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和探索社会主义时期,境内教育科技、文化体育、医疗卫生等社会事业,在中共临澧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蓬勃发展,取得辉煌成就。
第一节 教育科技
民国末期,临澧办有一所初级中学,146所小学,但入学人数少,在校学生仅占人口总数的2.9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临澧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境内逐步形成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其他教育并举的结构性教育体系。
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临澧全日制教育重点是发展小学教育,办校格局为村村(大队)办校。1950年,全县共办初小249所,完小17所,在校学生12672人,教职工423人。1958年,全县办小学462所,在校学生43159人。1965年,全县办小学317所,当年招生13736人,毕业7727人,在校学生稳定在4.2万余人。这个时期,中学教育、专业教育、成人教育也有所发展。中学教育除了县办1所完全中学外,还先后兴办合口、陈二、柏枝台3所独立初中,9所完小戴帽附中以及城关、合口、新安镇办的3所民办中学。1965年,全县共举办6所中学,在校学生2496人,初中招生848人,小学生升初中的比率为11%。专业教育,先后兴办卫生学校、业余体校、农业学校、农业机械学校、工业学校、林业学校、供销学校、商业学校、粮食学校、教师进修学校等专业学校。成人教育,各级全日制学校、工会组织开办职工、农民扫盲夜校。1958—1961年,全县各联校先后设函授班,共办班20个,结业1000人。
1970年代,境内中学教育进入大发展,高等教育开始起步。1969年,全县兴起公社办完全中学,片区办初级中学。1970年,全县办起16所完中,35所初中,在校学生9353人。办校最多的1976年,全县办中学86所,其中初中65所,高中21所,在校学生增加到21397人,当年招收初中新生8163人,小学生升初中的比率上升到59.4%。1976年以后,开始调整中学布局,片中陆续撤销。1979年起,临澧开始举办高等教育,临澧一中、县教师进修学校、县委党校先后开办电视大专班。
1980年代,临澧教育趋向结构平衡,呈现出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以及普通中学、职业中学协调发展。1980年代初,临澧开始大办学前教育,民办幼儿园蓬勃兴起。至1985年,全县幼儿园(班)发展到332所,共346个班,在园幼儿11010人,教养员372人。全县初等教育于1984年开始普及。1986年,全县办小学325所,在校学生62554人,1741个教学班,入学率为99.76%,巩固率为99.98%,升学率为71.3%,有教职工2513人。1987年,是国家颁布《义务教育法》后的第一年,临澧全县取消小学升初中考试,提前完成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当年,全县共办普通中学30所,其中初中24所,283个教学班,在籍学生1.6322万人,巩固率达87.4%;高中包括1980年被定为省属重点中学的临澧一中在内共有6所,71个教学班,在籍学生4823人。1989年,临澧接受全省教育督导评估验收,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100%,小学生毕业率和初中升学率均达100%。扫盲教育从1980年起重新列入各级政府的工作日程,县政府成立工农教育委员会,当年扫除文盲3310人,完成成人扫盲任务的23%。此后,扫盲教育逐渐转入既学文化,又学技术的新阶段。1980年代中期起,境内开始重视兴办职业高中,先后开办县农民中专、县第一职业中学、新安职业中学,县女子职业技术学校。成人高等教育在1980年代中后期形成时代风尚。1984年,临澧开设自考大学。1986年,县进修学校开办师范函授。1987年9月,新安中学与武汉工业大学举办工民建、硅酸盐两个三年制大专班,毕业学员100名。1989年,太平集团公司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创办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太平分部,开办高分子材料工程专业,共招收三年制脱产大专班学生108人,均学成毕业。
1990年代,境内教育进入资源优配、办校优创的阶段。1992年,全县17个乡镇中心小学被评为常德市合格乡镇中心小学。1993年5月,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临澧县被评为湖南省义务教育先进县,得到省委、省政府颁发的奖牌和10万元奖金。1994年,临澧提出创办名优学校和特色学校,县实验小学、城关完小、合口完小、新安镇中心小学,当年被评为县名优学校。随着计划生育带来的学龄儿童减少,境内自1986年起整合教育资源,学校逐年缩减。1995年,小学缩减到267所,1296个教学班,在校学生37174人,入学率和巩固率均为100%。同年,全县扫除青壮年文盲,临澧被省政府评为扫盲工作先进县。1999年,湖南省“普九”巩固提高工作会议在临澧召开,推介临澧全民办教育、全面追求农村教育规范化的经验。
进入21世纪,临澧教育事业步入常态化,办学重点突出提质升级。2003年,县实验小学被评为常德市十佳“明星学校”。2004年,全县小学调整到106所。中学亦同步优化布局,全县高中压缩到只办临澧一中、二中、四中3所完中;初级中学压缩到只办临澧三中一所县属初中、16所乡镇初中及丁玲学校初中部。成人教育历年毕业的本、专科大学生,累计2586人,包括自考大学1419人,电视大学1167人。学前教育对照办园条件、设施设备、园长教师、常规管理、质量效益五个方面进行评估,经过六年的清理,全县幼儿园调整为77所公办幼儿园(班),61所民办幼儿园。临澧一中搬迁到县城西区进行扩建,占地面积580亩。2014年,全县幼儿园稳定在100所,办班376个,专任教师660人,在园幼儿11672人。城乡幼儿入园率均达100%。全县小学压缩到只有72所,581个教学班,专任教师1326人。在校学生2.08万人,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临澧二中撤销高中部与合口中学合并,改制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全县共办18所初中,202个教学班,专任教师1085名,在籍学生9941人;高中只保留临澧一中、四中2所学校,128个教学班,专任教师549名,在籍学生7384人。职业中学整合为临澧职业中专、女子职校两所学校。师范函授教育历年共培养结业学员2195人。全县94所中、小学校,校园占地面积3.12万亩,教辅用房和生活用房建筑面积63.43万平方米,共拥有校园绿化面积756.8亩,运动场地面积688.8亩,图书125.5万册,计算机4737台,实现了校舍楼房化,设施现代化,这是以往任何朝代和年代都不可比拟的。
2016年,教育三年攻坚圆满收官。丁玲学校、县属第五完小异地高标准新建。创建停弦镇重阳小学、杉板乡白洋小学等合格学校10所、普惠性公办幼儿园18所,改造太浮镇龙潭小学、九里乡太平小学等农村薄弱学校10所。官亭乡天星小学、新安镇龙凤小学等22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实现“三有”设施配套,全面完成中心小学以上“班班通”建设任务。丁玲学校被评为全国首批“云校园”,县第一完小被评为全市唯一的省级教育信息化“十百千万工程”创新应用示范学校。临澧被省政府认定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教育强县,并被确定为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县。当年,高考一二本上线率持续提高,全县2588名高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4.9%。高考核心指标居省市前列,学考综合排名全市第二,中考总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连续九年夺得全市第一。
2017年,教育资源实现有序整合。全县拥有各类学校87所,包括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17所,小学65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共设949个教学班,全年在校学生40762人。其中普通高中12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6768人;职业高中42个班,在校学生1517人;初中201个班,在校学生9661人;小学584个班,在校学生22816人。高中毕业生升学率为93.7%,初中毕业生升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100%。年末在岗教职员工3279人,其中普通高中596人,职业高中106人,初中1141人,小学1327人,教师进修学校22人,其他教职工87人。全县共有幼儿园87所,幼儿班373个,在园幼儿1064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县拥有校舍面积69.27万平方米。自2015年起建立统筹城乡一体化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年落实义务教育保障金2447万元,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325万元。
临澧的科技事业,自新中国成立起持续兴起现代科技热。学科学,用科学,开展科普宣传,进行科学研究,推广科学技术,蔚为风气。1978年12月,临澧召开全县首次科学大会,助推科技兴县。至1985年,临澧共建立县级学会、协会15个,乡镇科协18个,有会员292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达2304人。1957—1985年,全县共奖励科技成果419项,其中获棉花高产技术等国家级奖4项,手拖牵引水田耙研制等省级奖12项,地区级奖41项。1990年代起,临澧科技队伍不断壮大,科技成果更加丰硕。2003年底,全县有各类科技人员12337人,获专业技术职称和聘任的自然科技人员5268人,其中高级职称144人,中级职称1814人。1986—2003年,全县共实施县以上各类科技项目352项,省级奖励22项,市级奖励48项,县级奖励86项,珍珠养殖及珍珠系列产品开发获国家星火计划三等奖。工业产品创新研究,获国家专利30项。2003年,全县依靠科技进步转化生产力,新增产值4.59亿元。2017年,全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35项,新增3家新技术企业,共有专利申请量206件,专利授权量48件,审批11项、建筑面积84.08万平方米的抗震设防工程。
来源:《临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篇
编辑:史小杰
一审:朱 菲
二审:涂曼妮
终审:万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