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文甲农民起义垂千古 尊敬的评委、同志们: 我演讲的革命故事叫常德文甲农民起义垂千古。据历史记载,1942年4月12日,以蒋介石为头子的国民党右派,在上海背叛国民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史称上海4·12事变,此后长沙、常德相继发生“马日”事变、“敬日”事变。当时,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机关已被敌人破坏,多数同志惨遭杀害,大革命处于极为困难时期。 为了开展武装斗争,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成功地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8月7日,中央在武汉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总方针。幸免遇难的中共常德地方执行委员会组织部长张盛荣秘密联络党内同志,积极筹划在农村组织武装起义。 当时,常德县长茅岭、丁家港、尧天坪一带属于文甲区管辖,伪区公所设在长茅岭枫林村。文甲区地下党支部(原名“楚材党支部”)书记戴修文,受县委书记张盛荣派遣,到长茅岭山区寻找藏匿的农会骨干,传达武装起义的指示精神,到各家各户秘密串联。不久,他们正式建立四百多名农民协会骨干的“长茅岭农民自卫军”,决定9月10日(中秋节),乘伪区公所多数士兵回家过节的机会,举行文甲农民起义。由党支部书记戴修文担任总司令,原文甲农民协会委员长徐炳初担任副总司令,原文甲区农民协会副委员长潘振武担任起义军事总指挥。全体自卫队员编成六个小分队,隐蔽在人烟稀少的山沟里。9月9日晚,戴修文、徐炳初和潘振武三人一起,登上预定的起义地点万寿山,他们仔细察看周围的形势研究起义时间。9月10日天色刚刚发亮,戴修文站在万寿山顶峰,向自卫队员发出起义信号。预先埋伏在六条山沟的自卫队员手持各种武器,像潮水般涌向团防大队,杀声震天,红旗招展,威振山河。徐炳初提着平时打猎的鸟枪走在最前面。潘振武扛着一支步枪指挥队伍向前冲锋,戴修文手持短枪紧跟在队伍后面督阵。经过一个多小时的激烈战斗,捣毁了伪区公所,击溃了团防大队,击毙团防大队长张仕元,活捉印花局长张国政,缴获了一批枪支弹药与生活物资。团防大队士兵跪在地上投降求饶。接着打击不法豪绅,没收三户大劣绅的家产分给穷苦农民,焚烧大地主杨子君的大院。戴修文、徐炳初和潘振武等人召开群众大会,公审并处决了张国政,恢复了文甲区农民协会和楚材党支部,根据县委的指示,避免国民党的镇压,公开斗争转为分散隐蔽斗争。 常德文甲起义是湘西地区最早发生的一次农民武装起义,震撼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打响常德农民起义第一枪,为鼎城成为革命老区奠定了基础,后来戴修文、徐炳初、蒋国保、熊尚珍等13人惨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壮烈牺牲,烈士的鲜血染红了万寿山,使尧天坪成为红色沃土,革命老区。经过两年奔波,1930年7月,潘振武投奔红军,参加二万五千里长征,历经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成为常德市唯一的开国将军,这是鼎城的骄傲和自豪,尧天坪的荣耀。以后潘振武任驻苏联武官、外交部办公厅主任、武汉军区副政委、湖南省委书记等重要领导职务,为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贡献。1988年在武汉逝世,享年81岁。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国家投资260万元,在万寿山修建了雄伟大气的常德文甲农民起义纪念碑,载入史册,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激励人们的革命意志,弘扬文甲精神,扛鼎精神。在党史教育中,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建设将军故居,绿色家园,幸福鼎城。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继续前行。 尧天坪镇老干党支部 莫纯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