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981|回复: 20

(临澧英烈)开在黎明的雪竹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12 08: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天风 于 2021-6-12 09:25 编辑

临澧英烈

开在黎明的雪竹花【注】

——黄细亚烈士述略

    【历史链接】重庆(1949年)11月30日解放,在11月29日下午4时,共有32人,被枪杀在松林坡,敌特连尸体都来不及埋上,便仓皇逃窜。在殉难的烈士中,有一位年仅21岁的女青年(民盟盟员)叫黄细亚。她先后在《西南晚风报》和保育幼稚园工作。重庆解放前夕,她协助地下党做国民党部队策反工作,于1949年9月13日被捕。黄细亚在被捕前送给同学一首《一个微笑》,诗中表明了她的人生志向:“以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掉人类的痛苦。


        湖南省临澧县新安镇地界有个小山村,素称“黄嘎棚”,地名透出的信息是,这里自古繁衍着黄氏家族。且不说在这个家族成长起来的清末大诗人黄道让,也不说紧随其后的民国法学家黄右昌,更不说后来的“光纤之父”黄宏嘉这些新安黄家的历世杰出男儿,我们现在来说说有“临澧版江姐”之说的新安黄家女儿黄细亚吧。链接告诉我们,黄细亚与江姐的相同之处,在于她们都是在新中国已宣告成立,匪巢重庆即将解放前夕,被垂死挣扎的国民党反动派残忍杀害在了重庆歌乐山下。
        黄细亚的父亲黄宏钧勤劳忠厚,靠栽课田为生;母亲周玉贞出身大户,颇通音律,谙于女红。1928年,黄细亚呱呱坠地。当时,曾非常富有的黄嘎棚老家族,已家道中落,所以,黄细亚来到人间,就尝尽苦难。童年,她就上山砍柴割茅草,放牛扯猪草;稍大,就到田地里插秧割稻,扯草护苗;也到黄嘎棚私塾里习度蒙书、吟诗作文。她青少年时代就健康活泼,性格开朗,聪明好学,智慧过人,颇有男儿之风。在父亲的养育和母亲的熏陶下,黄细亚情通民生,艺精箫弦,能诗善文,思想进步,颇具主见。
        十三四岁的黄细亚已是亭亭玉立、楚楚动人。一年四季找媒做的邻村杨媒婆,便三天两头的往黄家跑,盘腿缠脚地要给黄细亚“放婆子”。黄细亚对杨媒婆非常反感,对“放婆子”更是打心底里抵触,所以一见她登门,黄细亚就赌气往外跑。有一回没跑掉,被杨媒婆堵在家里,满口花言巧语,一脸讨好媚笑;气得黄细亚柳眉倒竖,杏眼圆瞪,没好气地数落杨媒婆说:“讨米无人笑,饿死不为盗;只有媒婆好吃懒做不要脸,放癞做媒讨人嫌!”媒婆就是媒婆,细亚如此呕她,她不仅不生气,反而哈哈大笑说:“我就只看到细亚丫头这么乖致聪明、能说会道的女状元嘛!”
        媒婆的脸皮和嘴皮那就是不一般,用尽“蚂蝗巴到鹭鸶脚”的功夫,杨媒婆终于把细亚父亲先攻克了,当然,那主要靠的是男家相许的丰厚定礼喽!父亲对定礼动了心,便逼迫起女儿来,这可叫细亚心灰了。开始,她哭求父亲说:“爸爸,我才多大呀?我不想嫁人,我要出去读书,去多见见世面啊!”父亲则说:“细亚,我哪里有钱供你出去读书啊?家里常揭不开锅你不晓得吗?杨婶儿说的那户人家是财主,有钱,光定礼就够俺家过一大截日子了!”
        见父亲心意已决,黄细亚咬咬牙,擦掉眼泪说:“这么说,爸爸是要把女儿卖了啊!您是不要细亚了吧!”当天晚上,黄细亚把自己关在房中,偷偷往一张纸片上刮火柴头上的火药,这是准备吞火自尽啊!幸亏细心的妈妈发现不对,及时破门而入,把火药打落,将细亚紧紧抱在怀里哭着说:“儿呀,是你爸爸不好,他也是穷疯了,丫头不要做傻事啊,娘知道你还小,我们不嫁人。你放心,我去求你叔祖,一定送你出去读书见世面!”
        黄细亚的叔祖父,就是民国知名法学家和湘西北著名诗人黄右昌,他通达世情事理,自然不会让侄媳和侄孙女儿失望的。1943年,15岁的黄细亚在叔祖父帮助下,以“流亡学生”身份,让黄细亚来到他身边,进入重庆市江津县国立九中读初中。1946年,黄细亚以优异成绩考入重庆二中上高中。在二中读书期间,黄细亚接近到一些进步青年,日渐关心社会政治,并与中共地下党员林志诚等人发起,组织进步学生社团“五月诗社”。1947年,19岁的黄细亚与志同道合的同学们在学校举办了一场“红五月”文艺演出,主题是对“山那边好地方”的向往,显然,表达的是对重庆国统区外世界的仰望和追寻。随后,他们又组织了一场“反饥饿、争温饱,反内战、争和平”的爱国民主运动。此时的黄细亚已经成长为一个相当成熟的青年革命者,在笔战、舌战、文艺战和爱国运动中,显现出火一般的激情和卓越的组织才干。
        “五月诗社”的墙报栏就设在校门旁,常吸引不少学生和青年驻足读诗。黄细亚的诗,常成为大家喜爱的篇章。如她的小诗《桃子》写道:“剥掉我的皮/我还有鲜红的心/吃掉我的肉/啃不动我的骨头。”短短几句,把黄细亚的心志与骨节刻画得淋漓尽致。她的另一首诗则写道:“伸张出热情的双臂/去拥抱古老多病的农村/去拥抱祖国忧伤的原野/以自己的心/去发现心/用自己的火/去点燃别人的火/用你笔的斧头/去砍掉人民的痛苦/以你诗的镰刀/去收割人类的幸福//牢记着吧,诗人/在凯旋的号音飘扬里/我们将会交换/一个微笑。”这诗,是更完整清新地表现了她的爱国爱乡、忧国忧民和勇敢战斗的精神和胸襟。
        除了写诗明志,黄细亚更撰文与黑暗搏斗。她在《论币制改革》一文中写道:“从外观看,币制改革是为了平抑物价,安定生活;而实际呢?都是捏着鼻子哄眼睛。一心只顾打内战,以全国三分之二的钱财开支拿给刽子手,拿来演着同室操戈的悲剧。严格的说,这次币制改革,又何尝不是军用需要迫切,在周转不灵的情况下产生的办法?……惟有生产制度的改革,才能富裕……不过同时还得力求政治制度的改革,如果没有优良合理的政治制度,那么生产尽管生产,结果经济的重心会握在少数资本家手里,乃至酿成‘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惨案。所以今日币制改革之于理想,正如孟老夫子所说:‘缘木求鱼也。’”这文字,显示的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思考,而是相当深刻和成熟的宏观思辩了。黄细亚还有很多文章愤怒揭露敌人的政治欺骗,表达青年的革命人生观,尽显其真知灼见与少年老成。
1949年,21岁的黄细亚在声讨南京“四.一”惨案的学生运动中,领导本校学友冲锋在前,用活生生的行动,演绎着“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正是由于各地学生领袖和战友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大无畏的斗士精神,才使当时的反法西斯抗议示威斗争取得一次又一次胜利。
        当时的雾都重庆,正处于国民党反动派最后堡垒即将崩溃的时候,也是它们最绝望、最疯狂的时候。但革命者和人民群众的反抗斗争,也更加顽强和坚定。罢课、罢市、罢工斗争此起彼伏。1949年4月21日,正是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蒋家王朝根基彻底崩溃之日,也就在这一天,山城重庆爆发了一场以学生为主体的轰轰烈烈的“反迫害、争生存,反饥饿、争温饱”大游行。黄细亚在这场革命学运中,带领学生干部,勇敢参加由地下党领导的沙磁区十多所学校举行的示威游行;黄细亚为本校起草了大量快邮代电,向新闻界报道前沿消息,还协助中央警官学校童梓平等,向各报社发布新闻,为全市总罢课大游行,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正因如此,锋芒毕露的黄细亚被国民党特务列入了黑名单。
        也就在这一年,黄细亚毅然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成为“民盟”盟员;不久,她又加入了“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毫无疑问,这都是当时中国革命洪流中坚决与反动势力斗争的生力军。参加革命组织后,黄细亚受到强烈的熏陶和影响,开始秘密阅读毛主席著作,参加传阅红色《挺进报》。后来,黄细亚走出学校,要求组织分配任务,打入敌人心脏去工作。经她姑父覃文魁介绍,黄细亚化名黄琼兰,进入重庆《西南晚风报》做记者。其间,黄细亚或以采访为借口,或以恋爱为掩护,积极从事着党的地下联络工作。1949年9月13日,早就引起重庆军统特务组织注意的黄细亚不幸被重庆特务拘捕。
        11月29日,人民解放军解放大西南的炮声已经震动山城。已成惊弓之鸟的国民党特务在开始往乡间撤退的同时,残忍地向被他们拘捕关押的革命者,举起了疯狂的屠刀。上午九时许,连早饭也不给被捕者吃,就匆匆忙忙将32名不幸被捕者押上了囚车,急驰到罪恶的“中美合作所”;民盟盟员黄细亚、共产党员彭立人等都在这囚车上。囚车在歌乐山下松林坡刑场停了下来,车还未停稳,全副武装的敌人便急急忙忙把被反绑着双手的黄细亚等32位不屈的斗士拖下囚车,推进树林中。紧接着,一阵密集的枪声凄厉地响起,枪声里,回荡着烈士们牺牲前壮烈的口号声:“打倒国民党反动派!”“共产党万岁!”“新中国万岁!”
        年仅21岁的黄细亚倒下了,脸上带着从容的微笑。正如她生前在《故人》一文中所写:“咱们生而不幸,逢此风雨之秋……我们必须担负起历史交给我们的使命,去奔向黑暗,奔向暴风雨,勇敢地和现实搏斗!把我们沸腾的爱情,洒散在每一个苦难人民的心里!把我们千万只手,捏成一个拳头!把我们的鲜血醮着笔,为历史写下光荣的诗篇!”这是何等的宽广!又是何等的壮烈!年轻的黄细亚用青春、鲜血、生命写成的革命英雄主义壮歌,将“黄细亚”这个不朽的名字,唱进了共和国永恒的光荣交响。
        今天,临澧县图书馆里特地开辟了一间“雪竹楼书圃”,这是由从临澧新安黄家走出来的“光纤之父”黄宏嘉先生,特地为家乡捐赠的黄氏文化宝藏。黄细亚,则正是“雪竹楼”中一支绽开在共和国黎明,永放异彩的血色“雪竹花”!
   
    【注】黄细亚先祖黄道让系清工部主事,咸丰庚申进士,著名诗人。有《雪竹楼诗稿》传世。今临澧县图书馆专设有《雪竹楼书圃》。“雪竹”实际是新安黄家的文化精神。
(根据相关历史资料、当地官方记载和新安黄氏传人口述整理)

src=http___pic16.huitu.com_res_20140209_208798_20140209233558731200_1.jpg&refe.jpg
src=http___zs.smeduyun.cn_Upload_History_zszzxxx_xxgl_2017_9_201709261627214242..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2 09:4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黄细亚一位年仅21岁的女青年就惨遭杀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2 09:51:4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烈士陵园的雕像底座上看却是1913——19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2 09:5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搜索是 黄细亚烈士(1928—1949)。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2 10:32:1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2 11: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佳作,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2 12:07:3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6-12 12:08:05 | 显示全部楼层
寒儒 发表于 2021-6-12 09:51
从烈士陵园的雕像底座上看却是1913——1949?

雕塑底座标注有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2 13:51:2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为《开在黎明的雪竹花》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12 15:40:1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2-13 09:52 , Processed in 0.0389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