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永志 于 2021-6-25 14:50 编辑
读《澧纪》,补写柳英传
柳英为官端严方直,刚正不阿
《澧纪》是澧州历史上的第二部州志,纂修于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以前,但在乾隆年间潘相编写《澧志举要》时就说很遗憾已经找不到这本书了。近年澧县杜修岳、高守泉等老同志不仅找到这本书,而且于2009年校注出版了这部书。我是2010年10月得到新书的,曾阅读一遍。最近,我又在翻阅。今天读卷二,《登绩纪·藩庸》上有:分守上荆南道参政柳英 镇静不扰民,谚曰“柳垂阴,民安身。内外清,民不惊。近荫子,远荫孙”。语言朴实生动,寥寥数语,一个好官的形象活脱脱的展现在我们面前。新书加注,也只说柳英是四川巫山人,嘉靖十一年进士。我通过百度,竟然找到了柳英的生平,评价他为“天下第一清官”!于是,便有了我现在的文章。
柳英(1497—?),字子钟,四川夔州府巫山县(今属重庆)人。其曾祖柳文,祖父柳琳,监生。父柳茂株,母黄氏。嘉靖七年(1528年)三十一岁时,参加四川乡试取得第三十八名,中戊子科举人。十一年三月会试第十七名,三月十五日参加殿试,皇帝亲赐策问,中壬辰科林大钦榜第三甲第二十六名,正八品,赐同进士出身。柳英中进士后的朝考及籖分何地不详,直至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仕履亦待考。嘉靖二十年刘大谟、杨慎等纂《四川总志》有“历知府”语。
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柳英升任河东陕西都转运盐运使司。盐是专营商品,关系到国计民生,盐业经销是个只赚不赔的买卖。作为盐商的主管机构,盐运使司更是有丰厚油水的衙门,主官职权很大,不但管理辖区内盐的产、供、销,还包括行政、业务及司法等。如果利用职权收受好处,三年盐运使,何止十万雪花银。而柳英在这样重要的职位上一任九年,还是个穷官员。他刚正不阿,不畏豪强,秉公履职,一尘不染,《重修河东运司志·宦绩》和雍正《山西通志·名宦》均载:“柳英,巫山人。倜傥刚直,除猾吏,剔弊端,势要豪商莫不敛手,屏气监临直指,亦雅重之,他务干也。为运使九年,边无匮饷,囊无余赀,两入觐,皆以亷能课最。公论允荐。”
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柳英转任湖广布政使司右参政,分守上荆南兵备道驻澧州。右参政为从三品,位在布政使之下。分左、右,无定员,随事增减。掌分守各道,及派管粮储、屯田、驿传、水利、抚民等事。
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二月,转任云南按察使。明初设提刑按察使司,置按察使,为按察司之长官,正三品,掌一省刑名按劾之事,纠官邪,戢奸暴,平狱讼,雪冤抑,兼具司法和监察职能。府、州、县设按察分司,分道巡察。与布政使、都指挥使分掌一省民政、司法、军事,合称三司。按察使后成为巡抚的属官。
嘉靖三十六年(155年7)三月,升广东右布政使。《广东通志·宦绩录》载:“柳英,字子钟,巫山人。丰姿奇秀。嘉靖三十六年擢广东布政使。入境,行李萧然,惟一苍头自随。数月,与时抵牾,即拂衣去。粤中称廉介,必曰柳布政云。”柳英在南粤任职时间短,不足一年。去时行李萧然,走时两袖清风。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刚刚卸任广东右布政使的柳英回到家乡,时任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知府张廷柏请赐铭文,并游卧龙山咸平寺,有诗文为证。这可能是柳英仅有的传世诗文,其诗《重游咸平寺》: 僧多飞锡去,鹤已逐云空。 古树聊遮屋,危廊不蔽风。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柳英还为时任夔州知府福建晋江进士许宗镒所撰《夔府泉池碑记》篆额。该碑记录了许府台煞费苦心,采用竹笕引水法解决民众吃水困难的问题。
隆庆三年(1569年)十一月壬辰,年届72岁高龄的山西布政司右布政使柳英以疾乞休,巡按御史宋纁称其清修淳朴,乞如新例以京卫致仕。吏部亦以为宜,得旨,英陛光禄寺卿致仕。
柳英是一个聪颖有加,高大英俊,不苟言笑,严肃认真的人,是一个受儒家圣教深度浸染的高洁寒士,为官端严方直,刚正不阿,数十年如一日,全心工作,不问声名。柳英以其清廉成为巫山历史上仅有的进士显官之一,夔州府和巫山县志多个篇目均有记载,遗憾的是没有他的本传。诗言志,文载道,除了《夔州府志》所载一诗一文外,甚至担任行政长官之地志文献连疏议也没发现。因此不能完整再现他的生平履历、全面追寻他的廉能事例,实为憾事。
柳英逝年无考,当于1569年之后。夔州府和巫山县为其建有进士坊、登瀛坊以供后人祭祀。光绪《巫山县志》载柳英墓在县治东龟山之上,可惜碑石早已不存。又据柳氏后裔德成先生查考,其葬地疑在今巫山县城南岸建平乡柳坪村。
2017年6月27日,朋友李汉秋(右)邀笔者游巫峡, 在巫山县新县城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