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安乡转播 于 2021-6-1 08:56 编辑
作者:安乡网宣会员袁宝华
自1860年电话问世以来已经160年了。用上电话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之一,美好生活的标配就是“楼上楼下,电灯电话” 大概60年代以前,我在安乡没见过电话。电话从有线到无线,从短途到长途,进展之快出乎人们的想象。 没有电话的年代衍生出了一个工作岗位叫“通讯员”这都源于没有通讯工具,上传下达需要人力去完成,担任通讯员的一般是八面玲珑的小伙子,作为领导的身边人自然是很吃得开的,有不少出色的领导就出身于通讯员。 我第一次看到电话是1957年和大哥在长沙,住在沿江路一个小旅店里,旅店里有个电话,是数字盘的,老板告诉我们,电话系统是捷克援助的,是不是这样本人没有考证。 到60年代,各单位都安装了摇把子电话机,农村大队的电话一般安在代销店,大队会计家里。谁家来电话了就广播通知,遇到信号不好,什么也听不清。公社书记或某领导下乡蹲点一般也会架设电话专线。防讯时电话更不可少,我守过许多次防汛电话,看到过许多因电话故障而出现的百态。有大声吼的,有把摇把子往死里摇的,甚至有摔听筒的。 电话带来了方便,但也有烦恼的时候,1981年4月在上海出差,需要电话向单位领导请示事情,在外滩上海最大的邮政大厅挂号长途,等的时候哪里都去不成,说不定什麽时候就接通了,也许一天也接不通。上午八点半办完手续至到下午三点才通上话。而且杂音串音夹杂其中。 八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出现了大哥大,象砖头模样,只有少数人有,一个要一万多。随之出现了BB机,又叫传呼机,有BB机的挂在腰上,后来有了手机,腰里挂两个,神气的很。同时期程控电话开始进人家庭,我是1992年安装的电话,当时安一部电话要三千多元。春节临近是装机高潮,安电话的太多,安装工人很吃香。邮电局还搞过一次吉祥号码拍卖,尾号是三个六,三个八。安了电话的马上向秦鹏好友通报电话号码,生怕人家不知道。1993年过春节,零点刚过,新春祝福电话一个接一个。没有多少往来的有事无事按号码取乐。或从单位往家里打着玩。 截止1993年6月15日县城家装住宅电话约1300部。农村最多的是黄山头镇103部,官珰39部,理兴珰14部,董家珰76部,出口洲14部,安裕乡只有4部, 从有线电话到大众普及只有30多年时间,真是不可思议。没有线,怎么能听到声音,怎么能看到影象,对于我等小百姓永远都是个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