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东方影 于 2021-5-15 11:21 编辑
图文/东方影
穿越湘黔,走一段红军长征路,读一部镌刻于大地的英雄史诗
侗寨、苗村、水族部落……红军走过的山山水水,留下令人感动的故事,随溪水流淌,随山雾飘来。
贵州省铜仁市沿河红军渡纪念碑
1934年5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红二军团)在贺龙、夏曦、关向应等率领下,由彭水入黔,攻占沿河县城西岸。6月1日,县城四十余名船工用二十余只木船帮助红军在此强渡乌江。红三军在沿河活动长达半年之久,三千沿河儿女参加红军,有力地策应了中央主力红军长征。该纪念碑建于1979年,是为红三军渡江和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而建立。
遵义会议旧址
1935年1月,中央红军长征来到遵义,在原国民党第25军第二师师长柏辉章的私邸中,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这次会议,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也令遵义这座名不见经传的小城,从此名扬天下。慕名而来的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来到位于市区的遵义会议旧址,参观者络绎不绝,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大家都非常守秩序,排队参观。
在当地流传着“到遵义会议纪念馆可以转运”的说法,看来,遵义会议所带来的历史性转折在老百姓心目中已经成了一种象征。到此参观的我们也拍照留念,希望沾沾福气转转运,也希望接下来的行程顺顺利利有所收获。
黔南三都水族自治县怎雷村
通往怎雷村的山路蜿蜒曲折,河流汹涌奔腾,艰险而壮丽。车窗外是一座连着一座的大山和茂密的树林,我仿佛看见了当年红军的身影,用一双脚板爬过高山趟过河流,他们是用怎样的坚定信念,在艰苦的环境下,冒着枪林弹雨在革命的路上前进。除了佩服还有感动,今天的和平、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我们当倍感珍惜。
清晨,小雨初歇,空气中弥漫着仙境一般的雾气,山更加翠绿了,真有种“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叹。白茫茫的云海在风的作用下,时而似波涛汹涌的大海;时而如白龙翻腾在青山中;时而又像仙女般翩翩起舞……这变化多端的云海,又增添了几许大山的神秘色彩。
榕江红七军军部旧址
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曾在黔桂边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武装割剧斗争,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和人民解放作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1930年4月底,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在军长张云逸、总指挥李明瑞、政治部主任陈豪人等率领下,由荔波板寨长途奔袭黔军后勤重镇榕江古州城,并将军部设于此。
清晨的榕江
位于榕江县境内的三宝千户侗寨,因“天下第一侗寨”的美称和免费参观而吸引我们前往。但那里除了三宝鼓楼和几棵古老的大榕树外,偌大的广场空空如也,不见了曾经的热闹和繁荣。
通道横岭古侗寨
途中所见云中侗寨,如海市蜃楼般让人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真有种天高路远、可望不可及的感叹。如果时间允许真想去看看、去走走,留下些许遗憾,是不是为下次再来找个借口。
又一次来到横岭侗寨,还是曾经的样子。背靠青山,三面环水,属于典型的依山傍水型侗寨。
吉首德夯大峡谷
通过矮寨特大悬索桥,我们来到了风景如画的德夯大峡谷,走进自然村落,走走停停的拍摄很是放松。
此行我们还有一个重要任务,就是紧紧围绕建党百年创作红色题材摄影作品。寨中偶遇的水族妇女和水族大娘参与演绎了一段军民鱼水情的故事,拍摄显得十分生动。
根据创作意图,需要一位当地男子参演红军,正说着一个憨厚的中年汉子跃入我的视线之中,太符合男红军的标准了。我走上前去,诚恳邀约,没想到他答应的很爽快。是不是遵义转运了,我心中暗喜。拍摄非常有感觉,本色出演。
中午我们停在一处农家吃饭,老板娘不光人长的漂亮,还很能干,炒得一手好菜。和老板娘谈笑间,说想找当地人参演我们的红色拍摄,老板娘说这个有意义,可以让她的父母来演。于是我们又有了“送女当红军”、“救护伤员”的照片。
走遍万水千山,有红军精神光芒照耀。深情的土地与红色文化,指引着我们文艺创作前行的方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