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责任——敢于担当
敢于担当,是人格修养,也是社会责任;是个人素质,更是党性要求。翻开青山工程的历史页面,无处不闪烁出敢于担当的精神。
青山工程的建设时段,和“文化大革命”基本是并行的。1966年上半年至1968年年底,青山工程正需要集中精神建设主坝、副坝的时候,“文革”也进入造反高潮。整个工程被造反派批判成“唯生产力论”的产物,干部组织工程施工,也被造反派扣上“只抓生产、不抓革命”“用工程压革命”的帽子。工程指挥部班子被“砸烂”,营连主要领导挨批斗。但是,广大干部和群众仍然坚信,“文革”运动宣称“高举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而毛泽东思想的根本,就是要建设社会主义,让人民群众尽早过上丰衣足食的好日子。按照毛泽东思想指引的方向修青山,一定没有错。这种时候,信念就是最坚强的支撑。像指挥长陈芳柏、太浮营教导员王宏忠等县、社领导干部,都经历过台上挨批斗、台下抓工程,晚上接受批斗、白天指挥施工的特殊考验,做到坚守工地不动摇,坚持施工不动摇;像太浮营的王高全、万登茂等劳动模范,凭着“革命不误生产、生产就靠实干”的朴素认知,在工地被冲击得停工的时候,也自动组织起来下河筛砂。这些,无不体现出一种道路自信的担当。
青山工程从1966年9月开工兴建,一个冬春修起了主坝、水轮泵机房、船闸、电站和36公里总干渠。胜利在望,全民欣喜,谁也没想到有一天会突然天降厄运。1968 年7月16日,已经建成的拦河主坝和还没有合龙的副坝,因为缺乏设计经验形成的先天不足,在经受第七次洪峰冲击时轰然垮塌。这时候,保守派成立“沮丧派”,认定临澧是一个小县,修青山工程是自不量力,主张偃旗息鼓;造反派成了“声讨派”,批判修建青山工程是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标新立异,想往自己脸上贴金。面对保守派的动摇和造反派的声讨,临澧县委没有自乱阵脚。被造反派打倒“ 靠边站”的指挥部政委吕定元,凭着自己对民生的了解,坚信县委修建青山工程的决定是正确的,毅然向县、地、省革委递交了《关于重修青山大坝的意见书》。一批“靠边站”、正在观山“五七干校”劳动改造的老干部、老党员,也强烈呼吁重建青山大坝。1969 年实行“工农上阵”,县人武部领导杨少成作为军方代表进入县革委,主持临澧县全面工作。为继续圆临澧人民“牵着澧水全县转”的梦想,他十几次往返省城汇报,争取支持,排除干扰,把重建青山工程提上全县首要议事日程。统一思想的会议从公社负责人开到部门领导,从干部开到贫下中农代表,层层组织大讨论、大宣传、大发动。目的就是一个:重振旗鼓,重建青山大坝。
得道多助。时任湖南省革命委员会主任的华国锋同志也鼓励临澧人民:“坝垮了,思想不能垮。坝垮了,要重建,大胆干”。1969年9月,湖南省冬修水利工作会议,青山水轮泵站工程获准重建。10月5日,县革命委员会、县人武部联合行文,正式发出《关于组织重建青山水轮泵站工程大会战的动员令》。
历史证明,没有县委和老一辈领导干部、共产党员坚持真理的担当,也就没有今天造福子孙的青山。
来源:《临澧县革命老区发展史》第二篇
编辑:史小杰
一审:朱 菲
二审:涂曼妮
终审:万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