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5607|回复: 7

忆爷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5-21 19:02: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文/向立波

忆爷爷

爷爷向久云,湖南桃源县人。生于清光绪年间,具体年份不详,卒于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享年83岁。爷爷为人正直,待人和善,是一位倍受尊敬的老人。他身高一米九几,身体健壮,身材魁梧,耳不聋,眼不花,腰不弯,背不驼。秋冬季节,经常身穿长风衣,手柱拐杖,健步走在窄窄的田埂上看看庄稼长势,与田间劳作的乡亲们聊几句。那骄健踏实、风风火火的脚步场景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没有见到过奶奶。母亲告诉我:奶奶在我们桃源老家解放的那一年(1949年7月)过世了。母亲说,奶奶下葬正好是我们老家解放的那一天。当时还遇到了痳烦:那天正准备下葬奶奶,突然被冲上山的一伙兵阻止了。这伙人拿着枪,说必须开棺查验。理由是怀疑棺材内装的是金银财宝准备埋藏到地下。农村人讲究个吉利,我爷爷及家人们不允,双方僵持着。这时,一名军官上来说:"我们是解放军,是咱们穷人自已的队伍″。后问明原由,讲清道理,以缓和矛盾。他又见当工人的我七伯伯向春福头戴八角帽、身穿工人工作服,并与之交谈,最终相信了出殡人的话,没有开棺检查,奶奶终于入土为安。

小时候我一直和爷爷睡。爷爷要我给他"窝脚"(暖脚)。爷爷一年四季都是光着膀子睡。天寒地冻的季节也一样。他说:"肉皮挨到被褥热和些"。母亲经常洗、晒我们的被褥、床单,并用淡淡的米汤浆洗,盖着很舒服。

爷爷终身勤劳。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我老家的相关情况:我的老家在向氏客家先祖祠堂所在地——桃源县翦家溪八公桥。 据说我们的先祖是由于战乱从江西逃难至此。从以下两个方面推测出本族应该在当地曾经有过辉煌:一是祠堂。当时尚存有由一米建方的方形石柱建成的朝门和青砖青瓦、高大宽敞的向家祠堂群。祠堂内礼堂和舞台可容纳数百人,是当时大队召开社员大会和文艺宣传演出的场所;还有大大小小数十间房屋是当时公社完全小学所在地。可惜这样一片完好的古建筑群毁于"文革"。二是先祖墓。同样,在"文革"期间因为要"破四旧,立四新",大队里由一些好吃懒做组成的"造反派"把向氏先祖坟墓给挖了。当时我作为少年围观目睹了这一过程。墓碑高大,坟墓非常坚固(据老人们说,是用糯米饭和石灰混合而成)、密封完好,尸身未腐, 先祖身穿长袍,脚穿朝靴。当时,我还看到朝靴由我二太公的族辈老人捡去继续穿。从这两点说明,向氏客家族自江西迁徙至此后的某一时期曾一度辉煌过。

但到我爷爷这一支人时,爷爷家已是"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全家老小三代20多人借住在向氏家族建在向家祠堂后面名为挂山冲冲口的木瓦结构的房子里。房子也很宽敞 ,共有八、九间。是向氏家族每年清明节用来祭祖(挂山)集中的地方。

爷爷家没有田地,全靠租种"向家公上"(向氏家族)的公田生活。不过爷爷家男丁多,劳动力强。爷爷、奶奶勤劳且会持家,家里生活也不致于穷困潦倒。母亲告诉我:爷爷为了一家生计,农闲时做米生意。每天挑一担米,箩筐两头各挂一支粪桶到离家七里远的翦家溪镇上先卖米,然后又买一担大粪,箩筐挂在粪桶上方挑回。天天坚持,往返不断。不幸的是在冰天雪地的一天,爷爷挑着粪在返回的路上一跤摔倒将左手臂摔断,从此左臂再也伸不直,只能弯曲,落下残疾。

老年时的爷爷也闲不住,坚持打草鞋。每天早早起床后就从堆上拉一把稻草,再往稻草上喷几口水,然后搬一把椅子,手持专用方形木硭锤坐在台阶前死劲锤打稻草到柔软为止。吃过早饭(那时由我父辈几家轮养),  爷爷就坐在打草鞋的"木马"上开始编制草鞋,每天编几双。由于稻草锤得软,搓起来很应手,搓得很紧,编制时又用力拉得紧,草鞋编成后板板实实,既漂亮又实用,很受顾客欢迎,经常有人上门买。每逢翦家溪或本地八公桥赶集(逢场)时,爷爷也会背着一大砣草鞋去卖,每双五分钱,换来自已的零花钱。爷爷卖完草鞋后有时会顺便为我和姐姐买几个发糕,并交待我:”莫港哦"(不要对别人讲)。因为爷爷有九个儿女,孙辈重孙辈众多,不可能给每人都买两个,所以讲出去怕产生矛盾。我在当时经济条件下能吃到香喷喷、软绵绵的发糕已经是奢侈了,印象深刻。直到现在,每当我买发糕时都会想起当初爷爷给我的发糕。爷爷此举我现在分析:一是我长期跟爷爷睡,感情应该深些;二是我父亲长期不在家,爷爷可能也疼在心里;三是爷爷从翦家溪返回先到的是我家,然后才是其他叔叔伯伯家。

从我能穿草鞋上山砍柴下地干活起,我就一直穿爷爷给我打的草鞋。爷爷有时还专门精心在稻草中掺点晾晒过的棕叶编成的草鞋给我,这样更结实。爷爷时常给我说:"草鞋见了水,就等于青天白日见了鬼",告诉我穿草鞋尽量莫下水,草鞋沾水容易烂。

爷爷韬光隐晦有个性。我一直以为爷爷仅仅是一位很和善、没脾气的老人,甚至认为爷爷只会逆来顺受,任人摆布。因为我从没见过爷爷与任何人红过脸,吵过嘴,也从不以长者身份责骂晚辈;虽生活很苦也从不抱怨。我与爷爷相处十多年,从未见到爷爷放声大笑和痛哭流涕及大声说话,整天少言寡语,平平静静;他从不管闲事,也不掺和下辈、晚辈夫妻之间、父子之间、儿女之间的关系。对此,给我印象很深的是我母亲瞒着我父亲将我们的房子从挂山冲搬出冲外重建后的那年春节前,爷爷随我父亲从常德(做客小住)回老家过年,还没等我父亲跨进新屋大门,我母亲就从厨房走到堂屋门囗向我父亲伸出手说:"钱呢?我要还账"。我父亲本来看到重建的新屋不知欠了多少账而心烦不已,又遇还没进屋就伸手要钱。原本性格温和的我父亲勃然大怒,与性格刚烈的我母亲大吵起来。爷爷一直坐着一言不发,既不制止儿子,也不劝说儿媳,任其吵翻天。爷爷坐了一会儿仍见"战火"停止无望,他低声说:”哎,您吵!我到四儿那里去"(我四伯伯向春和家)。此事给我的印象是:爷爷的涵养真好,真会做人。

我以为爷爷就是一个"老好人"。但有一次爷爷给我说了一件事后才发现:原来爷爷也是有个性的。那是有一天我问爷爷:"听说排行二姑妈和八姑妈是幺爷爷的女儿,怎么我一直没有看到幺爷爷哟"?爷爷对我说:"你幺爷爷不作活(不听话、乱来),一年四季不干正事,就是在外途喝酒、闯祸 。幺奶奶也管他不住跑哒。有一天他发"酒癫 ",回来找我俩个干(找爷爷的麻烦),搞发我的火哒,我一把就把他摔倒在地上一腿按起,边扇(耳光)他边说:′你个龟子,你屋里不管,一天到黑在外途游世舞荡,喝些酒哒你就回来闹,我忍了你几多`。我揍了他那次以后再不敢和我干哒"。我又问爷爷:"幺爷爷后来到那里去了"?爷爷显得十分无奈,深情地说: "他总是游手好闲,到而今也没得他的下落(失踪了),俺雁(家人)到处打听一直没找到"。

爷爷读语录、谈红军。"文革"期间,全国各地的建筑物上普遍都用红漆底、黄漆字印刷着《毛主席语录》,我家板壁上也不例外。到了冬天,爷爷有时两手套在袖套里站在台阶上晒太阳。这时他会两眼凑近《语录牌》一字一句的读起来:"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遇到不认识的字,他会把我叫到身边问我。有一次爷爷问我:"这个毛主席就是当年`朱毛红脑壳造反`的那个啵"?我说:”是那位毛主席。但不是‘红脑壳`,是红军"。因为我当时也知道得不多,只能纠正这些。我想,爷爷口中的"朱毛红脑壳造反"肯定是当初国民党政府污蔑、诋毁朱德总司令和毛泽东主席领导中国工农红军闹革命时的宣传语,而这些话却在老百姓心中扎了根。

1972年,83岁的爷爷无疾而终。爷爷的离去不仅使我们失去了一位至亲,而且给我们留下无法 弥补的遗憾:一是爷爷没有为子孙后代留下一张照片。他的音容相貌只能铭记在见到过他的亲人们心里,其遗容无法流传于世让后辈瞻仰。二是"革命化"的葬礼。当时正处于"文革"破四旧,立四新运动的热潮中,人去世了别说不能做法事和道场,就连对逝者叩头都在破除旧风俗之列,一般人在当时的政治氛围下不敢越雷池一步,加上我姑父、七伯伯和我父亲都是国家工作人员;叔叔向厚生还是大队党支部书记,更要带头破"四旧"。所以尽管爷爷后代众多,但没有得到多少人叩头。好在我八舅舅李湘泉一介农夫,前来吊唁时无所顾及的奔向灵堂前趁人们还没有反应过来就麻利的叩完头;再是在桃花源区任公社党委书记的姑爷王华祥可能因悲伤忘记了规定,赶到灵堂前就痛哭流涕的跪下叩头。我的印象爷爷就得到这两人的叩拜,其他家人和亲友无论内心多么悲痛,也只能用泪水表达对我爷爷的哀思,因为不敢叩头。

我从不相信迷信,但战场上两次梦见爷爷又不得不让我相信:爷爷保佑了我。1979年2月,我随所在部队参加了对越自卫还击战。在战场上,自己作为野战步兵连战士整天冲锋陷阵,浴血奋战。当时的现实不允许我思故人,想亲人。白天的战斗已经使我精疲力尽,每到夜晚还要百倍警惕站岗放哨,好不容易轮到自已休息,倒下便入睡。怪就怪在这短暂难得的睡眠时间里,我竟然先后两次梦见我和爷爷象往常在家时一样相处一室。醒后尽管自已身处遍地敌尸之境,也明知爷爷早已故去,却一点都不害怕。我相信:是爷爷当年陪我上战场,时刻保佑我左右,才使我遇险不惊,死里逃生。虽每天面对枪林弹雨,我仍安全无恙 。此种现象令我终身难忘。

爷爷离开我们已有50多年了。爷爷的勤劳,爷爷的为人,爷爷的品德,一直留在我的脑海里,指引我的人生路。爷爷一生存好事,千古流芳名!                 

2021年5月23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1 22:26:17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作!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2 09:15:2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7 15:03:38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感真挚,亲情跃然纸上!欣赏学习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8 20:4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章,为您点赞,谢谢分享!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8 21:58:3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也是桃源人,文章中许多生活化的语言让我如临亲人 爷爷不多言多语但正直善良,疼爱子孙护佑子孙,是一位虽平凡但让人由衷崇敬的老人 为老师佳作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8 23:06:3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多好的爷爷啊!作者真情流露,文章真挚感人,为老师的佳贴点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5-29 00:03: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情感真挚,亲情跃然纸上!欣赏学习为您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11:44 , Processed in 0.0344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