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245|回复: 1

张松山 学党史,忆当年:谈谈我所经历的对越自卫反击战(2021年5月28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 00:15: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21-6-5 15:31 编辑

学党史,忆当年:

        谈谈我所经历的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张松山

        古人云: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由此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号召我们学党史是很有现实意义的。
        我行所发学习党史资料《中国共产党简史》第261页指出:“1979年二三月间,我边防部队实施对越边境自卫反击作战。1981年实施收复法卡山、扣林山作战。1984年实施收复老山作战,此后又进行长达数年的老山坚守防御作战,边境地区的局势得到稳定。……这些自卫还击作战,保卫了我国领土主权完整,维护了国家尊严,展现了人民解放军威武之师的形象。”  
         作为当年原42军政治部的现役军人,我有幸参加了1979年二三月间的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现将我当时的战地日记中的部分内容分享如下:

一、从惠州到龙州:1978年12月,部队大张旗鼓地向中越边境实行摩托化开进。

         19 78年12月18— 24日我的战地日记中记载了《随军炮团开进6天路线图 》,内容如下 :   根据军政治部首长命令,我随军炮团开进,于12月16日下午从军部驻地惠州市赶到驻扎在赤山的军炮团,18日11时从赤山随军炮团乘车出发,先后经过小金(18日14时到,下同)、广州(19日23时,未下车,停车一小时)、肇庆(20日7时)、阳春(20日20时)、高州(21日9时)、化州遂溪(22日8时)、廉江(22日10时)、广西合浦(22日11时)、钦州(23日9时)、东兴、邕宁、崇左(24日10时),行程6天,于24日14时到达边境城市龙州县城,当天下午2时30分到达龙州先锋农场军部驻地。

        为保密起见,我当时的这篇日记的标题是用汉语拼音写的。其实,为了震慑敌人,我们的行动没有像往常那样强调保密,而是大摇大摆大张旗鼓进行的。其目的是晒行程,让敌人知道,迟滞和阻止越南地区霸权主义者侵略柬埔寨和整个东南亚的行动。

二、战前动员:从“抗越援柬”,到“对越自卫还击”。

          部队从1978年底进入龙州起,就开始了五十多天的战前训练和战前动员工作。不过,局外人所不知道的是,刚开始的动员口号是“抗越援柬”。后来,柬埔寨的局势发生了变化。原来,早在1978年12月,越军18个师入侵柬埔寨。1979年1月7日,越南侵略军打下金边,扶持韩桑林、洪森,摧毁了波尔布特政权。局势变了,动员口号也随之变成“对越自卫还击作战”。由于越南黎笋集团疯狂反华,扰我边疆,杀我边民,驱我华侨,无恶不作,激起我军民爱国主义义愤,这个口号顺理成章,师出有名,遂成为惩罚越南地区霸权主义之战的正式名称。
      一个多月的战前动员,极大地激发了广大指战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各部队积极要求参战,请求最艰巨的战斗任务;基层官兵纷纷写血书,写遗书,写决心书,表示要用生命和鲜血保卫祖国;机关的同志则纷纷要求下部队参战,誓与干部战士一起回击越南侵略者。

         当时,我们军政治部秘书处的姚肇峰秘书(常德人,后转业到长沙)即兴写了一首诗:

问君何处论功劳,
左右江边拭战刀。
万里疆场堪比试,
胡虏灭绝逞英豪!

就典型的反映了这种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气概。
        我随即依韵和了一首七绝:

马前不敢报功劳,
欲与黑旗试比高。
万丈长缨捆黎笋,
南关煮酒论英豪!

         和诗虽然很幼稚、粗糙,但却确确实实地反映那时我们的真实情感。(该诗见1979年 1 月 10 日日记)

三、战争打了将近一个月,取得了重大胜利。

         对越自卫还击作战是1979年2月17日开始的。我当天的日记记载 为《 对越自卫还击战开始》  : 一九七九年二月十七日凌晨六点三十分,对越自卫反击战开始,水口方向我军万炮齐发,(我)与伤员烈士组诸同志登叫堪山头观战,(场面)极为壮观。半小时后,我军攻入越南,向复和、高平方向推进。(日记完)

        就战争全局而言,从2月16日起就前出在国境全线阵地前沿的17个师(总计22.5万人)中的12个师奉前线总指挥许世友(广西方向)、杨得志(云南方向)之命,于2月17日起对越南6个省11个县展开全面进攻。其中高平方向6个师,谅山方向3个师,老街正面3个师。42军所属3个师属于高平方向。

      战斗打响后,42军的125师自水口关前出,
担任复和正面进攻;124、126师自布局关前出,从侧面向高平迂回穿插。从2月17日至3月16日,全军部队转战28个昼夜,进攻正面宽约30公里,纵深78公里,经历连以上战斗179次,先后攻克东溪、复和、茶灵、下琅4个城镇,并于1979年2月25日会同兄弟部队攻下越南重镇某省省会高平。共歼敌6901人,其中毙敌4605人,伤敌1907人,俘敌389人,缴获大批武器装备和物资,顺利完成了中央军委和广州军区前指赋予的战斗任务。3月16日和17日,全军部队胜利凯旋,撤回龙州。

四、胜利来之不易,我们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战时,我在42军政治部组织处服役,受命负责全军烈士伤员工作,带领全军烈士伤员工作人员和参战民兵排,在中越边境我方一侧修建四座烈士墓园(后统一并入龙州烈士陵园),安葬本军及配属部队烈士1000余名,园滿完成任务,荣立二等功(军政治部另一名记二等功者是战地摄影记者、宣传处干事马春玉同志)。由我执笔写成的42军《战时烈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被纳入广州军区战时政治工作经验选编》一书。

        战争是残酷的。一个月的自卫还击,东西两线参战部队共付出牺牲万余的代价,其中我所在的42军和配属部队牺牲的烈士超过1000名。据我所知,在对越自卫还击战中,仅常德籍的烈士就有196名。常德人民为对越自卫还击战的胜利作出了历史性的重大贡献。

        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他们血染的风采。我们不应该忘记他们。

         在我1979年清明节那天的日记里,我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祭林凤云烈士   
                                                                                胜利无心庆凯旋,
白花一朵献君前。
明知人死魂归去,
偏向坟茔叙旧谈。

         林凤云,原126师副政委,是我在126师工作时朝夕相处的老首长,是1947年入伍的老军人。当年,他是126师政治部的副主任,在我隔壁办公,经常面对面地指导我工作,和我谈心,帮助我解决生活困难。我的百岁老母亲的户口1975年从河北农村老家迁往常德市,就是他帮助我解决的。战前,他刚被提拔为该师副政委,因广州军区要求靠前指挥,他随下属部队376团行动。临上前线前,他到广西凭祥看望在某部当班长,即将出征的儿子,语重心长地叮嘱儿子在战斗中一定要机智勇敢,服从命令,听从指挥,为人民立功。     1979年2月17日上午9时许,他在指挥部队穿插途中换乘装甲车时被敌人炮火击中,壮烈牺牲。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强忍剧痛将随身的机密文件销毁。战后清理他的遗物时,身上仅剩下一架被打穿了的微型半导体收音机。  他是这次战争中牺牲的职级最高的三名烈士之一,也是我负责全军烈士工作安葬的第一位烈士。对于他的牺牲,我是很悲痛的。

五、我所知道的对越自卫还击战中常德籍的4个战斗英雄:

(一)戴志敏

         戴志敏。是在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响前夕,为抢救落水儿童而壮烈牺牲的。戴志敏,常德桃源人,曾就读于该县龙潭中学,任班团支部书记。1977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125师 某部三炮连副班长、班长。1979年1月4日带领全班在广西大新县黑水河边进行军事训练时,见两名儿童落水,不顾水深流急,第一个跳下5.6米深的黑水河中,在另外三名战士的协助下,救出两名儿童,又返身救出战友,因体力不支而光荣牺牲。
         戴志敏牺牲后,部队和地方政府在当地举行了有千多人参加的追悼会。中共大新县委作出关于向戴志敏同志学习的决定。戴志敏所在部队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追记一等功。广州部队党委授予戴志敏“雷锋式的战士”的光荣称号,授予藏志敏生前所在班为“爱民模范班”。中共中央军委授予戴志敏“爱民模范”的荣誉称号,号召全军指战员学习戴志敏舍己救人的共产主义精神。为了永远纪念戴志敏,两名落水再生儿童农小妹、农金仙分别改名为农军生、农爱军。

        战后,部队还在广西龙州驻地时,我曾受42军政治部首长指派,与群联处长一同驱车前往黑水河畔拜祭戴志敏烈士,在烈士墓和烈士救人牺牲处拍照留念。

(二)罗兴元

       1979年2月17日,对越自卫还击作战开始。2月17日、18日,125师防化连喷火排班长、桃源籍战士罗兴元在攻打二O三高地和大弄公安屯战斗中,先后喷毀敌火力点九个,消灭敌人二十余人。战后归国,罗兴元荣立一等功,被广州军区命名为“英雄喷火手”。因为当时我在42军政治部,曾负责战时烈士伤员工作和参与部队战后立功评奖事宜,所以,对原本认识的常德同乡、桃源出的这个战斗英雄特别关注。转业到常德后,我得知罗兴元后来升任副连长,转业后回桃源,在县保险公司工作,和他重新取得了联系。

(三)孙永迁:

         孙永迁,湖南桃源人,42军125师373团7连的卫生员。在79年2月17日,部队奉命攻打复和,在向谷芳敌军发起进攻时,孙永迁勇往直前,哪里里有伤员哪里就有他的影子,在前线持续忙碌了数10个小时,最终因为体力不是加上疲劳而倒下,醒来后不顾一身的伤痛继续参与抢救,背出了10位伤员。在这场长达一个月的战争中,他一共救治了三个单位的43名伤员。他还积极参与烈士遗体的安置工作。战争结束后,被中央军委授予“战场救护模范”的光荣称号。后转业到深圳。

(四)何学高:

        何学高,湖南常德鼎城区石公桥镇文家坪村人。1976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先后任41军122师365团5连五班战士,排长、连指导员。1979年2月,时年23岁,参加对越自卫还击战,在与两名越军展开搏斗的危急时刻,毅然拉响手榴弹,决心与越军同归于尽,结果两名越军被炸死,他身负重伤,右手腕部、左手食指被炸断 。   1979年9月17日,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颁发“一级英雄模范”奖章。1982年2月,被广州军区授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先进个人”荣誉称号。1984年退休,现在常德市鼎城区军休所休养。

(五)常超淼。

             常超淼,常德市鼎城区人,1977年1月入伍,53016部队通讯连报务员,是负责报告战况的情报员,在这场战役中他用鲜血挽救两个营。当时二营所在的据点遭到敌方猛攻,因为敌方占据地理优势,二营的战况惨不忍睹,他在毫无遮掩的情况下舍命发送情报,身中三枪,昏迷过去。醒来后他放弃自救,用最后的力气,通知总部支援同样身陷困境的一营和三营,一营和三营得以脱险,常超淼却惨死在电台旁,年仅22岁,被国家追认为烈士,追记一等功。被中央军委命名为“英雄报务员”,安葬于广西靖西烈士陵园。

         我们应当永远向这些英雄学习,不忘初心,做好农发行的工作,为振兴社主义新农村,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国梦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021年5月28日)

IMG_20210405_115647_edit_518277190796437.jpg
mmexport1622477935207.jpg
mmexport1622478162898.jpg
mmexport1622478167355.jpg
mmexport1622478171838.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 00:1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清河布衣 于 2021-6-5 15:34 编辑


布衣有言:因编辑修改时操作失误,原件丢失。特重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5 06:01 , Processed in 0.0393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