑车带路到积极分子所在大队,找党支部或队干部谈情况。使我感动的是到东岳庙公社,我们住在供销社小旅馆,人称“蓑衣书记”的钟树生带着组织委员来旅店看望和介绍情况。当我们找聂家桥公社党委书记郭志才时,他正在蹲点试验栽种油菜。这些良好的工作作风值得我学习。我也将这些亲身体会和四川康巴的工作作了比较,在康巴去乡下时携带行李和生活用品,大小口袋几个,骑着马或者请人背着行李,出门就登山,一座山爬半天,再又下山两三个小时,还找不到几个村庄,下乡带着翻译等多人,确实艰苦啊!回汉寿下乡方便了很多,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这次工作结束后我打电话向组织部简短地作了一个汇报,填写的表格和有关材料由蒋胜元递交给组织部。 回干校休整了几天,组织部又通知我到株木山公社验收县工作队一年的工作情况,给了我一份验收的标准,由我一个人下去开展工作。我认真学习验收标准,工作要求和方法,再回想和我过去下乡工作有何差异,总体看套路相似,只能说对象不同,因地域差异农业生产的不同,对干部的要求民族地区还严格一些,因对象是藏民涉及到党的民族政策。到了株木山公社,首先听取了工作队长曾利文的工作情况汇报,再按他指引方向和地点到云台和株木两大队工作组实地听、访、看、谈。我骑车先到云台,路经翻水口迂上时任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的廖翠一,他在此指挥修建船闸,我短暂休息交谈后,推车行至校停港,过河到达云台大队。组长任群林热情接待并向我汇报了工作组一年的情况。次日,找党支部书记老赵了解并召开了贫下中农座谈会听取意见,再到地里田间看看冬季生产情况。当时正值汉寿大修水利工程,云台山地处撇洪河地段,人山人海红旗招展,喇叭声响彻云霄。经询问是坡头指挥部,党委副书记肖文化在此指挥,听说我的到来(我俩曾见过面),硬是拉我到指挥部看看,我顺便问了一下工程进度和人员等,老肖留我在指挥部与大家共享了工地午餐,后告辞回云台。第三天又到株木大队听情况开座谈会。第四天回到公社,找主持工作的戴笃高社长听取他的意见,他说:“曾局长(商业局副局长)带县工作队一行十多人,驻我们两大队,这一年确实辛苦了,白天和社员一起劳动,哪家有困难就有他们的身影,插秧割稻一同干,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上的困难。备耕备种跑到县里帮助要农药化肥指标。晚上开会组织学习,参加兴修水利,上工地担土都表现好。两大队今年粮食增产,群众的分配水平得到提高,我代表党委表示感谢工作队。群众反映个别队员作风漂浮,爱吃喝酒搞特殊,就不要带到上面去了。”经过几天的访谈记了一本子,装了一脑子,接触了许多新鲜的东西,回县后即认真做向县委汇报的准备,写出了“县工作队在株木山公社一年工作情况”的汇报资料,肯定了工作队一年的工作成绩。并在工作队验收总结会议上向分管农业的县领导作了口头汇报,我最后申述到:“我新来乍到,一切陌生,甘愿当学徒,虚心而诚恳地向汉寿老干部学习,所汇报情况,素材不多,不足之处请领导和同志们纠正。”我观察了会场,当时靠我坐的县工会副主席左玉梅和计生办主任蔡梅秀两人小声议论:“是一个知识分子干部”。听后心里忐忑不安,文革中“四人帮”把知识分子打成“臭老九”,挨批斗的对象,我虽然还没有那么高的帽子戴,听了不太舒服,警示自己,不是草根干部,今后工作中,要谨言慎行,站稳脚跟,以身作则,扎实办事,律己待人,遵纪守法,讲原则,按党章办事,力争早日适应汉寿工作,融入汉寿干部群体。(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