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4863|回复: 10

从家史中悟党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6-23 15:30: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从家史中悟党史
微信图片_20210623144641.jpg
曹儒国 文/图

    从我懂事的那时起,就常常听到父辈们讲起家族史,当我读中学、读大学时,父亲和叔父对他们那一代所经历的人和事,一桩桩、一件件、一个个不断地向我们晚辈灌输。点点滴滴早已在我的脑海里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又是党史学习年,此时此刻让我不禁想起父辈们所叙说的那些难忘的家史,无不与党史、国史相联系。今年清明节期间,我回到老家慈利,看望叔父这位百岁老人。又一次专门听他讲述自己的百年人生经历。从中激励着我们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
  尽管年近百岁,但他精神矍铄,头脑清晰,口齿流利,记忆力强。讲起自己的百年历程,滔滔不绝,激动不已,让我为之敬仰。静静聆听他叙说过去的故事,细细品读《百年人生路》这篇短文,我百感交集,思绪万千,感悟极深。
  叔父的青少年时代是在国难当头,土匪横行,民不聊生的旧社会度过的,他12岁就跟随祖父犁田打耙,插秧割稻。那些年,为躲避土匪烧杀夺命,全家逃往异乡讨米谋生;当他身患天花时,无医可求,险些丢命,最后留下终身伤痕;为了求学读书,他步行百里到常德,辗转临澧投考,一条被子,一双草鞋,一天一顿饭,半饱半饿,伴他读完八年苦书。回忆到这段苦难的生活经历时,他情不自禁地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我的生命,更没有今天的幸福生活。
  一九三六年三月,贺龙率领的红军,在江垭、三官寺一带建立党组织,打土豪,救穷人,闻到消息后,远在他乡谋生讨米的父辈们急返家乡,积极投入其中。一九四二年下学期,他考上郑桐国为名誉校长,王育瑛为校长的九澧中学,他们都是为共和国建立立下不朽功勋的抗战名将,这段读书经历,不仅让他受到良好的国学教育,而且对他往后参加革命产生了积极影响。
  在省立十四中读书时,他常常在校图书馆阅读进步书籍,从“延安一月”一书中了解到解放区的天是人民的天,共产党是救国救民的,通过老师的耳濡目染,书刊的洗礼,他相信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并积极向共产党靠拢。发起成立慈利同乡会,在同乡同学中宣染进步观点,还牵头创办“晓帆学艺社”,其宗旨是迎接解放,晓是曙光即将到,帆是已望见驶来的帆蓬。
  新中国成立后,他被吸收到教师队伍,先后担任了十年小学校长,一九五九年九月光荣的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县委宣传部一名理论干事。一九六○年国家连续遭受自然灾害,为缓解暂时经济困难,党中央决定精简下放一批干部职工。尽管我叔父不属精简对象,但他积极响应党的号召,不顾组织挽留,毅然决然的回到了农村,他的行动在当时的干部队伍中起到了带头作用,体现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政治品格和道德风范。
  回到农村后,连续担任了二十年大队党支部书记,带领群众治山治水、全心全意为群众办实事,成为一名优秀的基层干部,曾光荣出席过常德地区基层干部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开始,他被打成走资派,被造反派挂牌、戴高帽揪斗。在那样的环境下,他仍然相信党,相信群众,不埋怨、不气馁,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锋铮铁骨精神。
  听完叔父的讲述,品读他的《百年人生路》,让我深深感到,虽然讲的是他个人的奋斗史,同时也是一部家族史,在家族史中无不闪耀着党的光辉,体现着党的历史。我们学习党史,要不忘了解家史,一部充满正能量的家族史就是一部党史学习教材。
  二○二一年六月二十三日于常德

附件:百年人生路
微信图片_20210623144631.jpg
口述:曹云庭  整理:曹儒国 曹淑仙
(一)
  澧水上游有条支流叫索水,索水南岸耸立着两座山峦,西山酷似龟形,从索水往上爬,名曰龟山,山顶经常白云缭绕,奇景壮观,又名云台山。东山似虎,势如捕食老虎向索水猛扑,名曰虎山。两山土质肥沃,古木参天,种类繁多,野花丛生,鸟语花香,就像一幅绚丽秀美的图画。两山住着曹、周、唐、杜和李氏各姓村民,他们勤劳朴素,世世代代耕种山上的田土,过着丰年糊口,歉年饿肚的日子,文化较为落后,祖祖辈辈自认晦气,不怨天尤人。
  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我出生在云台山一个农民家庭,据族谱记载,曹家是元末由江西省迁来,我是第38代,父亲曹生楚,母亲杜金翠,兄妹七人我为老三,取名光沛、字云庭,大哥光泽,二哥光润(曹儒国之父),老四光湘,老五光清,大妹雪浓,小妹春浓。我出生这年岁次乙丑,属牛。到我懂事时,追问父母,为什么我们七兄妹的名字,都有水旁,父母说这是算命先生排定的,按五行你们都缺水,所以都得加上水旁。
  大哥读过几年私塾,初识字,其余兄妹都是文盲,唯我幸运读过中学,是家里唯一的“学者”。
  二十世纪初期,外有列强瓜分中国,内有军阀割据称雄,混战不息,争夺国家的统治权,战火烧遍全国,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百姓灾难重重,国家处于危亡之秋。
  一九二一年七月,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领导全国人民掀起反帝反封建的巨浪,引起地方反动势力极度恐慌,他们武装镇压百姓,企图扑灭革命烈火,一些社会渣滓乘机为匪,四处烧杀抢夺,搞得乌烟瘴气。一九二六年夏,以周铁鞕为首的匪军盘据在云台山,徐小桐的团防军占据虎山,两军战斗了几天几夜,徐失利败北,周得胜罪加百姓,杀人放火,两山百姓的穷窝很多化为灰尽,那时我正在出天花,母亲抱起逃跑,险些死于襁褓。
(二)
微信图片_20210623144608.jpg
  我父亲从小过继给伯祖曹克勤,伯祖母早逝,父亲与伯祖相依为命,伯祖家里很穷,父亲未入校门。孩提时代,就挑起生活生产两副重担,十二岁开始学耕田,搬不起犁,转角用肩背,从小养成勤俭习惯,一生惜钱如命。当我们兄妹陆续脱掉叉子裤,就子继乃翁学农养猪养牛,锄草铲田堪,后来插秧割稻,勉为其力。酷暑炎夏。衣不遮体,数九寒冬薄衣单裤,脚底磨出厚茧,走路不怕石头梗,进山遇刺扎不进。
  一九二六年夏天,云台山天花病流行,那时医疗条件极差,缺医少药,我出了天花,虽没丢命,但终成残疾。后来又时常打摆子,无医可求,但去求神,神水吃不好,巫师画符也不灵,都是慢慢熬过的。
  一九三五年,国民党催缴苛捐杂税,家里无能为力。三十六计走为上计,逃进山里来个将军不会面。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大土匪阮清平派爪牙黄斗南带四十多个匪军下乡抢劫。正月初以我家为据点,四处掳抢。第四天江垭地方武装军胡子玉带一个连队,消灭了黄匪,阮清平认为是云山百姓报的案,要血洗云台山,山上人四散弃逃,我家人逃往石门县水田湾,租住刘昆山的庄房,一家九口人所带粮食不久吃光了,父母给刘做临工,每人每天只得一升包谷,无法养活全家,为保命,父母忍心叫大哥二哥和我三人去讨米。当地很穷,我们脸皮薄,见人家脸色不好,立刻就走,东家一把,西家一杯,一天到黑袋里不满升。三兄弟像打蔫的茄子,回到母亲的身边,她心疼的哭泣,接着一家人都嚎啕大哭,发誓饿死也不当叫花子。
  第二年三月底,贺龙率领的红军,在江垭三官寺一带建立党部,打土豪,救穷人。穷人从乌云散去的空隙见到了一线青天。我家远在石门,喜讯飞来迅急返乡,回到家里,前后已长满了齐人高的蒿草,屋内霉气扑鼻,尽显阴森凄凉,家里没有一粒粮,全家只好忙着摘豆英、挖野菜、吃麦浆,卖牛买粮度饥荒。
  越过沟沟坎坎,饱尝辛酸苦涩,我童年的生活历程,别人看来不过是转瞬一瞥,但我觉得漫长而修远。
(三)
微信图片_20210623144616.jpg
  一九三六年我被送进唐炎如先生的塾馆读书,好像到了另一个世界,可好景不长,唐先生罢馆,我刚读完《百家姓》就失学了,仍当小农民。三七年跟曹泽之先生读完《四书》。三八年跟曹清臣先生读完《诗经》。三九年在云台寺跟胡华盖先生读完《左传》。这些老先生照本宣科,我感泛味。五月间,同堂弟曹武廷等人背着父母转入官桥保学校读三年级,一九三九年七月,同石林小学五年级学生曹玉如、曹光荣到九溪小学考六年级插班,他俩合格录取,我国文还可,但数学得零,名落孙山,哀求教务主任刘人鹤允我试读。由于学习用功,期终考试,各科总平分名列第二。一九四一年上九溪完小毕业,当年七月李善后创办的娄江中学招生120名,我考分名列榜首,一期交费折谷千余斤,占家里一年总收入的五分之一,家里人认为该校设备简陋,学费又高,必须转学。一九四二年上期辍学跟大哥到茅花界种地,下期转九澧中学读书,九澧是私立,但颇有名气,名誉校长郑桐国系国军高级将领,校长王育瑛系国军军长,代校长张清环是数学家,我为减轻家庭压力,決定通读,白天在校上课,课余和星期天,帮寄住老板搞劳动抵租金,这年寒冬很冷,我没穿棉衣,好心的同学杜修儒送我一件棉背心,熬过冬天,夜晚睡一床小孩被,垫一边盖一边,还没睡暖天已亮了。白天听课昏昏欲睡,但想到父母和哥兄的辛苦,还是抖起精神读好书。
  一九四三年下期,转入慈中读二年一期,学科成绩在班上是佼佼者,国文老师,王固存先生是日本留学生,风流儒仕,缺师长风范,爱和学生嬉笑,学生也挖苦他:“王先生!王先生!听说你是(留)牛日的。”他立即反扑,你是牛日的马下的。有次作文课,他命题“抗日战争之我见”。我的作文中写有“日本鬼子亡我之心不死,我中华民族必须奋起抗战,消灭日寇。”可大意失荆州,把寇写成冠,他改作文时楣批,与其消灭日本冠,不如消灭日本裤,日本裤子都消灭,男男女女都舒服。作文本发下,同学们争着互相传阅,发现我作文的楣批,哄堂大笑,弄得我啼笑皆非。
微信图片_20210623144636.jpg
  教务主任张逢润对学生残酷粗暴,同学们忍无可忍,揍了他一顿,他马上到警察局报警,我们情知不妙,全部上楼集中,用炉灶砖头堵死两个楼梯口,严阵以待,以死拼搏,夕阳西坠,20多个警察气势汹汹,闯入校内,无法下手,便用狡猾的手段,欺骗学生派代表谈判。我们派四个代表下去,被他们抓进牢房,全校学生罢课到县府游行示威,高呼口号:反对奴役学生,政府一日不放人,我们一日不复课。并向全国大中学校发快邮电传,呼吁各地学生声援。伪县府怕事态扩大,到第四天四位代表获释,风波遂平。解放后才知道张逢润是中统特务,一九五一年伏法。
  一九四五年下期,我初中毕业,次年元月伙同一群同窗好友,赴常德投考高中。父母与我约法三章“逢公而进,遇私而止。”意即只能考公学,不能考私学,我学运还好,湖南省第九职、省立十四中、省立四中三考三中,考试为期十八天,但我带的钱只够十天开支,只好吃一顿饿一顿。同去投考者大多失利,到长沙当兵去了,好几个人一去永别,我和袁荣吾从常德起程,身无分文,连赊带饿四天到家,衣服脏了,腿瘸了,人瘦了,回到家里,家人几乎相见不相识。
  九职、四中、十四中,各有千秋,我向何处去,认为省立十四中是国立八中的后生县(现临澧一中的前身),是理想的公学,选中十四中,入校后觉得方方面面令人满意,喝的美国牛奶,吃的美国罐头,这玩意我第一次开洋荤,一天三餐饭,四菜一汤,一周一次牙祭。校长喻劲是个教育家,热衷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同学们都崇敬这位德高望重的老校长,还有好几个优秀教师,有的是地下党员,校内生机勃勃,气氛昂然。是我入学以来最好的学府,受益也最多,教师教学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发人深思,教务主任沈克家是地下党员,有部收音机,时事新闻灵通,利用课堂和闲谈,透露内战的情报。
  历史老师庞道柱是位大胆而又能说会道的活动分子,“马日事变”受过牢狱之灾,死罪虽免,活罪难逃,脑袋上烙了一个大火圈,好像孙悟空的紧箍咒,他踌躇满志,揭露蒋介石的种种罪行,宣扬他的观点。记得1949年上学期上历史课,他在黑板上写了四个大字,“鹿死谁手”,要学生对国共两党逐鹿中原,各抒己见,鹿死谁手,他概括为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就天时地利人和而言,都利共而不利蒋,中国几千年历史证明,南北纷争的规律,南方是花,北方是果,不信试看三国鼎立,曹魏一统,元灭宋,清亡明的历史。所以我相信共产党必胜,国民党必败。
(四)
微信图片_20210623144624.jpg
  在校图书馆阅读进步书籍,对内战的真相也能窥视一二,从“延安一月”一书中知道解放区的天是人民的天,共产党人不是红眉毛、青面獠牙,也不是洪水猛兽,和普通人比不过灵魂有别而已。
  老师的耳濡目染,书刊的洗礼,我的思想开始质变,由愚昧苟安向真理革新前进,向共产党靠拢。
  我是省立十四中慈利同乡会主席,在同乡中宣染我的观点,引起了一些共鸣,同李经桃等十人创办“晓帆学艺社”,其宗旨是迎接解放,晓是曙光即将到来,帆是已能望见驶来的帆蓬。
  有正必有反,愿望不等于现实,1949年五月,一个炎阳高照的日子,国民党高级将领宋希谦率数万大军从长江南岸开往常德,路过临澧,在县城召开所谓“日会”,把居民学生和政府官员集中在十四中操坪训话,会场周围岗哨林立,戒备森严,宋乘防弹轿车,随员众星捧月拥上主席台,身着美式怩将军服,头顶平顶大盖帽,足登东洋高筒靴,肩佩将军衔,胸挂一串金质勋章,红日辉映,金光闪闪,威武雄壮,不可一世。训话就是恶毒攻击共产党,说什么共产党没人性,共产共妻,用刑残酷,枉杀无辜,剜眼削鼻割舌而死,用铡刀把活人切为三截,用风车车水把活人冲死,还有洗莲蓬澡等等,这连篇鬼话我们敢怒不敢言,嗤之以鼻。宋军过后学校解散,我同几个同乡避开市镇翻山越岭,六月初潜回故里。
  慈利官匪一体反共,迫害群众,特别是从解放区返乡的学生,一律视为土共或探子,袁玉隆到赵家岗拜丈人,被张沼吾抓住要问斩,经多方营救,死罪改活罪,交200套军服钱了事。我怕遭此厄运只好在家隐居,不与外界接触。县城解放后,七月某日,我给家人写了告别书,鸡鸣启程去县城投奔解放军,走到甘溪坪,不意窜来一只大黄狗,一口咬伤脚后跟,进退两难。大哥二哥追到了,令我回了家,第一次革命之行失败了,父母责备我不该不辞而别,走入险途,知子者莫若父,其实父母这时并不知我心,无奈何在家中,混过乱世的残年。乱世岁月结束了我的学生生涯,从私塾到中学,断断续续读了八年半,其中三年是半工半读,学习的年限相当于现在一个小学生,读的课本是借的,写字是蘸水笔,走出校门,两袖清风,真正的无产阶级。我是苦学生,父母和哥兄是苦力子,我学得几个字,都是他们的血汗铸成的,白纸黑字,在我看来字字都是血,他们在我心中永远是万岁,遗憾的是辜负他们的厚望,子没成龙,倒成一条蚯蚓攻土翻泥。
(五)
微信图片_20210624094307.jpg
  一九五○年初,云台山人还沉浸在佳节里,我独自跨上去县城的大道,虽然有点累,但心里却是乐呵呵的,向往着美好的未来,在校时那种毕业就是失业的忧心随着时代的变迁,即将进入历史的坟墓。
  正月初五,慈利县委举办的教师训练班在慈中开办,我报名参加,两千多人怀着不同的动机来参训,多数是青年学生和教师,少数特务伪官员,土匪和恶霸也趁机混入。
  县委候政委,县长丁锐锋亲自领导,公安局武装防御,外防土匪内防不测,训练是手段,目的是大浪淘沙,沙里淘金,酌情录用纯洁有志之士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一个月的训练结束,有重大历史劣迹的三百多人被关进公安局,一部分人回家待业,多数安排教书。我成为江平区官桥小学教员,一九五一年下学期任官桥中心学区校长,从一九五二年起,先后调任竹叶坪区南斗溪中心学区校长,前村坪完小校长,竹叶坪走马坪联校校长,桑植县城关镇重点完小校长。
  参加工作以后,我多次向党组织申请入党,历经“土地改革”、“思想改造”、“打虎肃反”、“反右倾”等运动的考验,于一九五九年九月八日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底我荣调桑植县委宣传部工作,负责全县在职干部的理论学习,兼管教育和科技。
  从一九六○年下半年开始,国家为了克服连续三年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暂时困难,决定精简下放一批干部职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精简干部的通知,规定下放对象是一九五八年一月以来参加工作的,来自农村的新职工,一九五七年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确实自觉自愿要求回农村的也可以离职回乡。我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号召,反复申请回农村,尽管当时的县委领导再三挽留也没有改变我回乡的决心,于六月上旬批准我回到了农村。
  刚回农村,承蒙党组织的信任,从一九六一年到一九八一年年底,担任云山大队党支部书记整整二十年。其中,一九六四年至一九六六年组织派我到本县阳河公社,常德县灌溪公社,澧县金山公社搞社教三年,一九六六年秋,“文化大革”开始,打倒九级司令部,我被造反派挂牌揪斗。一九七六年,朱总司令,周总理,毛主席先后逝世,邓小平出山拔乱反正,干部要四化,老一辈要让贤,我退位当庶民。
(六)
微信图片_20210623144646.jpg
  时光荏苒,岁月蹉跎。从一九二五年七月出生到现在,我已走过了97个寒来暑往,翻开旧日的一页,我仿佛回到了那曾经经历过的风风雨雨,坎坎坷坷之中,历史的忧郁感,沧桑感和现实的光荣感,幸福感油然生起。
  我的老伴杜秋若,也已年过九旬,她曾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被中共慈利县委树为计划用粮,节约用粮的先进典型,并在全县各地巡回演讲,介绍经验。他的为人处事,乐观向前是我晚年生活的精神支柱,我有四个子女,五个孙子,外孙,现在大都已经成家立业,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一份安稳的工作,他们中有的住长沙,有的住常德,有的住慈利,有的在农村基层担任党支部书记。子孙的健康成长,积极向上,能有机会为党为人民做些工作,有舞台施展自己的才华,我和老伴能百年合好,乐享清福,颐养天年,这一切的一切都完全搭邦共产党的好领导,好政策,我从心底里感谢党,感恩党。
微信图片_20210624091725.jpg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大党,百年辉煌,百年征程,不忘初心,我是一名老党员,这一辈子基本上与党共生共荣,深深感到如果把党的光荣看成一部书,艰苦卓绝;如果把党的恩情写成一首诗,永驻人心;如果把党的历史谱成一首曲,悦动山河。
    20215月于慈利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3 16:53: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佳帖欣赏,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3 21:26:34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153450s1ggrwiwyafzfaam.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3 22:13:1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百年大党,百年辉煌,百年征程,不忘初心,我是一名老党员,这一辈子基本上与党共生共荣,深深感到如果把党的光荣看成一部书,艰苦卓绝;如果把党的恩情写成一首诗,永驻人心;如果把党的历史谱成一首曲,悦动山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3 22:15:5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文拜读,为曹领导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4 12: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师的佳作、美拍、美图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6-25 22:15:2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学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7 12:24:5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为老師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8 14: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学习图文并茂的佳作。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8-2 13:28:0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拜读老师佳作,欣赏佳帖,为你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5-1 11:30 , Processed in 0.04040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