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扬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6090|回复: 5

徙武威姑臧的阴常后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1-7-18 06:48: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据林宝《元和姓纂》,“后汉卫尉阴纲,孙常,徙武威姑臧。八代孙袭,家荆州作塘。曾孙子春,梁侍中,生钧、鑑。钧,度支尚书;鑑,晋安太守。钧孙弘道,唐礼部员外。孙行光,国子司业,即张燕公妹婿也。”“校记:‘塘’当为‘唐’,‘鑑’当为‘铿’,‘晋安太守’当为‘晋陵太守’”。阴弘道实为阴铿之孙。阴铿父亲《阴子春传》末曰:“孙颢,少知名。释褐奉朝请,历尚书金部郎。后入周。撰《琼林》二十卷。”阴颢既为阴子春孙,则为阴铿子。因为目前还未查到阴子春另有儿子。根据《隋书·经籍志》,阴颢入周为兽门学士。《新唐书》载阴弘道《周易新传疏》十卷下有注:“颢子,临涣令。”则阴颢有子阴弘道,在唐初为临涣县令。由上可知,阴纲的孙子阴常举家从南阳新野迁到了武威姑臧。武威姑臧,西汉元狩二年(前121)置姑臧县,为武威郡治,即今甘肃省武威市凉州区,唐安史之乱后县废。阴常之后又历七代,阴袭于晋义熙末(或系于义熙十四年)举家随后来的刘宋开国皇帝刘裕迁于南平郡作唐县。《梁书·阴子春传》载:


    阴子春,字幼文,武威姑臧人也。晋义熙末,曾祖袭随宋高祖南迁,至南平,因家焉。父智伯,与高祖邻居,少相友善,尝入高祖卧内,见有异光成五色,因握高祖手曰:"公后必大贵,非人臣也。天下方乱,安苍生者,其在君乎!"高祖曰:"幸勿多言。"于是情好转密,高祖每有求索,如外府焉。及高祖践阼,官至梁、秦二州刺史。    子春,天监初,起家宣惠将军、西阳太守。普通中,累迁至明威将军、南梁州刺史;又迁信威将军,都督梁、秦、华三州诸军事,梁、秦二州刺史。太清二年,讨峡中叛蛮,平之。征为左卫将军,又迁侍中。属侯景乱,世祖令子春随领军将军王僧辩攻邵陵王于郢州,平之。又与左卫将军徐文盛东讨侯景,至贝矶,与景遇,子春力战,恒冠诸军,频败景。值郢州陷没,军遂退败。大宝二年,卒于江陵。    
孙颢,少知名。释褐奉朝请,历尚书金部郎。后入周。撰《琼林》二十卷。

    《梁书·阴子春传》只说“至南平,因家焉”。在南平郡的哪里呢?《元和姓纂》有记录:“八代孙袭家荆州作唐。”南平郡当时属荆州,故称荆州作唐。作唐县即今湖南省安乡县,据明嘉靖水之文修《澧州志·郡县沿革大纪》:“东汉光武建武甲辰复为武陵郡,析孱陵置作唐县”。建武甲辰即建武二十年(44)。然清乾隆许鸿磐《方舆考证》认为在光武帝建武十六年(40)。清嘉庆《湖南通志》载:“安乡县,汉武陵郡孱陵县地,后汉建武十六年分置作唐县。”至东晋,分南郡江南地置南平郡。《晋书·地理志·荆州序》曰:“及武帝平吴,分南郡为南平郡”。《晋书·武帝本纪》载,武帝平吴在太康元年三月,是月即改元咸宁为太康,故史载分南郡置南平郡在太康元年。南平郡领县四:作唐、孱陵、南安、江安。南平郡治先在作唐,后迁江安。江安治所在今湖北省公安县城西北。当前史学界对阴铿家乡说法很多,一是武威姑臧说。武威姑臧只是阴铿家的郡望,非家乡,阴铿一家自阴袭迁南平郡作唐县,至阴铿已有两百多年不在武威了。而南平说则导致学界考证的混乱,有说今湖北公安县的,有说在今湖南石门县的,有说在今湖南南山县的,更有人说在福建南平的,凡地名南平者都拿来乱说一通,莫衷一是。对此,湖南文理学院中文系教授梁颂成《阴铿家乡考辨》有详细的考证,可参看。
    随着陈被隋所灭,阴铿家族已远离政权的中心,史传信息越来越少。唯一可以查实的是在唐睿宗、玄宗朝三任宰相的张说的妹婿阴行先。阴行先死后,张说撰《邠王府长史阴府君碑》曰:“公高祖,湘东内史铿,梁州之子。属词比事,天下宗之。曾祖,江州刺史、通道馆学士颢。祖,朝请大夫、国子博士弘道。”就是说,阴行先的高祖(曾祖父的父亲)是阴铿。所谓湘东内史当指阴铿任梁湘东王萧绎的内史。“梁州之子”,指阴铿是任梁州刺史的阴子春的儿子。曾祖父阴颢是江州刺史、通道馆学士。祖父阴弘道是朝请大夫、国子博士。这时,阴氏一门还未远离政治中心。行先,有作行光、行充、行真者。《全唐诗》有阴行先诗一首《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张燕公即张说。张说有诗《幽州别阴长河行先》。根据张说《邠王府长史阴府君碑》,行先曾任长河令,故称阴长河。可见阴行先是其名。阴行先是张说的妹夫,所以他死后张说为他写墓志铭。阴行先以后,史料就查不到后人的情况了。
    阴铿这一支的家谱约略如下:


阴纲—阴轶或阴敞—阴常—八代孙阴袭—?—阴智伯—阴子春—阴铿—阴颢—阴弘道
                                                        阴钧        阴行先


    阴氏一门在敦煌时声名显赫。晋代,阴铿的先祖阴常一家迁至武威姑臧后,阴氏一族进入鼎盛时代。当时,西凉政权的大小官职基本上被敦煌的豪门望族所把持。《晋书·张轨传》载,西晋惠帝永宁初(301),凉州刺史张轨到河西后,“以宋配、阴充、泛瑗、阴澹为股肱谋主”。《魏书·私署凉州牧张实传》载:“(张)轨保凉州,阴澹之力。”可见阴氏家族在河西政局之重大影响力。这阴充、阴澹是否是阴常的后人?前述阴善雄《阴府君墓志铭并序》说阴善雄的先人是武威人,则有可能是阴常后人,但也不能排除是阴嵩—阴寿一支的后人。杨学勇《敦煌阴氏族源与郡望》考敦煌阴氏主要有三支:阴仲达支、阴子春支、阴寿支。
    《魏书·阴仲达传》:“阴仲达,武威姑臧人。祖训,字处道,仕李暠(当时霸有秦、梁一带,自称王)为武威太守。父华,字季文,姑臧令。仲达少以文学知名。世祖平凉州,内徙代都。司徒崔颢启仲达与段承根云,二人俱凉土才华,同修国史。除秘书著作郎,卒。”可知阴仲达一直在北魏,未入南朝,故可断定不是阴识—阴智伯—阴子春这一支。
    阴寿是阴嵩子,阴识的侄儿,《魏书》有传:

    阴寿字罗云,武威人也。父嵩,周夏州刺史。寿少果烈,有武干,性谨厚,敦然诺。周世屡以军功拜仪同。从周武帝平齐,进位开府,赐物千段、奴婢百口、女乐二十人。及高祖为丞相,引寿为掾。尉迥作乱,高祖以韦孝宽为元帅击之,令寿监军。时孝宽有疾,不能亲总戎事,每卧帐中,遣妇人传教命。三军纲纪,皆取决于寿。以功进为上柱国。寻以行军总管镇幽州,封赵国公。
    时有高宝宁者,齐氏之疏属(远宗,旁系亲属)也。为人桀黠,有筹算。在齐久镇黄龙。及齐灭,周武帝拜为营州刺史,甚得华夷之心。高祖为丞相,遂连结契丹、靺鞨举兵反。高祖以中原多故,未遑进讨,以书谕之而不得。开皇初,又引突厥攻围北平。至是,令寿率步骑数万,出卢龙塞以讨之。宝宁求救于突厥。时魏王爽等诸将数道北征,突厥不能援。宝宁弃城奔于碛北,黄龙诸县悉平。寿班师,留开府成道昂镇之。宝宁遣其子僧伽率轻骑掠城下而去。寻引契丹、靺鞨之众来攻。道昂苦战连日乃退。寿患之,于是重购宝宁,又遣人阴间其所亲任者赵世模、王威等。月余,世模率其众降,宝宁复走契丹,为其麾下赵修罗所杀,北边遂安。赐物千段。未几,卒官,赠司空。子世师嗣。

    可知阴寿也主要在北魏,且很受信任,官至幽州总管,封赵国公,的确为敦煌望族。阴寿有儿子阴世师。阴寿死,世师承其爵位,“以功臣子拜仪同,迁骠骑将军”。入隋为张掖太守、武贲郎将、琢郡留守,“迁左翊卫将军,与代王留守京师。及义军至,世师自以世荷隋恩,又藩邸之旧,遂勒兵拒守。月余,城陷,与京兆郡臣骨仪等见诛,时年五十三。”义军指唐军。世师死于唐军之手,其有无后裔,不明。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8 10:2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阴铿这一支现在情况如何?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8 11:4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哈!现在的情况就无法知道了。除非遍查阴氏族谱,看能不能得出一点线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8 16: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老师佳帖!为您点赞!
083022sgrnz9g9kgyqqn5y.pn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21-7-19 10:31: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欣赏点赞。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21-7-19 17:41:18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正扬社区

GMT+8, 2025-7-1 14:10 , Processed in 0.268932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http://www.cdzyw.cn 常德正扬社区

© 2022-2023 正扬社区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